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人待物的基本礼仪(下)

 天涯的书府 2013-04-17

61.进行拜访,应询问对方意见——

      一旦进入公司,你和公司内的同事还有上司、往来客户之间的交往就会增多。这种交往不仅限于公司内部,有时还必须去对方家里登门拜访。

无论与对方关系多么亲近,都应事先确定对方是否方便,然后再前往拜访,这样才合乎礼仪。如果连时间也不约就去拜访,是不礼貌的。

      一般要先透过信件或电话,向对方表达自己希望前去拜访的愿望,并询问对方是否方便,让对方决定日期和时刻,这样才不失礼。

62.整理仪容,欢喜作客——

      当去对方的家里拜访时,携带一些简单的礼品是必要的。但是,所携带的礼物如果在对方家附近买,就显得失礼,对于这点应加以注意。

      另外,事先说好了要去拜访,但却迟于约定的时间到达(或到得太早),也是一件不礼貌的事。

      接着,你终于站在对方家门口了,而此时应略作停顿,想一想在门口该怎样打招呼,并事先整理仪容,大衣等应在大门口脱掉。

63.拜访友人,须事先约好——

      当我们经过很好的同事家附近时,有时会想顺便去拜访一下。而此时不事先联系就直接上门访问,是很失礼的。必须先打电话,询问对方自己能不能去拜访,对方是否方便。

      连电话也不打就直接前去拜访,要是遇到对方正好在接待客人,恐怕对方和这位客人都会感到不自在吧?因此,突然前去拜访,会为对方带来麻烦。

      此时,绝不能因为“我只待几分钟就回去”或“只在门口稍作寒暄”,而由自己随意作出决定。对方或许请你进去,或许会为你张罗饭菜。但对方越是对你极尽地主之宜,越是会使你增加精神负担。

      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前去拜访都必须事先约好。

64.进行拜访,应避开用餐时间——

      去别人家里拜访时,必须注意时间,特别是留意吃饭时间。

      早上的访问应在11点之前结束。如果太早,就会和早餐发生冲突;如果太晚,又会涉及到吃午饭的问题。如果临近中午,最好应选在10点半至11点之间。超过11点半的访问,是绝对应当避免的。在此时访问,好象摆明了要对方为自己准备午饭似的。

      与傍晚时一样,过了5点,一般家庭都会开始准备晚饭。最迟应在下午4点左右访问,并在5点之前离去。

      突然要去访问时,应在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前提下,和对方约好。如果你说:“我现在到了您家附近,所以想来拜访您”,虽然对方不会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但是你也不能因此而当仁不让地领受对方的好意。当吃饭时间一分一秒地接近时就应告诉对方:“我必须在中午之前告辞,所以请不要费心了”,让对方打消要为自己预备饭菜的顾虑。

65.访问时,应将大衣脱掉——

家庭拜访时,也是同样道理,应先在门口将大衣、围巾和帽子脱掉,然后再去按门铃。

      如果认为对方不会马上出来,而先去按门铃,恐怕会造成尴尬的局面。自己正脱大衣的时候,门打开了,对方探出头来冲着你打招呼“啊!你好!”是一件令人不好意思的事。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发生,应先将大衣之类的衣物脱掉,整理一下服装,然后再按门铃。此外,脱下来的大衣等不要拿进室内,而要叠起来放在大门旁边。当访问地点的人想要替你保管时,应整齐地叠起来交给他。将大衣弄得绉巴巴的,或将围巾弄成一团递过去,都是失礼的。

      离开对方的房子时与此相反,要在走出大门之后再穿上大衣,这样才合乎礼节。

66.按对讲机,不宜太多次——

      只凭按对讲机这一个动作,就能看出此人的性格,要是多次不停地按,让对讲机响得令人心烦,只会让别人认为不懂事或缺乏常识。

      对讲机只能按一次,这才是正确的按法。通常一名受过正规训练、表现优秀的业务员,面对对讲机,他一定只会按一次。

      按一次后等待二、三分钟,如果没有应答,就再试一次,再等待数分钟,如果还是没有响应就要想到可能对方不在家,此时应回去。因为没有应答,而以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的架势,多次按响对讲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对方门上安装的是门环,叩响时应将两次算作一次。只需“叩叩”地叩响就行了,并不需要连续不断地叩。

