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病因 阎立颖 2010/11/13 13:21:28 分类:心理选摘
过去认为本病是由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所致,有资料显示,最近有关强迫障碍的遗传和神经生化研究获得不少有意义的结果,提示本病的发病有其生物学基础,而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有显著疗效支持这一观点。 ⑴遗传因素 强迫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强迫障碍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有5%~7%的父母有强迫障碍。单卵双生子强迫障碍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强迫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⑵脑器质性病变 有些强迫障碍发生在器质性脑病的基础上,而有些不是在器质脑病基础上发生的强迫障碍也发现有脑代谢的异常。 1)脑器质性疾病可以引起强迫症状 目前发现多种脑器质性疾病可以出现强迫症状。20世纪10年代,欧洲昏睡性脑炎大流行,在昏睡性脑炎患者中常常见到强迫症状。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强迫障碍之间更是存在密切关系。在抽动秽综合征患者中,强迫障碍的患病率高,估计为35%~50%,而强迫障碍患者中抽动秽语综合症的患病率不高,估计为5%~7%,但20%~30%的强迫障碍患者报告现在或过去有抽动障碍。现有证据表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有基底节功能障碍,因此提示强迫障碍也可能有基底节病变。支持强迫障碍与基底节病变有关的证据还有风湿性舞蹈症。急性风湿热常累及尾状核,有70%风湿性舞蹈症出现强迫症状。另外有些脑外伤患者也可以出现强迫症状。 2)脑影像研究 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能揭示强迫障碍有特有一致性脑结构改变。功能性影像研究已经发现强迫症患者有脑代谢异常:单光子发射扫描(SPET)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额叶皮质摄取增强,经治疗后降低;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额叶眶部皮质的代谢活动增强,而且可能还前扣带回皮质和尾状核的代谢活动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强迫症可能存在额叶眶部皮质、扣带回皮质和尾状核神经回路的活动异常。 ⑶人格因素 有强迫性人格患者患强迫症的可能性增强。有作者报告,72%的强迫症患者属于强迫人格,近1/3的强迫症患者为其他人格。有强迫人格的人具有要求完美、严谨、守时和依赖等特点。他们通常自己设定一套很高的标准,而且属守规矩。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尽管很困难,也要坚持下去。然而,也可以表现为另一面:决心成为固执,严谨成为专注于不重要的细节,高的道德标准成为偏颇的信仰。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他们的看法僵硬,处理问题的方法一成不变,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这种人由于过分要求完美,以至于做每件事情者埋并没有于琐碎的细节之中,严重影响了效率。对于他们来说,普通的一件工作也成为沉得负担。他们常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在面临决定时常征求很多人的意见。他们害怕犯错误,在需要做出选择时显得犹豫不定,决定之后又担心自己选择错了而迟迟不愿执行。他们也对批评敏感,特别注意别人的意见。他们严肃,缺乏幽默。这些人在顺境时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因为严格高标准要求自己而获得出色成绩,一时遭受挫折,如考试失败或受到批评或指责,人格可能迅速陷于代偿失调,对自己感到严重不满和苛求。 ⑷童年经历 尚不能肯定早期经历是否在强迫障碍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推测有强迫障碍的母亲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将强迫症状传给其子女。虽然有证据表明,强迫症的子女出现非特异性神经症症状的危险增加,但并未发现他们有更多的强迫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