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000的地图是怎么做出来的

 天下第一家2 2013-04-16
1∶10000的地图是怎么做出来的
2010年11月9日

    2010年8月,湖南望城火烧屋场,航测数字化成图(局部),1:1000比例尺。供图/湖南省第三测绘院

    11月5日,湖南省第三测绘院,绘图员戴着3D眼镜工作。

    □撰文/张甜 摄影/朱辉峰

    2010年9月初,湖南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行。不只是简单地搜索餐厅、加油站等兴趣点,如果拥有信息的机构愿意开放权限,平台上还能够查到沿路有多少混凝土建筑,地下管道怎样分布,甚至医院里有几张空余床位。和一般的地图网站不同,这里有更精细的基础地理数据,更丰富的专题数据,是信息的集散地。

    不过,一切数据都得载于有形的地图之上。画出地图,才是最关键的。

    第一步:航摄

    小型运输机,在云层下面飞出数条平行航线

    平台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水系、交通、地貌等),都来自湖南省第三测绘院。不过作为获取数据的第一步,航空摄影是交给专门的公司做的。

    “航摄其实很简单”,测绘院二分院院长刘仁峰虽然没有参与过航摄,但曾进过航摄飞机,“一个小型的运输机,两个人。一人管驾驶,一人管照像机”。当然,起飞之前必须得到空管部门的批准,不然被误打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照像机的镜头从飞机底部一个特制的洞口探出,每隔零点几秒按一次快门;飞机则沿着近乎平行的航线往返于天空中,直到整个测绘区域都被航线覆盖。至于相邻航线的距离和按快门的频率,“反正要保证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间的重叠度)在30%左右,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重叠度)在65%左右”。(注:像片重叠度,是指相邻两张像片上相同地物构像面积占整幅像片面积的百分比。)

    如果地图精度和清晰度要求比较高,拍摄那天“最好是万里无云”,飞机也不能飞太高,“往往都在云层下面”。具体有多高?这得看地图的比例尺和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公式:航高=镜头焦距/像片比例尺(通常是地图比例尺的1/4)。在城市飞行,一般不会遇到障碍物,不过山区就不一定了,“听一个搞航摄的朋友说,有次在张家界测量,飞着飞着突然眼前出现一座山峰,差点就撞上了,吓得飞行员一身冷汗”。

    第二步:确定坐标

    拿着像片去找一个控制点,有时要翻山越岭一整天

    1997年,实习期的刘仁峰第一次参加测绘,坐了一天车,翻越雪峰山,跑到怀化安江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拿着像片找控制点。这个被称为像片控制的环节,是为了给像片上的点确定平面坐标。

    控制点通常选择能在像片上一眼看出的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测出坐标后,在像片上准确地“刺”出来。“那时还没有GPS,用的是全站仪,从27倍的光学望远镜里观测立在控制点上的花杆”,回忆第一次测绘经历,刘仁峰觉得复杂又好玩。现在使用GPS,直接把接收器放在控制点上,就能收到卫星发射来的位置信息。不过测绘人员也没轻松多少,一万平方千米的测区内一般要找120多个像片控制点,如果5个测绘员人手一台GPS,也要花十来天。

    航摄生成的像片非常多,制作1∶10000比例尺的长沙地图,拍下来的数码像片有好几百G(1G=1千兆字节)。所以,除非是精度要求比较高,否则没有必要每一个点都去实地测量。“像施工设计这样的工程才会要求全野外布点,一般都是1∶500的比例尺。”为了减少测绘人员的野外工作量,在同一航线所拍的像片中,总是每隔一定的距离才抽一张去实地测量。

    然而要得到整片区域的坐标,需要的控制点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一万平方千米的测区,需要的控制点在三千个左右。那些没被选中的像片如何确定控制点并获得坐标呢?“这要借助于空中三角测量法”(一种根据少量的野外控制点,在室内进行控制点加密,求得加密点的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加密,就是把原来少量的控制点变得密集起来,”刘仁峰解释说。

