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日子到头了?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07
好日子到头了?
西 坡
  西 坡

  最近有两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新闻。“大”或“小”,要看谁对它们的关注度。

  有消息说,被称为“数字化瑞士军刀”、“移动互联网目前最大的光环”的微信,其用户已超过三亿。

  另一个消息是,最早在今年四月,阿里集团会推出名为“信用支付”的金融产品(按照其功能的设置,支付宝将根据用户交易数据进行授信,信用额度可用于淘宝等购物支付)。

  对于这两条信息,普通老百姓可以采取“高高挂起”的姿势,但不可能选择“事不关己”的态度,因为它们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些人或许对于“小钱”不那么看重,不过,它们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趋势,却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它们也让业界有识之士有些不安了。

  移动业内大佬对“微信”就颇为愠怒,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0TT(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语音、视频以及数据服务业务)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语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很大的挑战……

  而资深银行家对阿里的“信用支付”不无忧虑,表示,银行业未来的挑战来自“金融脱媒”。然而,当可以想见的变局还未来临时,银行业所具有的“媒”功能和地位正受到挑战。我们一直害怕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分我们的利,而猛回头发现,最让人担忧的是那些熟悉互联网的大佬们,他们玩的是“蚕食”,是真正的敌人。

  归结成一句话:好日子到头了。

  为什么那些移动、银行的掌门人会如此敏感?是他们的“奶酪”被别人动啦。

  是的,如果你是微信用户,那么你用于短信、通话等费用,肯定比没有用微信前节省不少。而这些省下来的费用,原来都是属于移动的利润!

  再看那些小青年、小白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支付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而“信用支付”将成为各种银行卡的集合器,如虎添翼。银行的中间业务被挖掉了一块,你说,银行会乐意吗?

  我们的移动通讯资费要比发达国家贵出几倍、十几倍;我们银行的“霸王条款”那么多、服务意识那么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年报显示,移动、银行,他们赚的钱,多得都有点不好意思讲了,而且,这还是在金融危机余威犹存的情况下。钱,自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人们可以选择的话,谁会傻到“任人宰割”不动气的程度!

  当一种新的消费服务模式出现并且有足够的吸引力时,不管那些“强势”企业开不开心,老百姓是现实的,讲实惠的:谁让我省时省力省心省钱,我就跟谁玩。

  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诸如“微信”“信用支付”之类能走多远,也不能肯定那些强势企业的好日子是否到头,至少,微信、“信用支付”的出现,会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强势”企业感到压力,心存畏惧,因而放下些身段,改善点形象,总是好的。

  《淮南子》里说:“未尝灼而不敢握火者,见其有所烧也;未尝伤而不敢握刃者,见其有所害也。”这个道理,过惯“好日子”的企业高管们,你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