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生命
我是谁 你并非宇宙里的一袋骨与肉,由某些化学物质与地水火风等元素的混合物组合在一起……相反的,在一个极深的无意识层面……是你造成了你所知的肉身。 ——《灵魂永生》 “我是谁?”是人这种智慧型生物迟早都会自问的。这个看似单纯而天眞的问题,却也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和宗敎所终极关心的主题。古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借用我们自己的诗人杜甫的一句话,它也的确是令多少人“白头搔更短”的难题。 赛斯的说法呢?他的解释充塞于他每本书的字里行间,令人着迷,但也相当难以简明的条列出来。首先,我们必须谈谈我们的来源“一切万有”。“一切万有”在各宗敎上都被简化为一个像人一样的“神”,但他具备了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特性。赛斯则称他为“一切万有”。他并非被神化了的超人,而是世间一切的源头。所以,不如说他是以纯能量的形式存在的。而这纯能量是有觉性而充满了爱的。 他也就是“一”,佛家所谓“眞空生万有”的那个“眞空”。但他从来不“空”,只不过是无形无象而已。这个纯能量本来便存在,无始也无终。请记住,所谓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里运作的“基本假设”。 如果你自己在脑袋里曾有过任何梦想或想像,你可能想得天花乱坠,却无法具体表达梦中的景物时,你便能体会“一切万有”他“当年”的痛苦了。 现在,以心体心的想像一下,他那个无边际的大脑袋里,升起了无穷尽的梦想,越来越生动,却又那么的空幻! 他想得头痛欲裂,他内在的每一“念”,都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灵”,活生生的“意识”,活生生的“存有”,渴望爆出来体验形形色色的多采生命。最后,“一切万有”终于“大爆炸”而释放出这些“存有”,放他们去自由组合,创造各色各样的世界。 这里要记住一句非常巧妙的话:统一中的分离。“一切万有”包含了无形界和有形界。虽然这些“存有”都有独立的生命,其实,他们又像是组成“一切万有”的细胞,仍然活在“一切万有”内。 “存有”或“存在体”这个名词曾令许多读者困惑不已。到底它们是什么东东? 当年我沉浸在“超心理学”中时,便习惯了这个用语。早年的通灵者和有名的灵媒,往往都会这样说:“这儿来了一个entity,它想找某某说话。”或在为人寻访前生旧事时,会说, “这个entity当时是担当某某……。”所以,这是个古老的指示语,特指某一个“灵魂”(或“鬼”〉在如何如何。 而珍也曾说过:存有即基本的自己,是永生的、无形的。所以,“存有”又被称作是“超灵”或“全我”,像是一个“灵团”似的。 这个灵团由许多的灵魂组合在一起,存在于无形界中。我们每个个别的灵魂为了具体的体验物质性生活,才采用肉身,来到物质世界,所以,可以算是一个“分灵”。不过,这些“分灵”并没有与超灵分离,仍是密切相连的。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则我们自以为的“我”,只是眞正的我的表层——自我。“我”的组成可以想像为一个金字塔。尖端是自我,下面是有意识的心智,简称意识心。意识心一半朝外,一半朝内,等于是“坐在意识的门槛上”。 再向下是“内我”,内我包括心理学上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负责掌控你这有机体的存活,“自我”不必下命令,身体自然会呼吸、心跳、消化、吸收、排泄等等,这都是潜意识的功能。不过呢,我们的“自我”往往不信任潜意识,会有意无意的胡乱下达指令,潜意识收到了便“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令身体起了反应,起了变化。例如,我们常说∶“这件事令我头痛。”谁知道便眞的头痛起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以后再细谈。 金字塔再往下,是无意识。到了这个层面,我们又得另外想像一幅画面: 假设有一个无限大的大海,像地球一样呈球状,这球的表面凸出一个个的金字塔形冰山。俗语说“冰山的一角”,意思是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现在,这些冰山即我们单独的“我”,而浸在水面下的大部分便是无意识的我,与整个的集体无意识是相连相融的。而整个大海,可以说就像是我们的“存在”、“超灵”,或“本体”,都是一样的意思。 谜底揭晓了!原来渺小的你和我,都是“一切万有”的一部分!我们并非一袋骨与肉,而是与神同一块料子剪裁的。 宇宙的存在,起源于“一切万有”创造力的爆发。我们每一生的存在,起源于“存有”的好奇心,伸出它的“小我”,浮出无意识的大海,来探一探物质世界的风光。 啊,三千大千世界任遨游! 时空探险家-我为何而来? 本体与人格不同,人格代表本体之可以在三度空间的存在之中实现的那些方面。