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世界是开放的》感触

 小雨荷图书馆 2013-04-17
人类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教师在这部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次文明传播方式的进步,就相应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中不断前行。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一直以来我们中国的教师都把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列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而在数字化时代这三大基础正在不断的演化发展中。作为传统教育根基的阅读、写作、计算能力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通过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应重新定位于继阅读、写作、计算后的第四种基本素养,《The World Is Open》让我认识到网络技术正在教育的形势、方法、理论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乃至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更善于利用现有设备来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微博、博客、SNS、即时通软件等来展现自我,他们表现自己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体验造就不同的大脑结构。”拥有不同大脑结构的这一代就被称作“数字原生代”。而在这数码狂潮袭来之前就完成社会化的那一代就被称为“数字移民”。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无意识的生活其中,一个是要刻意的融入其间。问题在于,在学校中,恰是移民在为原生代授业解惑,教者,大呼一代不如一代,摇头不止;习者,难忍沉闷缓慢呆板,委屈抱怨。代际的断裂在此也得到充分体现。 
  时至今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媒体都在向全面融合的趋势发展,传统的报纸逐渐走向了落寞,智能手机的大幅增长更加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WIFI网络渗入了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的需求不断驱动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在信息流动的大潮中变成了一个个的信息节点,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成为信息的接收者。由此发现,人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网络技术使我们不在拘泥于时空的限制,教与学的方式也变的灵活多样。WE-ALL-LEARN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这十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教授知识的方式,结合何克抗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正处于不断修正并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他们从E-learning正在转向到B-learning这个模式上。同时OCWC公开课程计划的不断完善,使我感到震惊,为何我们和他们同时开始做相同的事情,收获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中国高校的精品课程上网,只能在教育网中少量提供,而MIT的全可以提供给全世界,他们还有更宏大的计划,试图将所有人类已知的知识都数字化,Google和Facebook正在为谁受关注越多而不断的改进,微软和谷歌正在为云计算做着充分的准备,知识的媒介正在从纸张走向数字,数字图书馆计划如果能够最终实现,那么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用超文本的形式进行链接起来,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将是更加丰富、立体、生动的形象。 
  可叹的是,这些都发生在美国,离我们好像还很远的样子,我们正在沿着工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学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们应试能力水平,同时不断的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何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成为讨论的热点,我认为中高考方式不转变,也就很难转变教师的思想状态,本书看到的内容也许会在将来实现,但是肯定的是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