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泽州秧歌

 民族地志 2013-04-15

泽州秧歌也叫干板秧歌。即光用武场音乐,不用丝弦伴奏,全居一唱到底,没有道白,唱腔优美易学,唱词明白如话,朗朗上口,高、中、低音均能演唱,乐器以鼓、小鼓、锣、小钹、镲、梆、木梆等为主。

    泽州秧歌的历史比较悠久,约在清乾隆晚年(1795年前)泽州秧歌吸收大量上党梆子养分而形成,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风行一时。今高都、鲁村一带村村有秧歌演唱。《河西乡的西乱石峰村,现在属高都保伏村》有嘉庆二十一年的乔宅戏演唱《唇中楼》的题壁。鲁村乡黍米山村演出泽州秧歌的“公议会”到1949年解放以后已风行了80多年。大东沟镇七干村的“议合会”,南岭乡裴洼村的“怡悦会”演唱泽州秧歌都有几十年历史。也可以说从清乾隆晚年初步形成泽州秧歌到后来的80多年是其发展的形成期,成熟期和兴盛期。

    抗日战争时期,泽州秧歌受到了严重摧残,根据当地的农民们则把秧歌改组成业余剧团、自编、自演、宣传抗日。土地改革中曾移植了不少民主革命的新剧目,这一时期可以把它纳为转折期。

    解放初期,泽州秧歌业余剧团的演出仍很活跃,这一时期是它的新生期。文革时期被打入冷宫,沉寂了十几年。上世纪70年代末,裴洼、七干等少数几个村的业余剧团恢复活动,还移值了不少现代戏。裴洼村的李反修,李修房等有识之士对泽州秧歌进行了一次艺术改革,加入了二把、二胡、中胡等丝弦乐器,为演唱伴奏,制定了秧歌唱腔简谱说白过门,丰富了泽州秧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