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传媒呼唤理性主义表达

 颂博 2013-04-17
   ——从母亲文化角度着眼

    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中的现代女性和现代母亲文本,无论是纪实性的或文学性的,因为近30年传媒 物质实在的飞速发展而迅速暴涨,其形式符号层气象万千。这些形态各异的形式符号集中地对信息时代及其前期和早期的社会差序上的各种女性进行演绎、描述和分析。

    现今,在当代中国并不算十分落后的传媒手段操控上,变现女性文本的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相对于人类共时的发达国家仅仅是刚刚完成其环境层次的定向和认同。事实上,中国当代如此众多、隐喻主文化与亚文化背景的实在或艺术形象中的女性色并非产生于社会的深层需求,而是产生于诸如意识形态、追求时髦或男性缘于利己主义立场所塑造的适宜女性等的幼稚立场中,或产生于缺乏原住民骨气的实际借口中。数量巨大的当代传媒中的现代女性母亲形象没有触及实际问题、也缺失实际内容。那些存在于生活世界的、实在的传媒形象和存在于艺术文本中虚构的定在形象在形式符号层的芳菲之后指向空洞的和不一致的目的理性。其中,无论是乡村题材、城市题材的艺术形象,还是政治话题、社会话题的新闻形象同样显示出理论准备的欠缺和驾驭文本的无能。中国优秀的母亲文化不能在当代媒体物质实在层的增进和经济繁荣中显现活力,这不是可然的,因为它本质上缺乏信心。

    因此,最初母亲文化理念或理性主义母亲观,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人事务、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体母亲角色的主观意义,而是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的复合体,受当下客观现实的推动而观照家庭、子女、社会以及未来,最终形成全体人类的最后宣言。

    人类经由知识获得真理,了悟存在的真实性,幼儿尤其如此。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开始于游戏。游戏要求去掌握一门技能,因而是一件高尚而严肃的事。美的游戏基于怀有对万事万物的中心点、对开端与终结的童稚般的认知。而游戏的质量(美的与非美的、高雅的与低俗的、崇高的与卑下的)取决于母亲的心智尤其是文化含量及其品味。人类对于来自母亲的这种文化蕴含在历时与共时之后,成为个体此在的恒定因素,比如玛利亚对于耶稣的影响,摩耶夫人对于佛陀的影响。母亲是幼儿实在的第一监护人、幼儿游戏最忠实的保障者、合作者和知识传播者。母亲对子女的监护能力的优劣主要关涉她所占有的物理资源;母亲对子女知识传播的高下则关涉母亲自身的生命形式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因此幼儿的自由(包括心理的和物理的)实际上决定与母亲的自由或母亲心智的优劣高下。母亲,尤其是拥有优越文化与智慧的母亲会为自己和子女设定局限,正因为这种局限她赋予了自己和子女以欢乐,这局限并给予关涉这样母亲及其子女的个体或共同体以欢乐、勇气、安慰。母亲养育婴孩、观照家庭的欢乐超越了痛苦(生命形式中的困境)但并不否认痛苦,生命中有阴暗、混乱和不幸,但拥有优良心智的母亲的个体或家庭可以减淡并化解它使其子女和配偶对生活充满爱心与希望。子女及其配偶的生活样态实际上母亲以自己的思想阐释家庭共同体正当性秩序的情景图式及结果。基于母亲个体生命形式对其所属家庭的重要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影响,基于母亲个体情感式的、传统式的、目的理性式的以及价值理性式的行动以及母亲整体的社会行动对子女、家庭、家族及其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关涉,当代传媒所包容的女性尤其是母亲形象的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所携带的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必须纳入理性主义的广阔视域,这就必须要有一支高品味的媒介把关人,以及具有国性、人类文化全局视野的评论家队伍的干涉。

    理性主义指向理性判断、合理的、明智的、不愚蠢、不荒谬或者不放纵。理性主义见诸于母亲文化建构既强调了坚定的母亲文化倡导者王开敏所提倡的:“平凡的家庭,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素质的母亲而不平凡。怀着一颗阳光之心,保持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一个具有阳性格与阳光心灵的孩子。” 因此,当代传媒应该表达的是:做母亲是一种艺术,它超越了所有其他各类的艺术;优秀的母亲文化可以创造这样的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宇宙般的伟大壮观、数学般的秩序、让人冥想沉思的氛围、潜藏于心的对和谐的感知。

    在王开敏之前,中国的关涉母亲角色的内在文化是隐性知识。王开敏将这一关系个体命运、家族命运、民族命运及人类命运的主观知识客观化、隐性知识显性化。

    她出生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优越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辈及其周围的人一直很独立,比起遵守集团的公共核心传统来,他们更热衷于思考、创造和独立谋生。像她的父辈一样,她是从学理科开始。由于自幼所受的优秀的母亲文化熏陶以及对自己育儿经验的反思凝定,她逐渐开始了母亲文化的相关研究,并开此先河。她对很学院的现在专业的运用与表达表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非学院派的特度,王开敏那些日益淡出却是深厚凝重的理论体量在一再延宕后昭示出后来的如此众多的母亲文化特质以及更加灿烂更加广阔的情景图式。王开敏逐渐献身如此,因为在中国,曾令母亲们有种归属的感觉的往昔的传统正被打破,无数在生活的困境中*吟母亲需要与此相关的既前沿又有可操作性的知性的引导。 “母亲文化”的近景与远象在她头脑里越来越清晰。对王开敏而言,优秀的母亲文化代表着人类行为学的各个分支中的最高境界,它是对设计一个设定对象(包括国泰民安、成功人生)所引发的问题比如人的造诣或人格问题的最成熟最聪明的解答,它关涉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个体和共同体,因此必须而且应该受到当代大众传媒的深切观照与理性渲染,这里的深切观照是指需要籍由当代传媒物质实在曾承载,通过完美、理性形式符号层表现,指向优美和崇高意世界层并隐喻人性规律的意境超验层。

