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的城门

 杜可的图书 2013-04-17

南京的城门

 (2008-02-26 13:27:11)
标签: 

杂谈

分类: 金陵往事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不知道多少辈的南京人童年时都吟过这段童谣。其实,说起南京的城门,早几辈的南京人可以掰着手指为你数出“里十三、外十八”。民间传有城门名编串而成的顺口溜:“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

  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明代的南京城垣为四重,分别是外郭(也称土城)、都城(就是我们熟悉的南京城墙)、皇城(保护皇宫的外围城墙)、宫城(皇宫的城墙),当时有外城18门,内城13门,皇城6门,宫城6门,到了近现代又新开城门13座,共计有城门56座。城门之多实为世界之最,但其中大多数城门已毁,只留下原城门名称当作地名。

  内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市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城门与城池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坚固防御体系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东郊的皇宫紫禁城离钟山太近,对军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岭,用砖砌一部分外城墙,先后开了十八座城门。这些城门自东南向西北顺时针依次是:
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
“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栅栏门、外金川门。在清朝以后又增辟草场门、丰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解放门等等。

  皇城6门: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玄武门.
  宫城6门:午门(午朝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北安门.

  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

 六百多年来,内城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清末开始,随着城区的扩大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又陆陆续续增开了十一道城门,它们是:1908年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1913年开海陵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1934年开新民门;1935年开雨花门;1952年开解放门;1992年开集庆门。这样,加上原来的内十三,就成了内二十四,事实上,经过多年变迁,有的已不复存在,有名无门了。至于城门名称,也常有改动。例如:三山门改作水西门;石城门改作大西门、汉西门;清凉门改作清江门;定淮门改作淮远门;钟阜门又称小东门;金川门又称三民门;太平门曾称自由门。改动最多的一次是在1928年,一下改了七个。1927年4月,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有人认为老的城门名称不合时代潮流,遂由政
府出面,下令更改七个门的名称。即改朝阳门为中山门;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改海陵门(1913年新开的)为挹江门;改神策门为和平门;改丰润门(1909年新开的)为玄武门;改聚宝门为中华门;改洪武门(原正阳门)为光华门。这样,“内十三”当中,只有通济门没有改过,保留至今。

  经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保存比较好的仅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
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至于外城墙和“外十八”城门,早已不在,单留下原城门名称当作地名了,其中只改了一处,即改姚坊门为尧化门。

 

内十三城门介绍

1、聚宝门——内十三城门之首
聚宝门因其面对聚宝山,出就是今天雨花台而称,1931年,改名中华门。它是在南唐江宁府和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整个城门占地16512平方米,由三个翁城、四通城门、27个藏兵洞、两条礓礤和一条坡道组成。四通城门每门各设木门和千斤闸,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集我国古代城池、军事防御设施为一体,成为研究军事、建筑科学史极为珍贵的实物例证。

2、通济门——特殊的船型外瓮城
通济门位于聚宝门以东,京城南面第二门,下邻秦淮河,原有城墙四道,形成三个翁城,瓮城内墙呈弧形似延伸,在南京城墙中形标特别,这里伴有著名的东水关。50年代拆除此门,遗址地段,延用门名。

3、正阳门京城南面东首第一门,它与明故宫的洪武门、成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和皇宫三大殿,直到宫后北安门,同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1928年为纪念幸亥革命,江洲联军攻克南京后,改名光华门,后来门被拆除,但光华门的成名延用作地名。

4、朝阳门为明京城的东门,去明孝陵由此经过,明清时期,这里是皇城和驻皇城的重地,百姓一般不敢到此处,故相当僻静,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为配合中山路的开辟而拆除旧门,挖低门基,在明城朝阳门旧址略偏北,改筑成现在的三拱卷门,名为中山门。

5、太平门位于京城东北角,玄武湖东南角,富贵山与小九华山之间,因明初刑部、大礼寺等司法机关在此门外,获罪处斩者多在此进行,传说夜间,哀声四起,村民不得安宁,故门曰太平。1931年,曾改名自由门,民间仍以太平门名延称,现在门已不在,登山晨练者多以此处上钟山,经龙脖子、天文台、上头陀岭。

6、神策门位于明朝京城正北面,在今中央门的东面,玄武湖的西北端。城外不远处是幕府山和长江,在军事防守上地位相当重要。清顺治15年(1658年),郑成功北伐江宁府,败于神策门下,清庭便改其名德胜门,1931年改名和平门。神策门有三个特点:一是南京保存较完整的城门之一;二是城门在内,瓮城在外;三是瓮城门开在西北面,不正对城门;由于神策门规模较小,且不是南京的交通枢纽,明清、民国三代基本地盘不用,解放后辟为军队油库。它的建筑造型鲜明的体现了朱元璋对不同地段趋于不同方法的建筑原则。现已修复为神策门公园。

7、金川门——小铁路后来由此出城

8、钟阜门——京城西头第一门俗称小东门

9、仪凤门在定淮门以北,下关狮子山南路,1928年改名兴中门,40年代拆除。近年国家结合阅江楼和静海寺的修建重新恢复了该门城门,古城新貌展现太平盛世。

10、定淮门在清凉门以北,古平岗西头,初名淮远门,门外是三叉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60年代门券及南侧城墙拆除。

11、清凉门又称清江门,它座落在城西清凉山脉的西南部,城门地处偏僻,明清、民国都避而未用。清凉门规模小于神策门,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翁城构成,现嫡楼无存,其余基本保存完好。清凉门城内外高低错落较大,门外左右地段约1000米长的明代城墙是用城砖直接砌在了这红色的山崖上,虽然高低不一,由南向北,呈起伏状,逐渐升高,著名的鬼脸城遗址公园旧建筑与此。

12、石城门京城西南第二门,位于三山门与清凉门之间,该门原为南唐府城的大西门,执政26年,1366年,朱元璋下令改驻应天府城,利用杨吴的大西门并加以扩建,增驻翁城。因其正对石头城,故命名石头门。因与另一水城门——今水西门内同为西出城门,一为水门,一为旱门,民间便习称它们旱西门。因汉旱同音,入清以后,逐渐演译为汉西门,并一直延用至今,汉西门由二个翁城,三道城门组成,三门直对一条直线上,因所处地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南京城防的所要。1997年,市政府修复了石城门及部分翁城,并题名为市民广场。 
13、三山门——京城西南第一门
三山门京城西南第一门,俗名水西门,下邻秦淮,原为南唐时的龙光门,以南眺三山故名。又因内外秦淮进此,俗称水西门。此门与通济门略同,规模次与聚宝门,是通往西郊——上新河的重要通道。五十年代,门券及左右城墙拆除,现在左侧城墙基本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