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谕祭碑额尘封40年重现

 苏迷 2013-04-06

黎里周宫傅祠修复挖出无价之宝

石龟碑座、碑身、碑额终将合体

 断头赑屃

袁雪荣站在六角亭地基上向记者介绍情况

此次发现的乾隆谕祭碑额

  1805年黎里第一部镇志 《黎里志》就有周元理的介绍。周元理原籍浙江仁和(杭州),父亲早逝,其母带着9岁的他投奔到黎里的娘家。乾隆四十五年(1780)周元理升任工部尚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逝。乾隆皇帝听到周元理病逝后,非常痛心,特为周元理写了“谕祭文”,文中用“鞠躬尽瘁……国家之盛典”、“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等词盛赞周元理。
  分开40多年后,黎里古镇周宫傅祠里的断头石龟,终于要和它背了180多年的石碑“重逢”了。3月20日上午,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委会副主任徐小龙说,周宫傅祠最具文物价值的乾隆谕祭碑额19日被挖了出来,这是乾隆皇帝下旨祭奠大臣周元理的御碑碑额。
  周宫傅祠是周氏后裔为纪念清代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所建的一座祠堂,乾隆六十年(1795)建成,黎里百姓习称“周宫傅祠”。周宫傅祠共六进,现存有第一进到第四进,还有一块乾隆谕祭周元理的石碑和碑座。
  据悉,此“石龟”碑座并非龟,而是赑屃(音:bìxì),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庙院祠堂里都可以看到。
  今年3月,黎里古镇启动周宫傅祠修复工程。周宫傅祠是吴江文保单位,修复过程中涉及到开挖,均是人工操作,施工人员陆续挖出了六角亭的柱台、栏杆上的莲花座,还有门柱上的如意石等文物。19日中午,施工人员在第一进和第二进的院子东南角,挖出了雕刻着龙形图的碑额。
  石碑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碑座的赑屃头被砍掉,刻有乾隆皇帝谕祭文的碑身摔断成两截,碑额则不知去向,碑座和石碑分离至今已经40多年。
  “碑额被埋在墙边过道的水泥地下,距离地表约十几公分。”工程总监理、工程师袁雪荣说,发现碑额的地方,距离赑屃约2米多远。随后施工人员合力将碑额抬到了院子西边,和碑身摆放在了一起。
  见到记者后,袁雪荣和几个工友将平躺着的碑额竖了起来,拿出卷尺测量,碑额左右长82厘米、上下高54厘米、厚度为24厘米。记者看到,碑额正面是双龙抢珠,背面是盘龙戏珠,龙爪都是5个。图的下面,是“谕祭”二字。“在古代,只有皇帝御旨的碑才能用五爪龙。”袁雪荣是古建筑监理师,对石碑很熟悉,“这个是无价之宝”。
  袁雪荣说,石碑碑身高161厘米,宽78厘米,厚19厘米,整个碑的高度近3米,安放在院子中间的六角亭里。院子中间,是一个边长1米多的六角形浅坑,六角亭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被拆除,但其地基至今仍清晰可见。
  石碑遭到破坏后,赑屃被移到了亭子东边2米多远处,断裂的碑身则被收藏在第二进房子里,碑额一直没有消息。据已退休好几年的黎里文保所原所长李海珉介绍,他小时候,这里是小学,他在这里上了三年学,经常骑在“石龟”上面玩。“我小时候看到过此碑与此额,它们被破坏后我一直没有找到,现在终于找到了。”李海珉说。
  现在无头的赑屃还在院子东边坐北朝南蹲着,保持着200多年来不变的姿势,六角亭的地基上还堆着些老房子上拆下来的黛瓦,亭子西边,是碑身和碑额。因为黎里古镇的保护开发,代表着周宫傅祠核心价值的乾隆谕祭石碑,用不了多少时日,就将在世人面前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