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 令人刮目相看的新闻 年终奖的刺激

 西湖谐人 2013-04-07


    一年到头,总有些新闻令人刮目相看,令人欣喜兴奋;而今年年底的一条新闻却使我大受刺激,令人唏嘘不已!

    据报载:某汽车厂将为职工发放年终奖,多发27个月的工资。有人算了一笔账,金额将达到6位数。乖乖!那不是10万以上吗?这不仅令我震惊,也令我悲哀。且不说我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拿过什么年终奖,就连辛劳一辈子所拿的工资加起来恐怕都超不过10万元。

    细想起来,并非是我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人生的失败是没有生在一个好单位。面对中国的现实,面对种种的不平,我曾千万次刻骨铭心地想:在中国,一个单位对于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太重要了。然对于我这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单位并不是随自己挑的,而是社会所安排的,我们的命运并不是靠自己来掌握的。当然也有例外,我辈人中,那些有父母当官掌权的,自会把子女安排在财、税、银这些好单位,同样能捧着金饭碗,享受着令人羡慕的年终奖。而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小工厂的工人,诚然,我们兄弟姐妹中没有一个在好单位的,不是下农村随大流,就是进父母的工厂,早早就尝到了下岗的苦头。

    就我而言,1969年,尚不满十七岁,初中仅读了半年的我,就被冠以“知青”的名义下放农村。尔后,随着招工大军,进了一家三线工厂。八十年代底,我所在的工厂就倒闭了,幸好由于我爱好文学,在报刊上发了不少文艺作品,在工厂倒闭前,被作为文艺人才调到了一家小城文化馆。千万不要以为我这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实话实说,我这是从穷窝挪到了烂窝,从下中农一下掉进了贫农堆里。文化馆虽说是事业单位,按理说应该是由国家财政全额发放工资的。可我所在的小城,财政状况不佳,常常连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全,更无心顾及我们这种可有可无的文化人了,每个月随便撒把米就像打发叫花子,由此我们的工资只能拿到正常工资的三分之一。九十年代初,当教育上的教师工资已接近一千元时,我们这些已年过不惑的文化人,却只能拿到250元钱,被人戏称为二百五。既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些好单位的人均工资已达几千元时,我们的工资也没有超过五百元。可以说,处在一个好的单位,每年的年终奖都要超过我们全年的工资。

    在我们这样的单位,不要说年终奖,就连其它福利一概都没有。至于福利分房,那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我常想:处在一个好单位,分一套福利房,现在卖出去就抵得上我们一辈子的工资收入了。如今,我已到了花甲之年,已退休回家了,可区区退休工资也不过千元,比起那些好单位的人,真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诚然,有关年终奖多少多少的消息对于我们这样境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它让我们看到了世事的不公。一个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老哥看到这种“年终奖”的报道后,愤愤然地说:“我希望这个地球快快爆炸,让那些当官的,有钱人和我们这些穷人……”

    我可不会这么想,我还是比较积极乐观的,因为我有这个舞文弄墨的爱好,我要拿起笔来,为自己挣一份可怜的年终奖!(作者:汤礼春)

【责任编辑:赵耀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