在镜中你见不到你的自我,见不到你的潜意识,见不到你的内我。这些名词只是表现你内在那些看不到也摸不着的部分。但在你所知的自己内,有基本的本体—全我。 这全我曾活过许多次,它采用过许多个人格;它是一种“能量人格元素”,就像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我没有在物质环境里具体化。 ——《灵界的讯息》 前面我们已大致说明了,人的本质原来是“一切万有”的一部分,采取了肉身到各个不同的时空来探险的。 本来我们应该是满怀好奇、兴高采烈的小小探险家,不幸的是,我们竟然忘了自己的来源及老家,却像是迷途的孩子一样,失去了玩兴,只哭着找妈妈,只嚷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如今,你明白自己终究是安全的,根本一直在妈妈〈“一切万有”〕的怀抱里游玩,像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掌心中一样。你是安全的!你是安全的!你是安全的! 可是,你仍然惴惴不安,愤愤不平。因为,有人跟你说,你是罪人,前辈子犯了罪,这辈子是来受罚的。 你隐约记得有过那种合一的幸福,但现在却发现自己处于充满了恐惧、不安、痛苦、嫉恨的人群中。 父母、师长总数说你的不是,你照照镜子,看不到自己纯精神体的美丽,只有一个平凡的人回瞪着你。 你学会了比较、竞争、嫉妒、仇恨。有时,为了乞求一些爱,你欺骗、讨好、虚伪,按捺住自己的心虚,努力像靑蛙一样吹胀起肚子。 你忘了你是谁,所以你不断的自问:“我来做什么?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人生本是你的全我(即你自己)给你的礼物——数十寒暑的一趟旅游。这趟旅游的内容,是你和周遭的同行者,自行选择并且一路创造出来的。 随着你投生前所作的“蓝图”,你与父母选择了彼此,你选择了生在地球的那块地方、那个国家、那种种族、那种性别、那种个性,以及肉体的外型。 当你在设计蓝图时,有老师或智者在帮助你,你参考前生的种种,订下一些大纲。 你从前也许做过流浪汉,这生你想做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努力劳作,生根于一处。你从前也许做过土匪,这生你却想做个照顾病苦的护士。 就像进迪士尼乐园的游客,有种种不同的“旅程”让你选择。你或喜欢惊险刺激的“海盗船之旅”,或喜欢安宁甜美的“小小世界”,或充满梦幻的“未来世界之旅”。 基本上,全都是“虚拟实境”。这样说,并不表示它不存在,或你没有亲身体验那旅程所引起的种种情绪和觉受,只不过是,一、这一切都不是永远不变的;二、是你自己创造所有的场景,然后再对它反应。 “命运”是掌握在你手中的。我们根据自己心中所抱有的信念来看世界,因此,同样的事情却会引发完全不同的情绪和思想,而这一切,织就了我们的人生。这个题目,値得更进一步的硏究,留待以后再谈。 ☆ 有一些人,可以完全投注于物质世界的种种,自以为只有一个肉身,到时候两眼一闭,什么都没有了。可是,像你和我,说是具有灵性也好,说是怕死也好,起码,我们勇敢的面对了心中的疑问,并且不找到答案誓不休。 我曾经追求过宗敎,曾经陷入虚无主义的黑暗,曾经追随存在主义的任性。可是,那样的人生,好像只是在逃避、在麻醉,并没有踏实和自在的感觉。 直到我找到了赛斯,对他所说的一切心悦诚服,但并不把他当神来膜拜,只当他是带来眞理的人。西方有句名言:眞理让你自由。大哉此言! 赛斯首先让我相信人的本质是永生的灵魂,而生命是一份珍重的礼物,活着就是为了“庆祝生命”! 好了,这下吿诉你这个最大的祕密了:人生的意义就是“庆祝生命”! 如何庆祝? 你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来向内看,向内感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才情,什么样的兴趣? “人比人,气死人。”听过这句俗话吗?抛掉父母对你的期许,他们未实现的梦不可强要你们实现。不理师长亲友的压力,是“你”得为自己过活,欢喜或受苦的是你。 去过一些大规模的植物园吗?千奇百怪的树木,各展风姿的花草,凑成了多么动人的画面!不论你是大树或小草,玫瑰或野菊,天赋予你生命,你所要做的就只是“充分的活出自己的特色,满怀喜悦的舒展绽放”! 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停止怨天尤人,不再返缩自卑。将你花在自艾自怨上的力气,转过来试试了解自己,看见自己。然后,毫不脸红的赞美自己(你是上天的杰作,不是吗?),肯定自己。当然,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和爱自己。 我们经常妄想去外界追求别人的肯定与爱,但,与我们最近的就是自己,若我们不爱自己,怎么能叫人眞爱我们呢? 如果你说:“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可爱吔!”别怕,“爱”并非一种“感觉”,“爱”是“行动”。