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3~9g 。
【性味和功能】性温,味咸。能理气止痛,温中壮阳。
① 用于胸隔间气滞,脾肾亏损,阳疾。将九香虫 30克(半生半熟)、车前子12克(微妙)、陈皮12克、白术15克、杜仲25克(酥炙)研为细末,炼蜜九,空腹服。
② 用于胸院胁痛。将九香虫卵克。炙全蝎60克研末,炼密九,日服2次。
阴虚阳亢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还含蛋白质、甲壳质等。
2.药理作用: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作用。
九香虫 - 常用配方
1、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子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上为细未,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2、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3、椒盐九香虫:九香虫30g,油炒熟,放入花椒粉、食盐少许嚼食,用酒或温开水送下。 本品味香可口而有补肾兴阳作用。用于肾虚阳痿,多食有效。 [1]
[用途]用于脾虚气滞,胸脘痞闷、疼痛;肾虚阳衰、腰膝酸痛。阳痿尿频等。
[用法]炒食,酒浸,研末。
[附方]
1,椒盐九香虫:九香虫30g,油炒熟,放入花椒粉、食盐少许嚼食,用酒或温开水送下。
本品味香可口而有补肾兴阳作用。用于肾虚阳痿,多食有效。
2,减味乌龙丸:九香虫30g,杜仲25g,白术15g,陈皮12g。一同研为细末,炼蜜作丸服。每次服5g,早、晚各服1次,淡盐开水送下。
本方由《摄生众妙方》乌龙丸减去车前子而成。方中和九香虫、杜仲补肝肾、强腰膝,白术、陈皮健脾理气。用于肝肾虚损,腰膝酸痛,而有脾虚少食、气滞脘腹满闷的症状者。
性味归经性味: 咸,温。
①《纲目》:
![]() 九香虫 ②《本草新编》: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肾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名典鉴别李时珍曰:“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龟,身青黑色。至冬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药材资料汇编》:“九香虫,别名黑兜虫。体呈长圆形,头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闪毛带蓝。触角为丝状,单眼在头之两侧。前胸及中央两侧有节足三对;前翅为半革质及半膜质,后翅全为膜质,前翅之前缘及脚之跗节,大半呈赤褐色。生长在溪涧中的近水的潮湿地带,多伏居于水边石隙间。喜吸食伞形科及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清晨下雾时用网罩捞取,亦有白昼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内,然后用开水潦过,及时晒干或焙干即可。”
文献论述1、《本草新编》: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其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也。
2、《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3、《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4、《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