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人际交往中的定位中的“处下”

 holines 2013-04-16
   我们一般人的理念是高者贵者在上,低者贱者在下,老子在人际关系中讲究“处下”,也就是要自己处在“下方”、“下位”、“下层”,高要以下为根基,贵以贱为根本。这是一种智慧的定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比喻为君王,水比喻为百姓;舟在上位,水在下位。如果你船上的高贵者经常想到船下面的百姓的水,认识到这是我所以能高贵、高高在上的根本、根基、基础,常常居上思下,处尊思贱,就不会发生危险。如果忘了根本、失去了根本,那么就危险了。

  有一位智者说得好:比如上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向对方弯下腰,蹲下来,坐下来,简单的三个动作往往拉近了你和对方的关系,平等了彼此的定位。这样的人善于相处,因为你“处下”了,因为你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了,当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也许是很可以启发大家心智的。

  其实“处下”不是无能,“处下”是把人际关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这才能使得人际关系和谐。

  “处下”的内涵很多,有时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善于长跑的优秀运动员,他往往不在一开始跑在第一,而是紧紧跟在别人的后面,不露声色,处于下位。然后在最后的关键时候,一下子冲到第一夺取了冠军。还有一些善于打拳的武术家也往往不轻易打出第一拳,先处下,这是因为要观察对方,探清虚实,摸清路子,然后再后发制人。这里面的道道很多,大家可以琢磨琢磨的!
 
选自:《老子》与百姓生活  姚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