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业格局到来 期货业应加快松绑

 MissU001 2013-04-15

混业格局到来 期货业应加快松绑

2013年04月15日15:29         高上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号:

  期货市场如何成为下一个十年金融发展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四分天下”财富管理格局中,如何把握金融混业演变格局,依靠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及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跻身财富管理的队伍,成为金融投资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资本市场重现美国式危机,迫切需要风险对冲工具。股市低迷,单边做多的投资模式已难生存,导致资金不断流入债券市场,而随着债券价格的攀升,债券收益不断下降,尤其是信用债与地方债面临的投资风险攀升,面对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规避系统性的风险成为金融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建设,准许更多机构利用股指期货工具,并尽快推出国债期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松管制催生期货业发展

  过去十年,全球和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增长。2001-2010年,全球、我国期货成交量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43%。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08万亿元,已超过54万亿的股票、8996亿元的基金成交金额。然而,从金融资产管理规模的现状看,期货业或许还是呱呱坠地的婴儿。2012年银行、保险、证券与信托和基金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达25万亿元。其中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约为3.62万亿元,信托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7.47万亿元。而全行业160家期货公司保证金之和还仅是2000亿元,离财富管理“四分天下”的资产规模差距甚大。

  从国内金融领域发展历程看,“监管放松”是催生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托业凭借“多样化运用方式”和“跨市场配置”两大法宝,取得了竞争格局中的先发优势,资产规模一举攀升7亿元大关,与保险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分伯仲。券商创新紧锣密鼓,2012年5月创新大会提出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交易、资产托管、账户体系、并购基金、约定购回、股票质押等11项创新均已实施,今年1月券商资管规模或突破2万亿元,比肩公募基金。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刚起步,期货市场仅30个投资品种,200多个合约,与2500家上市公司和1000只基金的股票市场比较差距巨大,也与20万亿元债券市场无法同日而语。总之,国内衍生品市场规模与金融市场严重不匹配。目前国内所有期货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中信证券一家券商,所有证券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美国高盛。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松绑将无疑会成为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为此,期货市场“高标准稳发展”监管思路受到了严重挑战。在监管理念上,管理层把期货作为高风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期货作为衍生品的风险对冲等防御功能的发挥。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扮演的风险管理角色越来越被场外金融机构所关注,从成交金额来看股指期货已占据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资产管理业、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开闸,期货公司一方面可以代客理财,另一方面可以动用自有资金参与现货以及证券的投资,期货公司借助风险对冲的角色跻身“大资管”时代不远了。

  期货业需要乘势发展,否则将面临来自证券、保险的挑战。期货业的发展既受益于券商、保险的参股,同时有限的市场规模会遭到券商、保险等其它金融领域的蚕食。期货业竞争压力首先来自券商,从近期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券、基金、期货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的金融衍生品培训班来看,券商对衍生品研究和推广力度最大,在人才积累方面最为厚实,成为期货公司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其次来自银行的通道制竞争压力。近期不断传来银行争取拥有自己的国债期货交易通道,无形中分食了期货公司未来的通道增长空间。而保险也已开始参股期货公司,目前保险、基金还在依赖期货公司的交易通道开展衍生品交易,一旦拥有自己的交易通道,期货市场未来的格局便会发生对期货公司不利的重大变化。所以,期货业要抓紧时机,拆除藩篱,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期货公司要充分利用资管与期现等创新业务带来的机遇,争得财富管理的一席之地。

 

