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堰塘湾村:产业发展让农民摘掉了贫困帽

 果果8585 2013-04-10
堰塘湾村:产业发展让农民摘掉了贫困帽
(09-17 09:28)
本文现已有 127 次点击

    巴东县野三关镇堰塘湾村位于野三关镇西南23公里处,全村十个村民小组,235户,858口人,耕地面积2130亩,林地面积10300亩,平均海拔1200米,过去受地域、观念、历史及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阴影。为改变堰塘湾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村支两委抢抓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带动,走科技种养之路,以产业调整为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为着力点,以短长产业相结合为着力点,推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引导村民以烟叶、牲猪、药材、蔬菜为短期主导产业。2012年全村发展了烟叶400亩,可实现销售收入10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元;饲养牲猪1800多头,出栏900多头,畜牧收入人均达到1500元,因地至宜进行蔬菜、药材种植,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招商引资,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将村民共有的集体公山有偿流转,成功引进湖北西谷核桃有限公司在该村落户,公司到目前已投入800余万元,规划建成巴东十万亩核桃基地和千亩示范园,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村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了2000余亩优质稼接核桃树,建核桃苗木基地300亩,现已挂果70%,2012年农户穗条收入将达70万元,苗木收入可达120万元;仅核桃产业就可为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另外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紫油厚朴十万株,人均达到5亩的高效经济林。昔日村集体和村民闲置的荒山荒地,日今成为村民安居落业的摇钱树,为农民带来致富的希望。让农民摘掉了贫困帽子。
    几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产业建设,改变了堰塘湾村祖祖辈辈传统的耕作方式,全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邻里团结,明礼诚信,顾权大局的人文精神蔚然成风,农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巴东县扶贫办 谭道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