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波谈作文技巧

 昵称8088609 2013-04-16

走进古典文学 选点构思作文

命 
  
  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捍卫国家主权;触龙说赵太后,有胆有识,令人钦佩;孟子的民本思想、荀子的唯物主义……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泉源。
  你接触过的文言文(凡用文言或半白话写成的作品均属此范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它给你哪一方面的启示与点化?试就此立意、拟题作文,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1.可选用记叙手法,改写某一首古诗(词),如《静女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片断)。要写具体、显生动。
  2.可采用记叙笔调,完成一篇故事新编。如《庄周做手术》、《范进买码》,让古人讲语,作事,用物,借古讽今,表现出时代感。
  3.可撷取几个历史人物,用创新的手法编故事。如庄子、李白、杜甫屈原、触龙、魏徵、纪晓岚,要有积极的立意,要有可读性。
  4.可解读某一首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释放出文化韵味。如:《解读<</FONT>山居秋暝>》,将诗意铺展成画面。
  5.可自选专题写作。如:《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古人笔下的》、《一样送别多样情》、《古人笔下的爱情诗》、《古诗词中的常见现象》,此属归类赏析,力求有丰稔的文化底蕴。
  6.可写评论。如评价烛之武的爱国思想及退秦师的机智,议论触龙劝谏的妙谛,感怀李密、韩愈、归有光笔下的祖孙情、叔侄情、夫妻情,阐述孟子的民本思想。此类文章宜与现实生活接轨。
  7.可写成思想随笔。如《读古典名句,悟人生哲理》,即从《长歌行》、《短歌行》、《观沧海》、《劝学》、《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诗文中选取古典名句,领悟哲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勾连。
   

 

永远的王维

      最初识得王维这个名字,是在家里那本陈旧斑驳的《唐诗三百首》上。一首流传甚广的《相思》,伴我度过了童年无数个有星星、有月亮的晚上。直到现在,每每吟诵一遍,那种温馨的感觉又会重新流遍全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通篇读来,并无精妙的警句和深邃的哲理,但那通俗朴素近乎民歌的语言,简单几近单薄的意境,都在我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喜欢它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它自然的意味、隽永的格调吧。
  稍大之后,对王维的了解也愈渐增多,心目中一代才子的形象渐趋高大。
  王维九岁知属辞,工草隶,娴音律。尔后的岁月中,凭他的勤勉与才气,不知铸造了多少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不仅如此,王维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令人叹为观止。古书有载:有一客人拿《按乐图》给王维看,他审视一遍之后轻轻说道: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人不信,请乐工对曲,果然,第三节初拍时,乐工的手势、神情与画中无异。好一个王维,一个才情洋溢的王维!
  王维对后世的最大影响莫过于他千古不朽的诗作了。比起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放纵不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涵浑雄健,王维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平和恬淡更令我欣赏。
  纵观王维的诗作,写山水的居多。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鸣。”“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些山山水水,在常人看来,也许会说平淡之至。但作为诗人的王维欣赏的就是这份寓于山水间的安谧恬淡,其中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只能胜事空自如
  王维笔下的山水,灵动活泼,动静宜然,正好映衬了他诗中有画的风格。他的写景之作,一般取境不大,但往往能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描绘清秀宁静的事物,让人对他的感情飘逸真挚、情景清淡优美、语言淳朴隽永又加深一层理解。
  《唐才子传》有这样一段关于王维的记载: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南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这也许就是王维在厌倦仕途奔波之后的最好归宿吧。若非如此,他那不朽的诗作中蕴含的意境也不会清幽得如此令人心动,处处蕴含着禅机佛理。小隐山林,大隐朝市,是指在封建社会里一些厌弃功名利禄的争夺,选择不同方式走入净心脱俗的修炼行列的人们的灵魂寄托。
  高则高矣,清则清矣,正如王维。他那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令人仰望。一代才子王维,永远在人们心目中不朽。
   
  评 
  多角度王维,读出了个性,吟出了底蕴。妙!

 

 


