分享

不屈的武夷东文化

 壶公评论 2013-04-05
不屈的武夷东文化
 
――郑五哥的故事

壶公评论2009-10-30 08:25

福建文化,或称武夷东文化,与岭南文化一起立中华文化东南一柱。如果说岭南文化更多地屈服于北方的狩猎文化,在满清末期却也演绎出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起义,武夷东文化与岭南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武夷东文化更多地保存了中华文化和民族气节,除了福建作为中国海洋第一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并且因之产生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更主要的是,在这一片土地上酝酿、产生了朱熹理学,把中华文化推进到道理――近代哲学的高度。

深受海洋文化和朱子理学熏陶的福建学子大约有三种类型:

其一,留学海外,创造新学,挟之抨击满清文化的堕落,其代表如黄加略、辜鸿铭等;

其二,游戏人间,蔑视权贵,嘲弄满清文化,如郑五哥、丘蒙舍、谢能舍等人;

其三,投靠满清,卖主求荣者,如洪承畴、施琅等。

在历史中,黄加略、辜鸿铭与洪承畴、施琅,作为两个极端分别留下大量的印记,而中间形态的仕子的形象和情绪却不见文集。郑五哥、丘蒙舍、谢能舍作为文学形象,很可能并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中间形态的仕子的综合形象,他们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嬉笑怒骂中另外有一种情感,例如关于郑五哥的故事。

 

先父是一个言语幽默的老人,工余常常有故事开讲,环坐听讲者众多,笔者孩童时代总是能够赶上这样的盛会。

父亲说:

就说那个郑五哥吗,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父亲总是这样开始的,后来我想父亲也许特崇拜郑五哥。

父亲说:

有一回,一位钦差大臣坐在轿子里巡察地方,鸣锣开道,派头十足,害得滿街上的老百姓四处躲避。可是他行至莆田十字街上,却若恼了一个好汉。

你们知道,这个好汉是谁?父亲总是这样问。

是郑五哥。大家齐声回答,就象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后来我知道这些大人们其实并不想这样回答,可是不这样回答我父亲就不再说话了,要想听故事只能等待下一回。

父亲得意了,于是他说:唔,答对了,是郑五哥。

父亲说:

郑五哥想,什么东西,你又不是小脚女人,凭什么钻在轿子里不出来。

他的一班朋友多是酒友、赌友,这下子又来劲了,他们说:

赌一桌酒,怎么样,你要是能让钦差老爷走出轿子十丈,我们就输你一桌子酒。

郑五哥说:谁稀罕你们的酒。

不过,他仍然紧皱眉头,苦思良策。大家也都知道有好戏看了,一个个围着他转。

 

父亲一拍桌子,欲知后事,请听下文。

大家都急着求我的父亲:再说吧,再说下去吧。老爷是怎么下轿的?

好,我问你们。我父亲经不住大家的好话,问到:从南门到古楼有多少丈?

古楼是我家乡的名胜,古楼前的一条街上有五座状元及第的石碑坊,少说也有五十丈之遥远。

 

请听下回解。父亲说:

吉辰已到,钦差大臣进城了。

堂堂皇皇之际,忽然前站兵卒来报:

大老爷,地上有一个穷书生在翻滚,挡住去路,声称肚子剧痛无法起身。

钦差大臣迷糊当中,想起爱民官德,问到:肚子为何剧痛?

兵卒报曰:他说是肚子里文章太饱,不能发表,因此涨痛。

钦差大臣正在为上司出的一个上联苦恼,数日之内不得下联,饮食不香,心生一计,何不以此联治治这个狂生,于是对兵卒说:

本老爷有一汤药,包治百病,你问他,上联'黄豆出土,双掌拜天承雨露,令其对出下联,对不出就是欺诈本官,乱棍伺候。

不料,穷书生应声答曰:红菇戴笠,单脚着地受风霜。

钦差大臣一楞,我天天戴着官帽,怎么就想不起红菇戴笠呢?

又想起三年间考倒许多下属的一对联,问到:“'四口为圖,小口终归大口管。能对出,有赏。

不料,穷书生又应声答曰:五人合傘,小人还望大人挡。

钦差大惊,人说莆田地方人杰地灵,果然不同凡响。不竟大声问到:你要何赏?

书生答曰:请求老爷看一看我的文章。

钦差大臣有言在先,不得不下轿,双脚落地。

穷书生已经在铺地的黄沙上以指代笔,居然笔画有劲,钦差俯首读之,朗朗有声:

书生郑言:

学生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钦差大臣读之似懂非懂,口里吟到:是孝子文章,不可怠慢。不觉中前行三步。

钦差大臣吟到:

学生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学生侍汤药,未尝废离。

不觉中,想起自己的身世,眼圈居然红了,又向前四步。

钦差大臣吟到: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知县臣逵,察臣孝廉。后学政荣,举学生教授。学生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学生孤苦,特为尤甚。今学生学业不彰,至微至陋,孝养不周,寸心如焚,岂敢懒散,有所希冀?

钦差大臣不由赞到:有志气,有孝心。在黄沙之上又前行五步。

钦差大臣站在书生身后,书生写一字他吟一字: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学生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学生,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学生郑今年二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学生显荣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唯求终养。

此时钦差大臣已经垂泪汵汵,不知不觉中已经离开轿子十丈,诵读之声犹如啼泣:

学生之辛苦,非独闽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学生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学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学生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钦差大臣的屁股已经碰触上古楼石壁,距轿子已经有二十丈之遥远。

他猛然大惊:孝子啊,你莫写了,我佩服你的文章,晚上请你喝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