    第三步:立体采集

    戴3D眼镜,手摇轮子,脚踩转盘,这工夫需要练3到6个月

    我们在测绘院四楼的机房里看到,工作人员各戴一副3D眼镜,两手分别摇着一个轮子,面前电脑屏幕里显示的,正是重叠后的两张像片。“这种立体采集是绘制地形图草图的过程,”刘仁峰解释,“像看3D电影一样”。

    当然,绘制地图远没有看电影那样惬意。走近一点,还会发现工作人员的两只脚也没有闲着,左脚踏着一只转盘,右脚则控制两个类似汽车油门和刹车的开关。透过3D眼镜可以看出立体影像,转动左、右手轮和脚盘,让影像左右、上下移动并产生纵深变化,右脚踩下开关后,就可以沿着立体影像上地物的轮廓,画出由点线面构成的矢量地形图了。眼脑手脚一齐上阵,这工夫太需要协调性了,画得多了,“再不发达的小脑都能给你练发达”,刘仁峰笑说。初学者通常要花3到6个月的时间,才能画出平滑的而不是锯齿一样的线条。

    绘图员周师傅刚到院里时只有15岁,三十年来,他绘制过的图“已经数不清了”。绘图设备一直在更新,从前苏联的多倍仪、东德的托普卡,到占地十几个平方的B8S、能与计算机相连的解析三,再到采集室里这种全数字的解析四,光学仪器变成了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绘图效率则越来越高,“过去画一幅1∶10000的地图得1个月,现在只要七八个工作日”。不仅矢量图,数字正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图(DRG)等等,都是这些设备做出来的。

    第四步:绘注

    井盖、消防栓、树荫下的路灯、航摄时还未建成的大楼,最后都要一笔一笔画上去

    地图上表示地理要素的符号各自不同,等高线是闭合的圈,小溪是蓝色的单线,医院是红色的十字架等,都是有国家标准的。没有计算机的时候,仅靠光学仪器上的铅笔把这些东西画在薄膜上,还远远不够,必须得由人操着直线笔、曲线笔、针头、小圆规等各种绘图工具,沾上特制的墨水,沿着铅笔的痕迹重描一遍。边沾边画。

    改用计算机绘图后,直接在软件里输入代码,符号就自动生成了。不过,这种只有空间数据的地图仍不够完善。道路名称、有哪些单位、房屋的层高和建筑材料等,这些属性数据都得工作人员到实地去调查、绘注。另外,井盖、消防栓、树荫下的路灯、航摄的时候还没建成的大楼,“只要像片里看不出来,而走在街上又能肉眼直接看见的地表附着物,都要补充到地图上去,”刘仁峰说,“不过动物可不算啊”。结合草图与外业调绘的成果,一张地图才算真正地完成了。

    所谓成图,不是指墙上挂的那种地图。那些挂图全是由大比例尺的成图缩编而成,不仅精确度差了一些,信息也没有后者丰富。做一幅1∶10000的长沙市成图,需要把四五十张大约65×48cm的小成图拼接起来。当然,计算机时代的地图拼接全由电脑自动处理,“测绘早就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

    Tips

    湖南基础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记者试用报告

    A.平台分政务版(9月底开始在政府内网上试运行)和公众版(网址: www.dzmap.cn。10月开始公测,目前不稳定)。

    B.1∶10000的政务版比1∶250000的公众版包含更多数据,部分地区能达到0.2米的分辨率,电线杆都能看清。而在公众版里,等高线、平面坐标等一些涉及保密的数据不会被公开。

    C.记者体验的感觉是,平台的操作界面没有百度、Google地图那么友好,不过数据却很丰富,兴趣点图层有37个,包括矢量图、影像图、地势图和专题图等。除了可以查询位置,计算两点间距离,统计一个空间中内容物数量,还能通过将两个以上图层进行叠加,计算分析出某类地理要素的变化趋势。

    D.借助平台,房地产经纪人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满足条件的所有房屋;普通用户想要查询最近餐馆的位置,找到最合理的公交线路等都是小菜一碟。当然,如果相关职能部门愿意开放数据,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就不仅仅是一张电子地图了。

    感谢 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华亮春、艾驰、田永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