  期货业的松绑对策

  2013年是期货创新的重要一年,新品种将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将推动我国期货行业由单一的经纪业务向多元化业务的转型,国债期货、原油期货以及股指推出步伐加快,期货市场再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期货业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促进行业迅速发展:第一是期货立法。期货市场还是由国务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主导。作为行政法规,条例效力层次较低,现行法规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现状。期货立法可以提升市场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为期货业持续创新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放开从业人员入市的限制。这既符合国际潮流,也有助于加快期货自身投资人才的培养,提升客户尤其是机构投资的投研服务水平。只要遵循客户利益第一、公司利益第二以及个人申报原则就能有效控制合格风险。第三,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使行业规模快速成长,尽快度过幼年期。第四,加大交易所留成返还,改善期货公司投入。彻底解决“从业人员为期货公司打工,期货公司为交易所打工”的不合理现象,吸引与留住更多人才加盟期货业。第五,降低期货入市门槛,扩大期货市场规模。随着投资者素质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在风险承受度提升的情况下,应该降低投资门槛,适时推出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迷你型股指期货,加快推出股指期权与商品期权,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投资者使用风险对冲工具,化解现货尤其是股票与债券投资风险。第六,降低投资咨询门槛,扩大投资咨询队伍。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取得投资咨询资格,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与质量,不断扩大期货市场规模。第七,加大期货人才培养与储备。金融市场人才流动方向是期货人才往证券流、证券往基金流、基金往保险、私募流动,期货业成为金融人才产业链的最低端。实际上,相比银行、证券与保险,期货行业属于高度专业化的投资领域,在投资中,有大量的策略组合以及量化和程序化交易技术。由于套保套利与模型建立以及量化投资的需求,期货投资对高端人才要求更为迫切。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从1990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起步探索、治理整顿以及近3年的蓬勃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政策的收放之间,出现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经历了第三阶段的规范发展,期货市场涅槃重生。随着金融混业格局的到来,期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期货公司将逐渐摆脱唯一的通道盈利模式,在创新业务开展中,如何防范客户资产与自有期现业务的风险产生,如何设置研究与资管、资管与风险子公司业务的防火墙,是对期货公司合规与风控的挑战,只有加强合规意识,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作者为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

混业格局到来 期货业应加快松绑

2013年04月15日15:29         高上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号:

  期货市场如何成为下一个十年金融发展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四分天下”财富管理格局中,如何把握金融混业演变格局,依靠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及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跻身财富管理的队伍,成为金融投资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资本市场重现美国式危机,迫切需要风险对冲工具。股市低迷,单边做多的投资模式已难生存,导致资金不断流入债券市场,而随着债券价格的攀升,债券收益不断下降,尤其是信用债与地方债面临的投资风险攀升,面对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规避系统性的风险成为金融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建设,准许更多机构利用股指期货工具,并尽快推出国债期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松管制催生期货业发展

  过去十年,全球和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增长。2001-2010年,全球、我国期货成交量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43%。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08万亿元,已超过54万亿的股票、8996亿元的基金成交金额。然而,从金融资产管理规模的现状看,期货业或许还是呱呱坠地的婴儿。2012年银行、保险、证券与信托和基金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达25万亿元。其中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约为3.62万亿元,信托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7.47万亿元。而全行业160家期货公司保证金之和还仅是2000亿元,离财富管理“四分天下”的资产规模差距甚大。

  从国内金融领域发展历程看,“监管放松”是催生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托业凭借“多样化运用方式”和“跨市场配置”两大法宝,取得了竞争格局中的先发优势,资产规模一举攀升7亿元大关,与保险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分伯仲。券商创新紧锣密鼓,2012年5月创新大会提出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交易、资产托管、账户体系、并购基金、约定购回、股票质押等11项创新均已实施,今年1月券商资管规模或突破2万亿元,比肩公募基金。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刚起步,期货市场仅30个投资品种,200多个合约,与2500家上市公司和1000只基金的股票市场比较差距巨大,也与20万亿元债券市场无法同日而语。总之,国内衍生品市场规模与金融市场严重不匹配。目前国内所有期货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中信证券一家券商,所有证券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美国高盛。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松绑将无疑会成为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为此,期货市场“高标准稳发展”监管思路受到了严重挑战。在监管理念上,管理层把期货作为高风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期货作为衍生品的风险对冲等防御功能的发挥。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扮演的风险管理角色越来越被场外金融机构所关注,从成交金额来看股指期货已占据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资产管理业、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开闸,期货公司一方面可以代客理财,另一方面可以动用自有资金参与现货以及证券的投资,期货公司借助风险对冲的角色跻身“大资管”时代不远了。