67.寒暄应尽量简短——

      大门打开后,当然应问候对方,但在此处的寒暄应尽量简短,也不要在大门口反复鞠躬,说明访问的理由,以及询问对方的近况。

      因为,如果让大门一直开着,受访者也会感到困扰。

      再者,访问时你手上通常会拿着简单的礼物,在这种状态下长时间地交谈,自己也会觉得极不自然。

      因此在大门口只需作简单的问候,报出自己的姓名就行了。正式的寒暄应在被请到会客室之后再开始。

      但是也别因此而草草结束寒暄就走进房间,应与主人互作简短的问候,等对方说“请进”之后再进去。

68.鞋子不要随意乱扔——

      进入大门时,有些人将鞋子脱下来后,就随意胡乱扔在旁;还有任凭高跟鞋倒在地上就不管了的女职员。

      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或朋友的住处,这样做还情有可原,不管上司也好,同事也好,还是往来客户的家也好,要是进别人家却做出这番举动,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怀疑你是否具备基本礼仪。

因此,进入大门时,应将鞋子脱掉,然后,以斜对着大门,避免背对着主人的状态,将鞋放好。

      此时,脱掉的衣物也要朝着反方向放好,而鞋子则应放在角落里。

69.坐着时不要翘起二郎腿——

      被主人请进客厅后,应先确定上座和下座。

      而坐在沙发上时,不能因为感觉坐在坐垫上舒服,而将身体倚在靠背上,并深陷地坐进去。

      应使臀部挨着靠近沙发前端的地方,并浅浅地坐着。如果是女生应挺直脊背,并扰双脚并偏向一侧,显得较为雅观。

      再者,最好不要翘起二郎腿。如果拜访的人地位较高,恐怕会让人感觉傲慢。

      如果带有皮包,既不能将它放在沙发上自己的身边,也不能放在桌子上,应将它放在沙发靠近自己脚边的位置。

70.先喝茶再吃点心——

      对方端出茶和点心后,应不要客气,趁它们还没有变冷时食用,才合乎礼仪。

      有些人会有先喝茶的习惯,其实先吃点心才是正式的礼貌。当茶杯带有盖子时,先要轻轻地打开盖子并放在茶杯右侧,以免让水珠滴下来。接着,不要端起茶碟,只将茶杯端在手上。并用双手拿起来。

      将茶杯放在左手的手掌上,并用右手轻轻托着,将它送到嘴边。

喝过茶后,要用指尖轻轻将嘴唇接触的部分擦干净。如果口红沾在茶杯上,会有失礼仪。最后再若无其事地检查一下。

71.道别时,寒暄语应简短——

      从访问地点告辞时,应先在房间内寒暄,到了大门口再简单地致谢,一共进行两次。

      大衣、围巾、披肩和手套等,在走出大门之前,不应穿戴在身上。当主人说出“请慢走”时,再将大衣穿起。

      有些人道别时耗时过久,一直在大门口喋喋不休地交谈,会浪费对方的时间。

      由于临别时的寒暄语已在房间里说过了,因此在大门口的寒暄应简短地结束,然后尽快离去。

      走出大门之后,面对要将自己送到路上或电梯的对方,应说“您用不着特意送出来了,到这里就可以了”,以谢绝主人的相送。

72.用餐礼仪要注意——

      在这里,我们将列举吃中、西餐和日本料理时,餐桌上的礼仪。无论其中的哪一种,全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牢记的基本规则。它们会在你约会时,与上司、同事还有往来客户一起去就餐时发挥作用。

      所谓餐桌上的礼仪就是为与他人一起用餐而制定的规则,为了避免带给同席者及餐厅里的人不快感,使大家能一起高高兴兴地吃饭。

73.喝葡萄酒时,不宜握着杯身——

      餐桌上的礼仪,其实非常简单。这是因为它们都是为了能以最容易、最愉快的方法吃东西而制定的规则。

       以西餐中喝葡萄酒时为例。一般喝葡萄酒时,要拿着高脚杯的细脚部分喝。主要是为了不让手的热度传导给酒,让冰凉的葡萄酒加热。

74.用餐时,要求举止优雅——

      在格调高雅的餐厅里用餐时,要求举止优雅。当你就坐时,应从左边坐下,否则会与邻座的人发生碰撞。

      女性不要自己去拉椅子,拉开椅子并让女性坐下,是男性的事。如果同伴当中没有男性,就应等待侍者为自己拉开。

并且应当在将位置安放好之后再落坐。坐下后多次咯嗒咯嗒地挪动椅子,不断调整位置,是很不礼貌的。再者,坐下时脚翘成二郎腿或用膝盖顶着桌子,都是违反礼仪的举动,请多注意。