庄子.我

       自从我模仿西施捧心以来,遭到邻人的嘲讽。甚至于人们一见到我便将门窗紧闭,躲得远远的。我不服,我气愤,于是终日将自己锁在家中,茶不思,饭不想。无意中我又读到了庄子的文章《东施效颦》,恼怒便从心头涌起。庄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为何要同我这个无名小卒作对?他又为何要羞辱我抨击我呢?说什么东施本为丑女,模仿美女西施后,就更加丑陋无比了。我真不知上辈子和他有什么仇了,非要追到今生来还。我愈想愈气,抱着西施的画像,喃喃道:西施啊!你说我有什么错呀?你是那么的端庄美丽,那么的亭亭玉立,那么的苗条动人。我和你在一起,就好似女仆和公主,丑小鸭和白天鹅,我无地自容。所以我想变为你,像你那样美丽。这个愿望好似一把火在我心中燃烧。可怜我费尽心思模仿你,结果却落了个受人讥讽。我追求美丽有什么错?有什么错?不行,我不能如此被动,我要找个说理的地方,我要这冷嘲热讽都烟消云散,我要这困惑再也遮不住我的眼。
  于是我踏上了去庄子家的路途。走在田间小道上,凛冽的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树木萧条零落,我不禁缩了缩脖子,整了整衣领。田野上,一对父子正在劳作。孩子突然叫了一声:好蓝好蓝的天啊!我吃了一惊,想到:真是个孩子,天气这么恶劣,他竟如此欢悦,唉!我又看了过去,父亲正将种子撒入翻过后松软的土地中,和谐的动作与天地浑然一体。跟在他身后的儿子,抓起一小把种子,模仿着父亲,撒向了另一边坚硬的土地中。我不屑地抿了抿嘴,如此笨拙的动作,如此幼稚的想法,真是个孩子。我又继续上路了。
  经过了一周的旅程,我终于到了。来到庄府门前,一童子正坐在门槛上,无聊地盯着地发呆,我上前拍了拍他说:请问……”“你是东施姑娘吧?我家师傅正在里面恭候姑娘。请!疑惑的我走了进去。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正端坐堂前,想必他就是庄子了。愤怒压下了刚刚的疑惑,我张口骂道:好你个庄子,你呆在这世外桃源享清福,怎知我被你的文章害得好苦啊!今天我就要和你把这笔账算了。庄子不愠不恼,说道:姑娘,我知道你会来的。坐吧!让我们好好谈一谈。
  我的情绪依旧激动,说:你有什么话就快讲,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好,先说说你第一眼是怎样见到西施的。
  ……”我陷入了回忆的漩涡,那天,我路过云梦绣庄,见一女子正在绣花,那女子非同一般,眉宇间透出一股清丽,柳月弯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闪动着灵气,一头秀发直垂腰际,她盘坐于地,姿态优美;绣花手艺更是堪称一绝,葱管般纤细的手指在织布机间上下穿梭,流畅和谐。我就在那一刻为她的相貌倾倒,她就是西施。说完后,我抬起了头,思绪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原来是这样啊!后来呢?
  后来,后来我不知怎的就变了。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女红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可自从看到西施的绣品,我便抬不起头了,我将自己的绣品通通付之一炬。
  至于吗?原先开朗的你变了,你开始极力模仿西施了吗?
  是啊!我变得很自卑,在人前抬不起头。又有一次我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微微弯曲着身子蹒跚前行,那样子更加迷人了。于是我费尽心思模仿她,我对着铜镜模仿她的一颦一笑,走路姿态;过了好长时间。待我觉得已经很像了,我才迈出了门槛,谁知大家却这样对我,为什么?我的情绪又激动了。
  你别生气,别急。你这是何苦呢?真是智慧的悲哀啊!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她那是一种病态,你健健康康,又为何?
  我向往她的美貌,我追求她的美丽。
  你觉得美丽就是面貌的俊俏吗?
  不是吗?
  唉!你的邻居曾经告诉我,有一年,村里闹灾荒,粮食不多,人们都挖野菜。恰巧他的女儿病了,咽不下野菜,想吃一碗白米,于是你将自家的救命粮送了过去,是吗?
  我思忖着:是啊!我从小都是以善心对人,看到别人有难处,总会伸手帮一把。
  你的心地如此善良,这不就是一种神圣的美吗?人的美丽不在于身,而在于心。你在大家心中一直很美丽。
  可我追求面貌的俊美,不对吗?
  你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你不该盲目模仿、失去自我。你想想,你原先的眼睛炯炯有神,可模仿西施后,变成了一双淡然无神的眼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应该看到自己盲目模仿后的弊端了吧?
  三个月在交谈中飞快流逝了,我告别庄子,踏上了归途。田间麦芽已破土而出,一片葱绿,派生机,冲破了先前的昏暗,一切都明朗起来了。我又忆起了那对田间父子,自己不是就像那个无知的孩童吗?
  其实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但盲目的模仿,只会让你碰得头破血流,饱尝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惋惜。希望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我了。同时,我也明白了:流星追求炫目,蝴蝶追求芬芳,我追求的应该是心灵的美丽。
  我仰望天空,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连同一切愁思。忽地发现——天好蓝。
  
  简 
  
  崇拜偶像,就会产生自卑,就会对偶像的一切不加选择地盲目模仿,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丧失具有个性的原来的自我。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艺术地表现了这个观点。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扣题非常紧。那么,作者是如何艺术地表现这个观点的呢?我们仅谈两点。
  1东施效颦的故事人人知道,东施就是古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偶像崇拜者。她崇拜西施,竟然到了连西施皱眉都要尽力模仿的地步。基于此,作者就从东施向反对盲目崇拜的庄子讨说法切入来谈。东施讨说法竟讨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是东施洗心革面的三个月,她认识到了不加选择模仿的危害。这样,作者让东施来个现身说法,自己的观点就艺术地得到了阐述。这样说来,作者所写文章所选切入点选得好。
  2.写去庄子家的路上,看到一对父子正在田间劳作。父亲将种子撒入翻过后松软的土地中,他的小儿子也抓起一把种子模仿着他撒向了另一边坚硬的土地中。看到这里,由于作者写得自然,总让人觉得是闲笔。到了结尾部分,作者写到:我又忆起了那对田间父子,自己不是就像那个无知的孩童吗?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不是闲笔,而是伏笔、有了这伏笔和后文的照应,我们会突然明白作者这是在用类比的方法说明模仿就意味着无知啊!

 

 

 

郁孤台之魂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小区。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华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二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结着民族魂!
  
  简评
  
  这是一篇览物怀人、思接千载的情感力作。文章采用借景抒怀,并把现实中的景物与古人的精神风貌对比映衬的手法,既勾勒出景物沧桑变化的痕迹,又展现古代英雄人物的不朽精神光彩,比如,“……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文中以天下为己任的题旨揭示,使意境深邃高远。结尾郁孤台结着民族魂更是精彩的点晴之笔,启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