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出使琉球属国册封使--姜山镇人陈侃

 西祠书生 2013-04-11

明朝出使琉球属国册封使--姜山镇人陈侃

        陈侃,字应和,出自鄞县姜山望族陈氏,据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编篡的《宁波府志》和民国《鄞县通志》记载,陈氏最早迁入鄞县姜山一带是在北宋初年,先祖陈奎启(北宋明州剌史陈瑞矜之子,字翼之,号素峰)自苏州枫桥来,始迁鄮县陈蕲,越五代承务郎陈丕,转迁姜山娱乐林泉,宗词大本堂,下设雨钞堂、德性堂、灵秀堂、明德堂、承恩堂、余庆堂、报本堂和敦本堂八个支词,至今来宁波已逾1000年,现散居在宁波各地,但仍以姜山居多。
        明朝中叶的姜山陈氏人才辈出;民国《鄞县通志》载有:“……鄞献表姜山陈氏,明知州陈淳(1453年举人)、御史陈英(1472年进士)、郎中陈瑞(1487年进士)、御史陈珏(1532年进士)、少卿陈侃(1526年进士)、知县陈继良(1543年举人),皆其{先祖陈奎启(北宋明州剌史陈瑞矜之子,字翼之,号素峰)}后……”。知州陈淳九岁能作“长松赋”,其父陈惟钜善吟咏,其弟监察御史陈英,其子刑部郎中陈瑞,皆刚正清廉、为民请愿、开仓济民,被当地百姓所称颂。陈侃是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进士,授行人进吏科左给事中,给事中为天子近臣,也是两榜及第的读书人;是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册封琉球尚清王的册使;后官至太仆寺卿;与其弟监察御史陈珏同朝为官,以刚直名谈传于世。民国《鄞县通志》记载:“……因内阁张孚敬构陷夏言侃,摘其幽隐悉数之不少,忌遂为所中,奉命使琉球,怡然就道,艰危万状,濒死者数,终不怨慑,还朝迁光禄少卿,又迁南京太仆少卿。”
         册封琉球王制度始自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行人杨载受命携带国书出使琉球国(今日本冲绳)之后,琉球王便开始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向中国纳贡称臣,采用中国法定年号、正朔。琉球国时至清代光绪年间,长达五百余年,一直处于中国的册封体制之下,是中国的臣属之国。
        《使琉球录》是陈侃以中国第11任册封使出使琉球属国,归国后,在福建长春堂所著向嘉靖皇帝的“复命书”,详细叙述了出使琉球属国路途之艰辛、风土人情和当地语言等;是最早完整记录出使琉球国的文书。
        嘉靖十二年,当时官居七品吏科左给事中陈侃,使命下达当日,正直炎暑时节,陈侃的密友无不为其前途担忧,纷纷规劝陈侃辞去使命,陈侃却道:“君父之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领封之说,出于他人之口则为公议,出于予等之口则为私情,何以辞为?”所谓领封之说,即让琉球使臣领册封诏回国的办法。可见当日情势,陈侃左右为难、但又却之不恭,最后不得不接受使命。
        不久,陈侃领取朝廷下赐的一品官服,这意味着在册封行使期间,位居七品的陈侃可以暂时享受一品大员的待遇,在国内可获得地方官吏的配合,在外则全权代表着大明皇帝。领齐诏敕、赏赐品、口粮,陈侃等人出发南下福建,册使座船的施工也在紧张进行。
       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描述,座船为前后竖以五桅的帆船,长十五丈(约50米)、阔二丈六尺(约9米),深一丈三尺(4米有余),大桅长七丈二尺(24米),舵四副,橹36枝,大铁锚4个,约重5千斤;与一般的河船构造不同,座船分为23舱,船体宽敞、通风良好,四平八稳恰如平房;船后造二层黄屋,上层安放诏敕,中层供天妃,且储备淡水40柜;此外,为防备海盗,船上装备当时十分时髦的佛郎机大炮两门,配备士兵100余人。全船装载民夫140人,翻译、礼仪、医生及各种工匠100余人,与官兵册使总计三百余人;可见阵势非常壮观。座船造价二千五百两白银。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四月,祭过天妃之后,陈侃一行乘坐座船,在当地官民的目送下扬帆出海。筹备2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册封使团终于出发。
出海后,陈侃的船在逆风下艰难航行,几天后驶出外洋,船才得以在南风下鼓帆行驶。船驶入广阔的洋面,海澄如镜蔚为奇观,众人也无心欣赏,继续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摸索前行。
        经过小琉球(台湾)后,南风突然迅猛,船平稳地向前滑行,先后驶过了钓鱼屿、黄毛屿、赤屿,继而进入琉球洋面。眼看琉球近在眼前,风向又突然改变,船栖泊在一岛屿旁寸步难行。此时风浪大作,船只在海上飘摇,船体不时发出巨响,海水开始从裂缝涌入。船员惧怕船体瓦解,又无法堵塞漏洞,只好在船上奔走呼号。无助的众人纷纷剪下头发,齐声向天妃娘娘祈求保佑。
       在船上乱成一团之际,册使陈侃无能为力,彻夜独坐等待天明。忽然,家仆冲入紧抱陈侃大腿,半晌才吐出几个字:“船已坏矣。”陈侃闻言,在黑暗中仰天长啸,准备怀抱诏敕坐以待毙……,在汹涌的海面沉浮了一昼夜,以为必死无疑的陈侃,却意外地逃出生天,船漂浮到另一岛屿附近,海面又恢复平静。
       不久,那霸的琉球官员率领四十艘小船前来接应,四十艘小船牵引着陈侃的巨大座船,在琉球官员的击鼓督促下不分日夜地奋力前行。尚清王见进程缓慢,又挑拨几艘船只增援,就这样靠人力将册使座船拉回那霸港。
        陈侃局促的座船在海上颠来簸去将近一月,此时才终于踏上那霸的港岸,回首航海九死一生的险情,一时不禁百感交集,慨叹“王事呜呼难哉”。
       归国前,琉球王尚清致送黄金四十两,他坚决不受,琉球王特建“却金亭”以兹纪念。
       陈侃出使琉球属国虽已过了478年,但其所著的《使琉球录》中明确记载着:“十日,……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说明当时的官方使者陈侃已经非常清楚,钓鱼屿(岛)是属于明朝的,到古米山后才属于琉球。
       鄞县人陈侃在出使琉球国的文书《使琉球录》中详细记载了钓鱼岛历来属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