每天,照顾好你的身、心和灵,做一些让它们舒畅欢喜的事,不久,你便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可爱了。 命运的囚徒还是命运的创造者?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你眼中所见的世界,就像一幅立体画,每个人都在作画的过程参与了一手。作画者本身也是画的一部分,而出现在画中!外在世界无一理不是源生于内,也无有一动不是先发于心。 ——《个人实相的本质》 我们的肉眼是向外看别人和世界的,却看不到自己。我们的自我是与外界打交道的,却不善于自省。 我遇到太多人甘于做命运的囚徒,不是自艾自怨,便是愤世嫉俗。 赛斯讲过一段令我惊心动魄的话:你们曾经怀抱着决心踏上今天所走的路,你运用着各种资源,去追求那一度你认为合理的目的或理由。 如果你目前身心健康,事事顺遂,大概不至于反对他的话。但如果你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你大概会立刻穿上胄甲,“以攻击代替防卫”吧? 来,暂且停火,听听老人言吧! 在《个人实相的本质》这本书里,赛斯苦口婆心的、啰哩吧嗦的对我们百般开导,他的目的何在呢? 他要提醒我们的是,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并不必任凭自己的潜意识摆布,在面临外力的时候,也不是毫无自主之力的。 他让我们看到,是我们自己形成了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旣不必顺从命运,也不需反抗命运,因为,命运根本是我们自己创造,因而可以掌控的东西。 你明明是主人,却自甘做奴隶,为什么? 因为你不敢负责! 所以,你可以怨天怨命,怨父怨母,怨外境怨别人,就是无法面对自己。 依赖便不必负责,此所以这么多人喜欢盲从,喜欢被所谓的“大师”牵着鼻子走的缘故。 不瞒你说,我以前也是最会怨天尤人的,我恨自己不够美丽,我怨父亲太过偏心,我怪父母的不和及离异……直到我读到《灵界的讯息》后,才恍然大悟! 并不是说我从此便自认天仙下凡了,而是,我明白是我的灵魂事先选择了这样的肉体、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境。所以,我下一步要问的是:为什么?我从中又可以学习到什么? 基督敎好像说过:上主不会给你超过你能负荷的重担。我们也要信任自己的存有和灵魂,它不会给你超过你能负荷的东西。 你们一定好奇,我学到了什么?我的灵魂为何选择这样的安排? 我想了很久,也想出不少歪理来。 我是一个不很美丽的女人。如此,当异性爱慕我时,我便可以确定他不是被我的皮相吸引而来。 我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肯定,如此我才眞正体会到爱与肯定的重要性,也能了解同样遭遇的人的苦痛,并且找到眞正可以给予我们爱与肯定的人——我们的存有。 同时,由于身在“逆境”,激起我反思和叛逆的性格。我不服命运,反对权威,质疑男性的优越,好奇传统之外及体制之外的东西。我决定,我不依归外人,不依归组织,只以自性为依归。 身体上我没受什么苦,心灵上却受过不少苦。但我并不认同“受苦使人高贵”这句话,毋宁相信赛斯的话,“受苦只是让你知道,受苦是不必要的。”还有一点,受苦使我能了解别人的痛、别人的苦,而愿意、也能够适时伸出援手。 ☆ 我自小品学兼优,在考虑大学科系时,也是选定了自以为未来能独立生活的专业。没料到一陷入恋爱中,所有的“雄”心壮志全飞出了窗外,只想做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 从此,我自动的变成了“第二性”。情感上,我喜欢扮演贤妻良母,以家为我生活的重心。但理智上,我仍不断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份牵挂,后来藉撰写杂志专栏而略得抒发。 可是,渐渐的,我感到自己没有“我”的身份感,主要是透过丈夫来活。对于许多事我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甚至是理想,却没有表达和付诸行动的勇气。 其实,并没有人压迫或局限我,我像是自囚于笼中的小鸟,忘了飞翔的能力! 认识赛斯给我的生命开了一扇“天”窗,从研读赛斯书中,我得到了许多“啊哈!”的体验,小自个人心理的困境,大到宇宙万机的秘密,一一获得解答。不过,由于赛斯一方面是非主流的,一方面又是如此博大精深。我一头撞上与后来许多读者同样的问题:我好孤单!周遭没有一个人懂赛斯!要跟他们“谈”,眞是谈何容易! 很少碰上英文好到可以看原文的同好,只在回国后埋头苦读赛斯书。 幸好,那一股傻劲渐渐的开花结果。多年来,由一个在黑墙、黑地毯、黑桌子的小书房中孤军奋战的女子,变成今天读完赛斯书、引来不少同好、还献出居所供他们聚会和交流的我。 我终于走出“自闭的小女人”命运,成了众人可以亲近的“王姐”。我选择了我喜爱的“身份”——照顾、抚慰、点醒尚未找到自己的人。 |
|
来自: 昵称11250126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