75.对应不同的餐,喝不同的酒——

      吃法国菜时,酒是必不可少的。从用餐之前直到饭后,对应不同的情形,在进餐的同时享受美酒,是品味法国美食之道。

      雪利酒和鸡尾酒等餐前酒,是为了唤起食欲而预备的,因此不能喝得太多。一般说来,吃红肉类时配红葡萄酒,吃白肉类时配白葡萄酒。

      葡萄酒的种类繁多,时常会不知该选哪种好。此时,可以让餐厅里的人去决定。这里一定会有选择葡萄酒的专家,因此他会为你选出与所吃菜肴相配的酒。

      白葡萄酒要在冰镇以后喝,因此应拿着高脚杯的细脚,趁着它还冰凉的时候,尽快地喝;而红葡萄酒在室温下喝即可,因此可以不必太在意。再者,喝红葡萄酒之前,必须先用餐巾抿一下嘴唇。如果在吃过菜之后嘴也不擦,就这么用嘴去挨着酒杯,油就会飘浮在杯子的表面,显得很脏。

76.使用餐具,应由外而内——

      一般人在开始用餐之前,看到这么多的餐刀、叉子和酒杯,会开始觉得紧张,但用不着慌张,基本上从外侧开始使用,就不会有问题。

      不过,由于在小小的一张桌面上密密麻麻地摆了很多餐具,因此有时也会弄错,而误将邻座的拿起来用。

      通常,自己的酒杯摆在右侧,不知道这一点而将坐在自己左边的人的酒杯端起来之类的失误,也屡见不鲜。如果不留心而出现这些错误,不要慌张,应将侍者叫过来,让他为自己配一套新的酒杯。

      其实,在使用用刀叉时,只要视察一下自己周围人的动作,就不会出错。

77.餐巾,应在食物送上来时再摊开——

      放在桌子上的餐巾,应在食物送上来的那一瞬间再摊开。坐下后立刻就将餐巾打开铺在膝盖上,是错误的。

      手拿折成两叠的餐巾时,应将折痕朝着自己,放在膝盖上。常看到有人将餐巾系到脖子上!其实,放在膝盖上才是正式的做法。

      餐巾是在吃饭当中用来擦嘴的。有些人会特意拿出手帕,而这样一来准备好的餐巾就失去意义了。不过,若餐巾上沾有口红、饭菜的痕迹,也不好看,所以应注意不要弄得太脏。

      中途有事离开时,应将餐巾轻轻叠起来放在椅子上,表示尚未用餐完毕。吃完之后退席时,就放在桌子上。此时,有些人会精心地将它叠回原样,而这表示饭菜还没有入口。因此,只需略微叠一下就可以了。

78.餐具落在地上,不要亲自拾起——

    若云小姐在法国餐厅吃饭的时候,不慎将刀子掉落到地上。由于刀子就落在自己脚边,因此她慌忙伸手去拾。

      可是,这并不是正确的举动。不小心将刀子或叉子碰落,如果自己去拾起,会很不雅观。如果弄掉了,叫侍者拾起就好了,或让他再送一把新的餐刀送来。

      进餐时,如将所用的刀叉拿错,餐刀就会不够。此时,不要觉得难为情,应将侍者叫过来,请他拿新的餐刀拿来。将侍者叫过来时,不能站起来大声地吩咐。与对方的视线接触,轻轻举一下手就行了。由于侍者始终在视察客人的状况,因此即使不开口,对方也能察觉出来。