  期货业需要乘势发展,否则将面临来自证券、保险的挑战。期货业的发展既受益于券商、保险的参股,同时有限的市场规模会遭到券商、保险等其它金融领域的蚕食。期货业竞争压力首先来自券商,从近期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券、基金、期货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的金融衍生品培训班来看,券商对衍生品研究和推广力度最大,在人才积累方面最为厚实,成为期货公司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其次来自银行的通道制竞争压力。近期不断传来银行争取拥有自己的国债期货交易通道,无形中分食了期货公司未来的通道增长空间。而保险也已开始参股期货公司,目前保险、基金还在依赖期货公司的交易通道开展衍生品交易,一旦拥有自己的交易通道,期货市场未来的格局便会发生对期货公司不利的重大变化。所以,期货业要抓紧时机,拆除藩篱,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期货公司要充分利用资管与期现等创新业务带来的机遇,争得财富管理的一席之地。

 

  期货业的松绑对策

  2013年是期货创新的重要一年,新品种将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将推动我国期货行业由单一的经纪业务向多元化业务的转型,国债期货、原油期货以及股指推出步伐加快,期货市场再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期货业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促进行业迅速发展:第一是期货立法。期货市场还是由国务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主导。作为行政法规,条例效力层次较低,现行法规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现状。期货立法可以提升市场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为期货业持续创新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放开从业人员入市的限制。这既符合国际潮流,也有助于加快期货自身投资人才的培养,提升客户尤其是机构投资的投研服务水平。只要遵循客户利益第一、公司利益第二以及个人申报原则就能有效控制合格风险。第三,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使行业规模快速成长,尽快度过幼年期。第四,加大交易所留成返还,改善期货公司投入。彻底解决“从业人员为期货公司打工,期货公司为交易所打工”的不合理现象,吸引与留住更多人才加盟期货业。第五,降低期货入市门槛,扩大期货市场规模。随着投资者素质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在风险承受度提升的情况下,应该降低投资门槛,适时推出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迷你型股指期货,加快推出股指期权与商品期权,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投资者使用风险对冲工具,化解现货尤其是股票与债券投资风险。第六,降低投资咨询门槛,扩大投资咨询队伍。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取得投资咨询资格,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与质量,不断扩大期货市场规模。第七,加大期货人才培养与储备。金融市场人才流动方向是期货人才往证券流、证券往基金流、基金往保险、私募流动,期货业成为金融人才产业链的最低端。实际上,相比银行、证券与保险,期货行业属于高度专业化的投资领域,在投资中,有大量的策略组合以及量化和程序化交易技术。由于套保套利与模型建立以及量化投资的需求,期货投资对高端人才要求更为迫切。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从1990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起步探索、治理整顿以及近3年的蓬勃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政策的收放之间,出现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经历了第三阶段的规范发展,期货市场涅槃重生。随着金融混业格局的到来,期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期货公司将逐渐摆脱唯一的通道盈利模式,在创新业务开展中,如何防范客户资产与自有期现业务的风险产生,如何设置研究与资管、资管与风险子公司业务的防火墙,是对期货公司合规与风控的挑战,只有加强合规意识,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作者为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

混业格局到来 期货业应加快松绑
 
2013年04月15日15:29         高上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
 
  期货市场如何成为下一个十年金融发展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四分天下”财富管理格局中,如何把握金融混业演变格局,依靠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及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跻身财富管理的队伍,成为金融投资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资本市场重现美国式危机,迫切需要风险对冲工具。股市低迷,单边做多的投资模式已难生存,导致资金不断流入债券市场,而随着债券价格的攀升,债券收益不断下降,尤其是信用债与地方债面临的投资风险攀升,面对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规避系统性的风险成为金融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建设,准许更多机构利用股指期货工具,并尽快推出国债期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松管制催生期货业发展

  过去十年,全球和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增长。2001-2010年,全球、我国期货成交量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43%。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08万亿元,已超过54万亿的股票、8996亿元的基金成交金额。然而,从金融资产管理规模的现状看,期货业或许还是呱呱坠地的婴儿。2012年银行、保险、证券与信托和基金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达25万亿元。其中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约为3.62万亿元,信托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7.47万亿元。而全行业160家期货公司保证金之和还仅是2000亿元,离财富管理“四分天下”的资产规模差距甚大。

