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底那座剧场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06

心底那座剧场


  ■陈学勇
  往深圳参加个活动,热忱的钟嘉陵兄特来一晤,驾车带我满城看条条大街,数说若干高楼的今昔。他是“老深圳”,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舍弃在上海的稳定岗位奔这荒滩闯业。聊起来,钟兄母亲王映霞女士曾经住沪上复兴中路。他跟随母亲,我便以为他也在那里住过,那么距我儿时的住处顺昌路很近的。他却说,黄河路才是他童年的所在。黄河路几十年来我几乎忘却了,经钟兄一提,近来便时不时地想起这条小马路,因为路南端有过一座长江剧场,原来它隐隐在我心底温馨了大半辈子,并未真的遗忘。
  我平生第一回观看话剧正是在长江剧场,1959年的秋季,白杨主演的《日出》。正值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若干剧目纷纷登台庆贺,上海话剧盛况空前。《日出》的演员阵容很是壮观:陈白露自然由白杨担任,方达生一角是刚在电影《家》里饰演觉慧的正走红的青年演员张辉,孙景路演妓女翠喜,陈述演张乔治,马骏演顾八奶奶,夏阳演茶房福升。白杨已进了电影史无须说,其余几位也无一不是活跃影坛的明星,孙景路的资格尤老。演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胡四的是几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优秀演员,但只有演胡四的这位,好不容易想起来是严翔,其余几位名字都记不得了。还有个角色“小东西”,哪位演员演也毫无印象了。虽说记不起上海人艺那几位名字,但对他们的精湛演技印象颇深。李石清和潘月亭一场唇枪舌剑,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演员把剧本的意蕴表现得酣畅淋漓。落魄小职员黄省三没有几句台词,幽灵似的上场、下场,一个卑微小人物形象在眼前挥之不去。剧尾陈白露一袭黑色长丝裙,对着窗外旭日喃喃自语:“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忧郁悲恸、含而不露的绝望神情让人难忘,白杨这一表演有甚于她诸多银幕创作,而演陈白露弃世前极具情绪的独白,回想起来仿佛仍萦绕耳际。
  我的喜爱话剧便缘自这台《日出》。话剧不像电影那么追求逼真,舞台上略带夸张的形体和台词,另具逼真不备的艺术魅力。我看过的《枯木逢春》是同名电影的话剧版,仍是老牌影星上官云珠演方妈妈,新秀尤嘉演她女儿苦妹子。故事从银幕移到舞台,观众感受人物情感倒更为贴近。那时“上影演员剧团”成立不久,一连推出几台明星主演的话剧。印象特别深的还有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大雷雨》,秦怡、金焰夫妇分饰一对恋人卡捷琳娜和鲍里斯,有情人不成眷属,鲍里斯抱着卡捷琳娜尸体,满台凄婉氛围。这个剧演在茂名路的艺术剧场,它曾是上海专演话剧的两个剧场之一,今已恢复原名兰心大戏院。电影明星演的话剧,和话剧演员演的话剧,我都爱看,只要是话剧。
  一个中学生常去看话剧,无疑属奢侈消费了。按说票价也不算多贵,前座一元两毛,后座一元,换算成今日票价,还是便宜得很。可那时电影票仅一毛、两毛,还有五分的学生场。我总买加座,即每排正座两边翻出一块没有靠背的座板,票价只八毛钱。若买到前几排加座,实在比后面正座强,陈白露面部表情可看得清清楚楚。加座票开演前才出售,唯恐买不到,我提前赶去剧场,起码要等半个来钟点。这样,又有机会在门口买到更便宜的退票,则幸之又幸。票到手了,就在剧场门口和附近转悠,黄河路我熟悉的就剧场两旁的几十米。
  我上大学离开了上海,大学毕业后去了外省,差不多也离开了话剧。“文革”时期一次回上海探亲,得知艺术剧场上演“革命话剧”《金训华》,立即赶去看了一场。如今记得的只是剧场门口一幅英雄泅水牺牲的海报,余者,哪些演员,演得如何,观剧感受,竟一片空白。
  青少年时在黄河路上看了那么多场精彩话剧,留下久远的回味、眷恋,眷恋话剧,眷恋那座剧场。后来半辈子所看话剧不过屈指可数的几场。一场《芭芭拉少校》,在二十年前的北京,宋丹丹、朱旭演的对手;一场《窝头会馆》,几年前还是在北京,台上的何冰、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个个精彩纷呈。碰巧两场戏的主演都是荧屏上的熟悉面孔,与当年白杨他们的登台相似。其实似是而非,白杨由职业电影工作者票友舞台,宋丹丹一群本来就是话剧演员,触电属客串。真正先影视后舞台的大概是梅婷,她演的《我爱桃花》,令我神往而不能如愿。不住大都市,看话剧机会太少。所幸电视转播话剧的次数不算很少,小说改编的话剧《桑树坪纪事》、《生死场》,以更加夸张的手法突出原著意蕴,看得过瘾。前几天电视里撞见电视剧《茶馆》,明星云集。耐心瞅了两集,不禁感慨,何必费钱费力拍它呢?拉得那么冗长,像原剧的阿凡提的鸡汤,汤的汤的……汤。我只看过话剧《茶馆》录像,未能台前一睹于是之、蓝天野、郑榕他们的精湛表演,至今引为一件憾事。
  听人说,近些年来黄河路变成有名的小吃街,剧场黯然失色了。哪天它不会消失了吧?那可是有来头的贡献不小的戏院——原名卡尔登(CARLTON)大戏院,建于民国十二年,曾被誉为“话剧大本营”,抗战期间公演过振奋民心的《保卫卢沟桥》。不过,即使这座剧场消失,消失的也只是那个建筑物体,它仍存在许多人心里。当然,心底藏有这座剧场的人,如我辈,到了都离开人世的一天,它就彻底消失了,年轻人不知长江剧场——无情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