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川环境保护实现“三赢”

 刘余1 2013-04-05

“铜川川口地区通过治理,水泥粉尘排放由治理前的13万吨下降到6.3万吨。去年,铜川这个曾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实现了水泥产能提升、排污下降、环境改善的‘三赢’”。这是日前陕西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对铜川环保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面对以往水泥粉尘和煤烟污染的切肤之痛,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多措并举,打响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战役,全力推进蓝天工程。在水泥粉尘污染治理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思路,下硬茬破解水泥企业污染难题,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治理污染,在治理污染中提升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约3.1亿元,关闭拆除了51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8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4.58万吨,粉尘5.66万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的目标。积极支持铜川声威公司、秦岭公司等5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大型水泥粉磨站等环保型水泥项目建设。关闭了100多个小水泥、小陶瓷、小石灰、小电石、小造纸等“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企业。全市水泥产能由治理前的42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1700万吨,增长了4倍多,提前两年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治理粉尘污染,减少污染排放,不但没有影响铜川的水泥产能,反而促进铜川水泥产能的成倍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是铜川改善城市环境的另一场革命。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实施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他们按照“环保抓总,区县为主,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把煤烟治理工作与解决居民生活取暖问题有机结合,不断深化煤烟污染治理。在老市区建设改煤区,搬迁了20多个污染企业和煤台,禁止使用烟煤等高污染燃料,大力推广清洁燃料;在新区建设无煤区,实施了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全市全面完成了城市规划区燃煤锅炉改造任务,新建清洁能源锅炉105台,累计给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贴1559万元,有效控制了城市的煤烟污染,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铜川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