79.喝汤时,汤匙由内向外舀——

      汤不是饮料,而是食物。此时,左手轻轻地挨着盘子,用汤匙从面前向外舀汤,这是常见的英美式舀法。此时,应注意身体不要过分前倾,嘴要凑近汤匙的位置。

      汤有时会盛在有柄的杯子里,此时可以先用汤匙舀着喝,在汤少一点之后再端着手柄喝。

      喝汤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用餐。

      如果汤只剩一点点,可以将盘子倾斜舀起,这并违反礼仪。

     喝完后,应将汤匙放在盘子当中。

80.面包撕成碎块再入口——

      通常面包与汤会一起端出来,但有时面包会先上。此时不应立刻拿面包,正式的用餐礼仪应该是在喝汤的同时开始吃面包,并在上沙拉之前吃完,才是最为理想的吃法。

      而且面包应先撕成碎块。

      如果是法国面包,由于较硬,撕碎时会有屑屑。要是吃完后面前尽是面包屑,看起来实在不雅观。撕面包时,必须在盘子上撕开,才不会掉的满桌都是。

      如果面包屑掉了很多在盘子里,则可以用蘸了奶油的奶油刀将它们收集起来,粘在面包上一起吃掉。

81.开始切肉,应从左边开始——

不论吃一种肉类,刀叉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只要用右手的食指按住刀背,就能很灵活地使用。

      用左手拿叉子将肉轻轻按住,将餐刀略微立起来朝自己面前划动,并将肉切成可以一口吃下去的大小。

      不要从正中间开始切肉,应左边开始,才是正规的礼节。

      吃烤鸡时,要先将骨头从肉里剔除,再切成块状。去骨时,用叉子将肉按住,沿着骨头将刀插进去,就比较容易切。记得,在正式的宴席上,不要用手拿着撕咬,毕竟这里与快餐店是两回事。

      吃搭配的蔬菜时,先将餐刀和叉子放下,换成右手拿着叉子吃,才显得更优雅一些。

82.吃鱼时,先剔除骨头——

      在西餐中,吃鱼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吃鱼时,要使用专用的刀叉(做工精细可以与其它刀叉相区别)。当没有鱼骨、鱼刺,切成块状时,只要与吃肉一样按照从左边开始切就行了,而吃带刺的鱼时,就有点麻烦了。

      鱼头通常朝左,因此首先要用叉子将鱼的鳃按住,用刀从鱼尾向鱼头切,将骨头和鱼身切开。吃完切开的上半身后,再开始吃鱼的下半身。一般人的习惯是吃完上半身之后,将鱼翻过来吃,但这是错误的吃法。正确的吃法是:不要翻动鱼身,在剔除鱼骨之后将其移到一旁,然后再吃下半身。

      当柠檬切得较厚时,要用手拿起来,将柠檬汁挤在鱼身。如果是较薄的柠檬片,则放在鱼身上面,再用叉子轻轻按住,让味道浸入鱼肉。

83.尚在用餐,刀叉应摆成八字形——

      如果你尚在用餐,刀叉应摆成八字形。这样是暗示侍者还未用毕,所以不要将盘子撤掉。

      若吃完后,应将刀叉并在一起放在盘子上稍微靠左一点的位置,前端斜向左前方。并拢的方式是餐刀在右边,叉子在左边。

      餐刀的刀刃必须向着自己这一侧,即刀刃要对着左侧。此外,叉子前端要向着上方。如果让前端向下,就表示还在使用。

84.不要用筷子搅菜——

      中国人的餐具是筷子,所以一般人认为拿筷子有什么难的,但正确的使用法却很少人知道。

      拿起筷子时,不要马上一把抓起来。应用右手从上方拿着筷子的中间部分,并用左手从下方接住。然后用右手拿筷子,在上方旋转一周后再捧着。应使这个动作显得平滑、流畅。

      接下来只要用法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所谓错误的用法,是指:用筷子将菜搅乱;好象不知该挟哪个好似的,筷子在菜上面游移不定;在菜与菜之间搅动;用筷子象刺刀那样去戳菜;将筷子放在茶杯上;或用舌头舔筷子之类的行为。

      而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容易忽略的。

85.用左手按住汤碗即能揭开——

      吃日本料理时,人们觉得最麻烦的是汤的喝法,因为通常汤是不附汤匙的。

      首先,应揭开汤碗的盖子。通常盖子较难揭开,此时只要用左手用力按住汤碗,就能很容易地揭开。揭开时,应将右手放在盖子上,在汤碗上方将积在汤盖上的水滴弄掉之后,再用左手护着,将盖子朝上放下。