  从国内金融领域发展历程看,“监管放松”是催生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托业凭借“多样化运用方式”和“跨市场配置”两大法宝,取得了竞争格局中的先发优势,资产规模一举攀升7亿元大关,与保险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分伯仲。券商创新紧锣密鼓,2012年5月创新大会提出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交易、资产托管、账户体系、并购基金、约定购回、股票质押等11项创新均已实施,今年1月券商资管规模或突破2万亿元,比肩公募基金。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刚起步,期货市场仅30个投资品种,200多个合约,与2500家上市公司和1000只基金的股票市场比较差距巨大,也与20万亿元债券市场无法同日而语。总之,国内衍生品市场规模与金融市场严重不匹配。目前国内所有期货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中信证券一家券商,所有证券公司盈利加起来不及美国高盛。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松绑将无疑会成为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为此,期货市场“高标准稳发展”监管思路受到了严重挑战。在监管理念上,管理层把期货作为高风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期货作为衍生品的风险对冲等防御功能的发挥。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扮演的风险管理角色越来越被场外金融机构所关注,从成交金额来看股指期货已占据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资产管理业、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开闸,期货公司一方面可以代客理财,另一方面可以动用自有资金参与现货以及证券的投资,期货公司借助风险对冲的角色跻身“大资管”时代不远了。

  期货业需要乘势发展,否则将面临来自证券、保险的挑战。期货业的发展既受益于券商、保险的参股,同时有限的市场规模会遭到券商、保险等其它金融领域的蚕食。期货业竞争压力首先来自券商,从近期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券、基金、期货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的金融衍生品培训班来看,券商对衍生品研究和推广力度最大,在人才积累方面最为厚实,成为期货公司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其次来自银行的通道制竞争压力。近期不断传来银行争取拥有自己的国债期货交易通道,无形中分食了期货公司未来的通道增长空间。而保险也已开始参股期货公司,目前保险、基金还在依赖期货公司的交易通道开展衍生品交易,一旦拥有自己的交易通道,期货市场未来的格局便会发生对期货公司不利的重大变化。所以,期货业要抓紧时机,拆除藩篱,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期货公司要充分利用资管与期现等创新业务带来的机遇,争得财富管理的一席之地。

 

  期货业的松绑对策

  2013年是期货创新的重要一年,新品种将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将推动我国期货行业由单一的经纪业务向多元化业务的转型,国债期货、原油期货以及股指推出步伐加快,期货市场再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期货业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促进行业迅速发展:第一是期货立法。期货市场还是由国务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主导。作为行政法规,条例效力层次较低,现行法规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现状。期货立法可以提升市场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为期货业持续创新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放开从业人员入市的限制。这既符合国际潮流,也有助于加快期货自身投资人才的培养,提升客户尤其是机构投资的投研服务水平。只要遵循客户利益第一、公司利益第二以及个人申报原则就能有效控制合格风险。第三,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使行业规模快速成长,尽快度过幼年期。第四,加大交易所留成返还,改善期货公司投入。彻底解决“从业人员为期货公司打工,期货公司为交易所打工”的不合理现象,吸引与留住更多人才加盟期货业。第五,降低期货入市门槛,扩大期货市场规模。随着投资者素质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在风险承受度提升的情况下,应该降低投资门槛,适时推出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迷你型股指期货,加快推出股指期权与商品期权,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投资者使用风险对冲工具,化解现货尤其是股票与债券投资风险。第六,降低投资咨询门槛,扩大投资咨询队伍。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取得投资咨询资格,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与质量,不断扩大期货市场规模。第七,加大期货人才培养与储备。金融市场人才流动方向是期货人才往证券流、证券往基金流、基金往保险、私募流动,期货业成为金融人才产业链的最低端。实际上,相比银行、证券与保险,期货行业属于高度专业化的投资领域,在投资中,有大量的策略组合以及量化和程序化交易技术。由于套保套利与模型建立以及量化投资的需求,期货投资对高端人才要求更为迫切。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从1990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起步探索、治理整顿以及近3年的蓬勃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政策的收放之间,出现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经历了第三阶段的规范发展,期货市场涅槃重生。随着金融混业格局的到来,期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期货公司将逐渐摆脱唯一的通道盈利模式,在创新业务开展中,如何防范客户资产与自有期现业务的风险产生,如何设置研究与资管、资管与风险子公司业务的防火墙,是对期货公司合规与风控的挑战,只有加强合规意识,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作者为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