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京明城墙有13座城门,即所谓的“内13”。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这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顺口溜:

三山
聚宝 临 通济,
正阳 朝阳 定 太平;
神策 金川 近 钟阜,
仪凤 定淮 清 石城。
然而,六百多年来,由于朝代的更迭,更由于城市交通和战时状态之所至,不断地开通、关闭或开筑新的城门,“内13”早已成了老黄历。那么,历史上的南京城门究竟有多少?是如何称呼的?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除了明代京城城门“13座”外,后代城门数及其名称均有异议,如“四扇门”“小东门”为何指?“钟阜门”为何会出现在两处?以及“解放门旁右拐小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常使人困惑,我亦然。
去年(指2005年)年底,在“科技展厅”举办过一次“南京老地图展”。抱着强烈地好奇心,我一连五次造访,一探究竟,打算一解我心中的疑惑。在我收集的图片中,尽管大多模糊,也有不小的收获。然困惑依旧,未能消除。现将我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从“聚宝门(今中华门)”按顺时针方向编辑成表格,与诸位共讨。(见下表)
南
京
城 门 名 称 变 迁 一
览 表
明
|
清未
|
民初
|
民
(1929)
|
抗战前
(1937)
|
沦陷期
(1941)
|
抗战后
(1946)
|
民
(1948)
|
现城门
(2005)
|
聚宝门
|
聚宝门
|
聚宝门
|
中华门
|
中华门
|
中华门
|
中华门
|
中华门
|
中华门
|
三山门
|
水西门
|
三山门
|
水西门
|
水西门
|
水西门
|
水西门
|
水西门
|
|
石城门
|
汉西门
|
汉西门
|
汉西门
|
汉西门
|
汉西门
|
汉西门
|
|
汉西门
|
|
|
|
|
汉中门
|
汉中门
|
汉中门
|
汉中门
|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清凉门
|
|
(草场门)
|
(草场门)
|
草场门
|
草场门
|
草场门
|
草场门
|
|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定淮门
|
|
|
|
(海陵门)
|
挹江门
|
挹江门
|
挹江门
|
挹江门
|
挹江门
|
挹江门
|
仪凤门
|
仪凤门
|
仪凤门
|
兴中门
|
兴中门
|
兴中门
|
兴中门
|
兴中门
|
仪凤门
|
钟阜门
|
小东门
|
|
小东门
|
|
小东门
|
小东门
|
|
|
|
|
小安德门
|
|
|
|
|
|
|
|
|
小平门
|
|
|
|
|
|
|
|
|
|
|
新民门
|
新民门
|
新民门
|
新民门
|
新民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金川门
|
|
|
四扇门
|
|
钟阜门
|
钟阜门
|
钟阜门
|
钟阜门
|
小北门
|
|
|
|
|
|
中央门
|
中央门
|
中央门
|
中央门
|
|
神策门
|
得胜门
|
神策门
|
和平门
|
和平门
|
和平门
|
和平门
|
和平门
|
神策门
|
|
(丰润门)
|
(丰润门)
|
玄武门
|
玄武门
|
玄武门
|
玄武门
|
玄武门
|
玄武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太平门
|
|
朝阳门
|
朝阳门
|
朝阳门
|
中山门
|
中山门
|
中山门
|
中山门
|
中山门
|
中山门
|
正阳门
|
洪武门
|
洪武门
|
光华门
|
光华门
|
光华门
|
光华门
|
光华门
|
|
通济门
|
通济门
|
通济门
|
通济门
|
共和门
|
通济门
|
通济门
|
通济门
|
|
|
|
|
|
武定门
|
武定门
|
武定门
|
武定门
|
武定门
|
|
|
|
|
(雨花门)
|
雨花门
|
雨花门
|
雨花门
|
|
|
|
|
|
|
|
|
|
解放门 (1952)
|
|
|
|
|
|
|
|
|
集庆门(1991)
|
|
|
|
|
|
|
|
|
|
11座
|
14座
|
14座
|
17座
|
20座
|
21座
|
21座
|
19座
|
11座
|
注:1. 该表为2005年之前的城门状况。
2. 以上表格中有( )者,在原地图中没有标门名,系作者自加。
3. 表格下端“座数”为各原地图中标有门名的门数。
4. 1931年分别在中华门两则开辟车道,分别为“中华东门”“中华西门”。但这两座门与
“雨花门”都没标注在当时的地图上。这两门现已重建。
5. 2000年之后,南京城又陆续开辟华岩岗门、标营门、长干门等
|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除明13座城门外,各个时期城门的数量及名称的称呼均有变更;明门中,除“清凉门”“金川门”“太平门”“通济门(一度改称)”外,大多异名。另外,从表格中可以觉察到:让人困惑的是“钟阜门”及“四扇门”,它们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回事,却出于不知的原因混为一谈了。民初地图中“钟阜门”与“金川门”之间的“小安德门”和“小平门”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何指?因缺少这方面的资料,也使人感到困惑。凡此种种,不是一、二句就能说清楚的。对于“钟阜门”为何出现在别处,由于篇幅原因,留待下期专述。
附:南京老城门旧影(其中除最后一幅清凉门外均为《南京旧影》提供。)

聚宝门:民初改名中华门。
中华门:即明代聚宝门。1931年在中华门两侧开辟“东门”“西门”,曾毁,现已重建。

正阳门:1931年改称光华门。
上:光华门,即明代正阳门。抗战时期日军由此攻入南京,现已无存。
下:神策门:1931年改称和平门,曾一度为得胜门。
上:仪凤门:曾长期堵塞,清顺治十六年后得以开通。
下:金川门:清末时修筑的南京城内“小火车”铁路由此进城。小火车一直沿用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已无存。
太平门:现已无存。
朝阳门:民国举办孙中山奉安大典时改名中山门。抗战期间曾被毁。
上:通济门,今已无存。
下:三山门,即今水西门,五十年代被拆除。
石城门:即今汉西门,目前城堡依在,城楼已毁于战火。
丰润门:清时修筑,即今玄武门。原为单孔,1931年增为三拱门道。
汉中门:民国时期开建。与新民门同期,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清凉门:由于面对秦淮河,故又称清江门。长期堵塞,2003年为修建石头城公园开启。此为2000年景象,当时周边整座城墙及城门均被废品收购站占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