      放汤碗盖子的位置,应当在食案的右侧。也可以放在食案以外,但不能放在其它餐具的盖子上,或立靠在汤碗旁边。

      其吃法是:喝一口汤之后,再舀汤里的东西吃。喝汤和舀汤里的东西吃应交替地进行。开始只喝汤或只舀汤里的东西吃,都是违反礼仪的。此外,有些人爱用筷子在汤里搅和,这是很没有礼貌的举动,因此要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吃完后,要用右手拿起盖子,并用左手护着放回原处。不能将盖子翻过来。否则会难以拿起来,或者划伤漆器。

86.吃生鱼片时,要用喋子接住——

      在日式料理中,由于食案离嘴边的距离较远,在将菜送到嘴里的过程中,酱油和菜汁就会洒出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可以用手端着盛有酱油等佐料的小碟。

      而将酱油洒出来的失败,多出现在吃生鱼片的时候。生鱼片蘸上芥末,并蘸上少许酱油之后,不要直接送到嘴里,而应用左手拿着碟子,或用白纸或茶杯接着,以免沾在生鱼片表面的酱油洒出来,并在同时送到嘴边。

87.吃烤香鱼时,先剔除骨头——

      在日式酒席中必定会上的,是连头带尾的加级鱼、香鱼等做的烤鱼。

      首先,在吃烤香鱼时,应用筷子将背鳍、腹鳍、尾鳍去掉,然后用筷子将鱼肉的中间部分挟住,并用力数次,然后用筷子将鱼肉按住,用左手将鱼头捏住用力向后拖。这样一来,鱼头和鱼骨就会被剔掉,而只剩下鱼肉。接下来只需将鱼骨、背鳍、鱼尾等归拢到远离鱼的地方,便可以开始吃鱼了。

      另一方面,其它的鱼并不象香鱼那样容易去骨,因此要一点点地将鱼肉弄碎后再吃。吃了一半之后,不要将鱼翻过来,而应将中骨去掉后,接着吃下半身。

      鱼骨和鱼鳍等杂物则要归拢到盘子的边角,不要随意乱扔以保持美观。

88.离入口近的是下座,远的是上座——

      与日本料理及西餐相比,中国菜礼仪就简单多了,可以其所用的圆桌来看。中国人喜欢用圆桌的原因是,借着圆桌,可以使就餐者忘却彼此间上下关系,一起享受饮食之乐。

      因此吃中国菜时,不需过分深究席次的问题。但如果是公司举行的宴会等上下关系极为明确的场合,仍然不能无视席次的存在。

      一般离入口近的就是下座,远的就是上座,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是相同的。正确的说,只要按照从里到入口的方向,顺次将客人迎请进去就可以了。

      在公司举办的宴会等场合,自己会和上司坐在一起,因此席次当然很重要。而当彼此是朋友关系时,就无席次之类的问题了。

89.挟菜时,要留心是否也有其它人取用——

      不知你是否曾在挟菜时,因为没有掌握好力道,经由转动桌子而受到众人冷眼相待的经验?

由于自己喜欢吃的菜在斜前方,于是猛地转动桌子,结果坐在桌子对面的人正将菜挟到自己的盘子里。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在转动桌子时,应观察一下同桌周围人的动向,看清楚没有人在挟取菜肴后,再转动桌子。转动的方法是沿着顺时针,慢慢地转动。

      不要只想着自己要吃,于挟取完毕后,还应转动桌子,将菜送到与自己相邻或对面的人面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90.挟菜要适量——

      挟菜的时候,也许有几道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所以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挟了很多。记得,挟到自己盘子里的菜不要剩下,不要贪心,而应只取自己能够吃下的分量,这样才合乎礼仪。当吃完盘中的食物,还觉得不够时,记得只能再挟一些。

      挟味道不同的菜时,要换碟子。如果没有新的碟子,只需叫服务员拿来就是了。不过,仅有一点脏,而不断让别人换新的,也是不恰当的。如果是同系列的菜,应尽量使用同一个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