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报记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09
寻报记
张跻
  张跻

  老作家孟伟哉从北京来信,说他正筹措出自己的文集,有些资料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一找,以便收入文集。孟老要找的资料是他在《文学报》上发表的东西,包括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那本文学刊物(记不起刊名了)发表的东西,主要是一些微型小说。这些作品大致发表在1981年至1990年。

  孟老给我出了一个看似不难的难题。说不难,因为信中又补充了一些细节。如他在《文学报》发东西时,诗人雁翼在那里工作;在那本文学刊物发东西时,江曾培同志在主持工作。按此推断,时间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而那本刊物应该就是《小说界》了。不过仍有让我犯愁的地方:孟老给了个十年的跨度,这本不算太长,可对日积月累的报章来说,堆在面前也足以令人头晕目眩了!何况又无具体日期,试想,哪家图书馆会提供这类“模糊查阅”的服务?

  于是,本能地想到了动用人脉关系。可转念一想:人情社会,请托已然成了习惯,人们似乎退化到不找熟人不会办事的地步了!区区小事,托这托那,惊动一大帮,让人心生倦意。何不借此重温一下年轻时的那股闯劲呢?

  主意拿定后,先是给报社打了电话,询问查找资料的事儿。接话员是位女士,声音甜美,态度和蔼。她说我们这里没有收藏的,上次《文学报》搞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资料还是去作协找的呢!获取了这一线索,目标基本锁定了,接着去电作协,电话那头同样是位女性,态度同样可人,记下了我的需求和联系方式,说过两天可来作协找找看。事情进展竟会如此顺利,出乎我的预料!

  一日上午,我应约来到了作协。平生第一次跨进文学殿堂这扇大门,人生地疏,几分敬意几分忐忑。入门后,又走过了前方那座绿树掩映的拱廊,眼前出现了一幅经典浪漫的景致:绿草茵茵,石径蜿蜒,柱式门廊,水池喷泉簇拥之下,一尊爱神雕像亭亭玉立……原来这里曾是火柴大王刘吉生的花园。寻报的同时,意外收获了观景,可谓一举两得!

  资料室位于花园南侧一幢红瓦坡顶的洋房内。电话中的女子正在等候。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性,高个,容貌端庄,温文尔雅,脸上透着慈祥。她带我上了五楼,挤过楼道旁的一堆杂物,来到了资料室。少顷,她从屋内捧出一叠叠用牛皮纸做封面的《文学报》装订本,一年一本,有十本之多。在底层一间办公室,她找了个空座,沏了一杯茶,叫我坐下慢慢查找。此刻我心头一热,想表示一点谢意,但被她婉拒了。

  我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泛黄、疏松的报纸,聚精会神地捕捉“孟伟哉”三个字。然而,扫视的目光却时不时地被另一些熟悉的名字所吸引,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思绪也随之飞扬起来:这位在“征文选刊”上发表作品的青年工人,现在是某集团的老总了;这篇刊登于“文学副刊”上的诗歌,其作者已是身价过亿的某地产商了;而在“作家书简”栏目给孟老写信的那位青年作家,眼下正掌管着某作协的帅印……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微型小说也是那时的记忆。江曾培、孟伟哉曾是微型小说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千把字百来字的文学形式,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深受欢迎。如孟老的《三四一十二》《爹妈的心》《一户被洪水淹没的人家》《在远离北京的地方》等,针砭时弊,对官僚主义、搞特殊化和思想僵化予以鞭挞。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读着这些文字,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