    母亲文化是一个以科学、平衡、和谐的理念来创新的概念,它对母亲的社会角色更偏重与文化思想上的诠释。

    母亲文化就是在家庭关系中母亲向孩子传递自己对文化的理解的最优文化。这种最优的传递方式,就是我所推崇并大力宣扬的 “母亲文化”,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关爱就是快乐。把体现了你对文化的理解的关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你将从他的成长中收获快乐。

    二、沟通就是幸福。与你的孩子平等相处,经常进行心灵交流,探讨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理解,你将会感受幸福。沟通的要素:倾听、时间、慈爱、尊重。

    三、理解就是万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也才能促使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四、互动就是成功。教育孩子不仅要在思想上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在你给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你也要跟着动,成为他效仿的榜样。当与孩子产生互动的时候,成功就在眼前。

    “通过实践这四个理念,不仅母亲可以受益,孩子更可以受益,最终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母成为幸福的母亲,孩子成成才的孩子。这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智慧的理性的特别适合母亲这类群体的思维成果和行为方式,因而可以称为母亲文化。一言以概之,母亲文化就是在家庭关系中母亲向孩子传递自己对文化的理解的最优文化。

    “首先,唯有母亲才能实施最早的阳光教育。阳光教育宜早不宜迟、宜速不宜缓,越早效果就越好,就越能为孩子赢得充分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最早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就是胎教。胎教是指母亲通过自身调节和外部刺激,对胎儿实施有意识的影响,使胎儿的身体和心理获得良好发育的一种早期教育形式。据科学家揭示,胎儿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能力:第一、具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能力;第二、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第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受没受过胎教的孩子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教育当然需要父亲的协助,但是很显然,母亲才是其主要实施者。

    其次,儿童早期的阳光教育,也主要靠母亲来实施。儿童心理学研究已经揭示,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大得多,在他们面前,知觉的世界并不是“混沌一团”,而是清晰可辨;他们不是被动地承受环境的赐予,而是环境的探索者;婴儿一降生,五官便发挥作用,就能形成条件反射,能学习。有研究显示,婴儿有比过去想象大得多的先天禀赋的能力;环境之于婴儿有比过去想象大得多的作用;人的生命早期有很大的可塑性。0—3岁人的生命发展(如智力、情感等)业已成熟,如果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婴幼儿施予积极影响,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婴儿的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的。因此,母亲乃是早期阳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最后,女性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也决定着母亲应成阳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前所述,阳光教育本质上是种爱的教育、关怀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信任的教育。母亲作为女性家长,在此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天生的密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母亲都能知其所由,明其所欲;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宽容、敏惠、善解人意等等,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在关怀与爱的濡染中长大,也会逐渐学会理解、关心与宽容,学会与他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因此,在阳光教育的实施中,母亲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王开敏那些看似边缘的隐性的关于母亲文化的一系列论著,自上个世纪末已开始平静地向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从最初的各差序上妇联,到如今社会各层体上的团委、教育主管部门等党政机构,都表现出对她的以关注人性最本质的、社会最根基的文化因素的引人注目的形式及合乎逻辑的表达手法的认同、强调和欣赏。我在此文中关涉的关于母亲文化的理性美学的文字,只是一个有着浓重理性主义者原则的基础性宣言,它概括出了一种我在其他文本中从未寻觅到的、整个当下时空整整一代人(包括实在的、现在的、定在的母亲及其他们的配偶)的热切的希望,并尝试将她思想的意象世界层与意境超验层呈现在与她更为不同的我的一种文本的脉络中。并试图以文本理论拓展这种理性主义自身各叠层之间、理论创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给定边界,比如当代传媒承载的母亲形象的物质实在层与形式符号层之间的边界。

    对现代传媒关涉母亲文化文本数量上的欠缺以及质量(文化要素、艺术要素)上的欠缺的纵览和概括出于篇幅的限制不在我此文所讨论的范围之内。在对王开敏的理性母亲主义理论的援引中,让我们再以中肯的心态来审视不尽人意的当代传媒作品,尤其是那些关涉新生代的定在母亲、准母亲以及母亲的作品,面对人们对所谓的生存质量的关注时,它们正走向失败,它们或回避清晰的实在世界或回避模糊的隐性情感,比如对与生育率和离婚率下降问题的指涉,当代媒体仍倾向于强调共同体关系,使所属个体社会行动志向建立在参与者主观感受到的互相隶属性上,不论是情性的还是传统性的。而实际上的可能还包括源于各种因素博弈的婚姻收益的减少。

    由于现代技术水平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分工已失去优势,女性挣钱能力相应提高,在美国黑人女青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要超过男青年,中国目前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能证明这一点,可也大体如此。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会引起婚姻收益的下降,离婚就更具引诱力。母亲文化的构建成为新的、令人关切,尤其需要当代媒体理性关注的话题——一种基于社会历史的、文化心理的及其主观意义的深层揭示与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