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与陌生人社会

 啸海楼 2013-04-15

儒家与陌生人社会

儒者秋風

中国华品烟公司出品的《至圣先师孔门师生像》烟画之“孔门弟子像”(部分)。编者附图

很多人断言,儒家已经落伍,对当代社会没有意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儒家思想只适应于熟人社会。儒家把血缘关系视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社会纽带,而现代社会却是陌生人社会。

先不说隐藏这种看法背后的历史主义迷信之荒谬,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似是而非的。《论语》第二句话即清楚表明,从一开始,儒家就组成了一个陌生人团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时代,礼崩乐坏,封建之君臣关系解体,熟人组成的封建的小型共同体同样解体,士、庶人皆处于“游”的状态,人际关系趋向于疏离,人们经常生活在陌生人中间。孔子及其弟子就是这个“游”的陌生人社会之典型: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弟子来自“远方”,来自天下各处,除了鲁国,还有齐、卫、宋、陈、楚甚至远在长江以南的吴。他们是相互陌生的。

孔子的理想乃是重建社会秩序,为此,就必须重建相对稳定的小型共同体。原子化的个体是不能组成社会的,也不可能形成稳定的秩序。“社会”是由复数的“会社”组成的。人只有生活在小型共同体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能享有必须的公共品,并获得心灵的安宁。

这里需要辨析的是,关于现代社会、关于陌生人社会的流俗理解,存在很大偏差。不错,在一个现代的流动性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将会不断地碰到陌生人,并与之交易、合作。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只生活在这样的状态。在陌生人的汪洋大海中,人们一定会建立和维持一些小型群体,其间,人们是熟悉的,相互了解的,因而可以非常低的成本交易、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这样的熟人关系可以让人对于生活有较为确定的预期,可以获得最起码的精神安宁。没有这样的群体生活,人必定会疯掉。这些熟人组成的群,就仿佛陌生人大海中的岛屿,人必须站在这个岛屿中,否则就会被大海吞没。

换言之,陌生人社会只是一个事实,但文明经常意味着超越这些事实,文明是人会为自己构建的。人注定要生活在群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原来的小型共同体普遍解体了,那么,人就必定为自己构建这样的群。这就是孔子做的工作。

那么,熟人之群的构建,从何处入手?在那个离散的世界,孔子首先构建了一个陌生人团体。这就是孔门。来自各处的弟子们原来并不相识,他们基于共同的理想,聚集在孔子门下。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社会团体,这是平民社会组织化的开端。

也就是说,自诞生起,一直到今天,儒生就生活在群体中,而且,生活在陌生人群体。这就是儒生之为儒生的根本所在。儒生当然生活在家庭中,但儒生之所以是儒生,是因为,他会读书,会到陌生人那里求学,会访问陌生但志同道合的友,如果自己有学问,会给一群自己不认识的人讲学,甚至,来自四面八方相互不认识的儒生,会共同参加政治活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儒生都是与家庭之外的陌生人聚集、合作的。

换言之,中国古代社会的骨干,其实是一个陌生人结成的社团。正是在这样的社团中,儒家士君子习得了处理陌生人关系的技艺,也就是公共的、政治的技艺,由此,他们能够建立和维系公共秩序。

在这样的社团中养成的儒家士君子,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团体,其中就包括宗族。宗族不是自来就有的。比如,在秦汉之际,就没有宗族。刘邦甚至说不清他的祖父是谁,看《史记》《汉书》即可发现,汉朝开国功臣的祖先都很模糊。战国时代,基层社会开始解体。秦为了消除破坏统治秩序的隐患,禁止成年儿女与父母同居,当然也就不可能容忍宗族——20世纪中期,这一政策再度出现。

汉开国之后,这一政策松弛。儒家则自觉地寻求建立宗族。儒家向来相信自治,宗族则是基层社会自治的最好组织形态。在这里,人们相互熟悉,并有亲密的感情,合作成本最低。儒家士人经过各种努力,包括尊崇《孝经》,推动了宗族制度之建立。后来,宋儒又做了同样的工作,这一次的核心则是建立祠堂制度。在今天的东南沿海地区,依然可以看到以祠堂为中心的宗族制度,并发挥着重要的基层自治功能。

宗族确实是熟人群体。一代又一代,人们长期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古代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儒家就是一个服务于以血缘联结之社会的理念体系。恰恰相反,儒家自身的社会存在形态就是陌生人群体,因此,从本质上说,儒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陌生人如何组织。

但是,儒家也绝不忽略、更不会鄙视熟人组织。儒家坚守中道:人组织最为重要,至于如何组织,则是次要的。熟人之间有天然的感情,那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感情,低成本地实现人的组织化呢?儒家顺乎人性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其实是一种现代的社会理论。不过,我马上要补充说,儒家又不像某些现代知识分子那样执着于“陌生人”这个词。这些知识分子似乎把陌生人通过契约结成组织的状态神圣化,而把熟人组织视为一种恶、或者断定为落后的。儒家持守常道,儒家的组织理论不拒绝情感,不拒绝利益,当然更不拒绝道义,这个理论更健全,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并构建社会,尤其是在今日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