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研究生黄洋疑遭室友投毒致死 朱令案时隔16年惊人重现...

 青菁 2013-04-17
 
复旦研究生黄洋近日意外死亡,初步认定其同寝室同学为嫌疑人。令人不禁唏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图片
 
    
    警方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检出毒物成分,初步认定其同寝室同学林某为嫌疑人。此事很快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最终黄洋经抢救无效,于
416下午去世。导致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高校投毒案件盘点

 
图片
 
 
 
案例一:清华女生“铊”中毒案

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在199411月底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由于本案历时十多年一直未能侦破,此案引发媒体与网络的报道和外界的关注与讨论。

1994年冬和1995年春朱令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1995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治疗中的失误,肌体受到严重损伤,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这个曾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的清华大学的才女、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她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案例二: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是北京大学化学系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王晓龙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案例三: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

2007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生3名大学生铊中毒事件。当年620日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大学生铊中毒案情况。校方介绍,引起3名大学生铊中毒的毒源已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的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

 
 图片
 

    复旦教授:应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复旦大学吴根诚教授,在实验室外张贴了研究生被投毒的新闻报道下面,用A4纸打印出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体大字。吴教授称“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医学生应该是社会上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而当记者询问到“四氯化碳”这种药物时,吴教授表示这是一个临床医学生在做肝损害模型实验中的常用药。虽然大学实验室对实验用品有严格规定,但如果内部处心积虑要下毒,可能难以防备。

吴教授认为,对于此次事件,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医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虽然医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但还是要良性竞争。

 

    专家指四出大原因导致寝室关系最难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分析,有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第三,学业压力;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


 

本来大学的寝室生活是很多人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可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共处一室的同窗竟成了不得不防的潜在敌人,从1994年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到如今复旦饮用水投毒事件,此类现象的确让人不禁唏嘘。在感叹大学生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质问一下国家有毒类药物的管制问题的缺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