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茅山

 滟渔 2013-04-13
一早就起来了,七点准时出发奔赴茅山,一路大雾,真的是敢问道在何方。

一路上我们大家欢歌笑语中度过,我受大家的委托,一直担当着主持人的角色,时间不长,大家基本上都有了一个大略的了解,气氛也渐渐地热烈起来了,当张香莲用高淳话给大家出难题时我们已经到了茅山了。

茅山为道教祖庭之一,我们首先到了朝山进香必到处--九霄万福宫。该宫依山而建,现有殿宇四进。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第三进为该宫的主体建筑太元宝殿。该殿前东侧为迎旭道院,前西侧是仪鹄道院。第四进的主要建筑为升表台和二圣殿。升表台又名飞升台,相传茅盈当年就是在这里驾鹤飞升的。二圣殿供奉着三茅真君的父母。二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新建仿古楼阁,东为道舍和客厅,西名怡云楼,楼上陈列室里陈列有珍贵的茅山"镇山四宝"。这四宝分别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均为宋代珍品。在细雨微风中,我们在这道教的祖庭里慢慢品味着中国的本土宗教的魅力,但是有一点,在现化经济大潮的冲刷下,茅山的商业气氛太浓了,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求财的铜味,让我的感觉不是太好。

我们的第二站是茅山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以道家“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誉至今,引无数名人雅士慕名流连忘返,其中“第八洞天”源于华阳洞。传说洞中有天市坛,且有天窗在洞天中央,洞内阡陌纵横,鸟语花香,一幅世外桃园景象。此洞现位于茅山风景区老虎岗西侧,为茅山道教源头。洞内仙气飘渺,泉水叮咚,仙音萦绕,洞外林木葱茏,奇石四立,古桥流水……!

在洞天福地之中,供奉着老子。老子,是道教学派的鼻祖。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了一座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的铜像。这尊露天老子铜像为中国道教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老子神像,现已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我们在这洞天福天里细细感受,在这润雨甜风中,吸上一口气,那股舒适的感觉直透心扉,让我顿时有了一种“”情愿长在此山中,不管红尘雨和风“”的感觉。其间还遇到了些调皮的猴儿,不知成精与否,也不怕人,独自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我们一行又来到了仙人洞。仙人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0米处,原名“莲壶洞”,后称“仙人洞”。此洞洞长900米,其中上洞长25米。“九曲银河、上界仙书”等钟乳石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神奇莫测;而“善心池、月牙湖”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清代诗人孙星衍诗赞仙从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旷荡见平陆。”此洞的秀气、仙灵和灵气,方圆百里,无以伦比。

位于景区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遇旱不涸。明代诗人陈沂曾诗赞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问喧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亥。”两千多年前,此处就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游客只要站在泉边,双击手掌,泉底便会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涌,又似在欢迎客人到来,喜客泉因此而得名。我们站在泉边,跳着喊叫着,果然是水泡翻涌,喜迎来客。细雨微风中,景点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树名木、神泉、古迹、亭台轩榭于一体,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纪念碑目前不仅是茅山红色革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茅山人文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游览内容。1997年春,附近居民偶然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达”的军号声这一奇特现象后,来这里的游人就更多了。此景点现被誉为"世界一绝"。我和老沈在山下走到山上,细细地体味了这一奇特的自然和人工相辅相成之绝品,感受着茅山天人合一的意境,和先烈们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午饭后已经有了几分酒意,去一处采了些许草莓,说是准吃不准带的,但在棚中时一农妇偏就盯着我,结果我也没好意思吃,在我的吸引下,其他人倒是大快朵颐,也算是移情易性,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了。

一觉醒来,已经回到了原点,想着那清新的空气,想着那细雨微风,想着那天人合一的环境,想着那法天法地的道家文化,还有我们一路的欢笑,故为之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