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马津海:写小说走红的确有捷径

 金碗丐 2015-01-08
小说一定要往小里说

    我对小说有一个看法,曾经在别的场合也表达过并引起了误会,我的观点就是“小说,小说,往小里说”,其实这是借用老作家陆文夫的一个说法。在这里,“小”的意思不是“大小”的小,而是希望不要把小说看得高不可攀,神圣得不得了,其实小说本身还有饭后茶余消遣的功能。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只是体裁不同而已,并没有孰大孰小、孰重孰轻之分,绘画、美术、雕塑也都是这样的,都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不必把小说就看得怎么样的高不可攀。

    如果是文学爱好者,能那么去定位小说是有好处的,最好是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别在心理上先把小说看得神圣得不得了、不敢去攀登,那还怎么进步。

    文学期刊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出版社系统的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致情况都比较好。它们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走向市场自负盈亏的刊物,现在基本都还不错,比如《当代》、《十月》发行量都在十万册左右,《小说月报》原创版十五万册,选刊版四十多万册。而文联作协系统的期刊不论市级或省级的,据我所了解大部分都在万册左右。

    但是我认为发行量不能用来评价一个文学期刊质量水平的高下,比如《收获》发行量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在文学圈却是公认最好的期刊之一。不同的文学期刊大概能比较的更多只是功能和文学取向,举个例子,作协系统的文学期刊大都肩负着扶持各地文学青年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广东作协的《作品》就是这样,如果广东的文学青年想在文学上进步,《作品》就有提供平台去培养的责任,而我们出版社体系的刊物则没有这样的义务,所以同一篇作品,如果要给我们《小说月报》,只有作品具备我们需要的水准之后,我们才会把目光投向你,这里面就有文学期刊本身功能和作用上的很大不同,所以说文学期刊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功能、取向和风格的比较。

    投稿请先把眼睛擦亮

    国内文学期刊大概有500多家,该投给谁呢?

    事实上,每个文学期刊收到的自投稿的数量都是巨大的,以前是整麻袋整麻袋的来稿,现在有网上投电子稿,就更多了,说实话,基本上真的是很难看过来,而且自投稿件水平参差不齐,被选中的机会还真是不多。所以,投稿就必须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作品适合投给哪个期刊,要注意自己的写作层次和作品风格。比如说初学者,写到一定水平了,在市级的刊物比如《广州文艺》发表没问题了,那就开始省级比如广东的《作品》,然后就试试全国性的如《花城》。

    大家要注意的是,要找准不同期刊的风格和定位,否则的话,比如你写得很先锋、很前卫,你却投给《十月》,还有《小说月报》,发表的机会就不大。再如,你写的人物和故事很传统、很现实主义风格,反而投给《花城》了,大概也不怎么会选用。

    小说要走红,有捷径可走

    如果写小说想在文坛快点走红出名,就尽快先把短篇小说攻下来,我认为是最佳的捷径。

    曾经有人十年间写了六七个长篇小说,而且都出了书,都是自费的,可在文学圈视线里这个人还是很陌生,真的是费力不讨好。我劝大家若想在写小说方面走红,捷径是先把短篇攻下来。文学期刊发表大都以短篇小说为主,若两三个月内,你的名字常在期刊目录出现,很多文学期刊的编辑都喜欢看目录,看见谁的名字多了,就喜欢组他的稿。

    再告诉大家一个窍门,你先把达到发表水平的稿子都积累起来,不要写一篇发一篇,争取集中在同期各个期刊遍地开花,全是你的名字,能不红么?

    郭敬明不对主流作家构成威胁

    从1980年代伴随新时期文学发展轨迹走过来的那些人,至少也是70年代出生的读者还是在一直看这些老刊物的,而新生一代比如80后、90后可能看文学期刊确实是比较少了,他们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新生代写手、作家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主流作家仍然是主流作家,每年不断在文学期刊上、各类评奖上出现的仍然是主流作家,至于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的作者,起码在十年以内,还是暂时不能对主流作家构成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