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行业部分股票2013年度展望报告

 昵称9441983 2013-04-18

电子行业部分股票2013年度展望报告

(2013-04-18 00:11:54)
《电子行业股票的1月份效应》一文提到电子行业股票的淡季效应。在一季度的后期,随着公司年报的逐一公布,各种行业数据的出炉,市场将对新一年的景气度和发展动向做出初步的判断。本文基于公开的行业数据和调研结果,针对电子行业部分上市公司在2013年的发展动态进行简单的展望,并对其股价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宏观的分析。

在消费电子行业,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和中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位列全球的第三和第五。2013年春季期间,中国大陆的智能机销售情况较好,超出预期。根据笔者春节期间在县级城市中的调研情况来看,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2012年的火爆之后,将继续放量增长,横扫前几年“山寨机”的市场,这会成为电子行业2013年的成长主线。智能手机向中大尺寸风格转变,三星系列继续反击创新力短期下降的苹果产品,Win8的销售,“谷歌眼镜”的消费者版本的公开,都将引领相关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供应、加工企业的发展。

1、顺络电子

公司的电感产品作为手机中的被动元器件,与联发科技、高通等全球智能机芯片厂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其芯片配套系统方案的推荐片式电感供应商。直接竞争对手为日系大厂,如TDK和村田,位列全球第三。一部智能手机中电感用量超过40只,iPhone中的电感价值超过1.4美元,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替代难度大。2012年国内中低端智能机的爆发,带动公司业绩于2012年Q3达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季度新高,并实现全年52.8%的净利润增长。在度过了2012Q4和2013春季效应之后,“联发科”预计从3月份起芯片出货将回归增长轨道,全年出货量将同比增加100%至2亿套。虽然电感的出货的时间要滞后于智能机芯片的出货时间,但是二者是强烈相关的。在景气度持续的背景下,顺络电子在2013年的高成长值得期待。

2、欧菲光

在中低端智能手机触摸屏市场上,欧菲光以薄膜技术方案GFF产品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在华为系列手机中的份额为60%,参与了华为所有使用薄膜技术的手机产品。虽然中小尺寸触摸屏面临着价格下跌20%的可能,但是公司很早就进行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自行生产原材料ITO导电薄膜和加大强化玻璃的投资,将从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我们认为2013年小尺寸触摸屏的在华为、中兴的份额继续稳固,在台湾大厂TPK专注扩大中大尺寸产品的情况下,公司中小尺寸净利润率可以保持。

在中大尺寸方面,来自三星的订单占据了60%,对联想的供货也全面开花,已经订满了3月份的产能,工艺仍然以GFF为主,但是公司没有扩大产能的意图,而志在等待Metal Mesh细分工艺的良率上升,将三分之一的GFF生产线改造快速升级成Metal Mesh工艺的生产线,以抢占大尺寸的市场份额。由于欧菲光并没有成规模布局OGS工艺,因此年内Metal Mesh和纳米银工艺产品能否量产,决定着公司能否再一次在大尺寸方面复制GFF路线的“弯道超车”。我们对欧菲光的股价表现也充满着期待。

3、长信科技

该公司从ITO导电玻璃开始做起,复制了“莱宝高科”进入“电容式触摸屏”领域的路径,逐步渗透进G2.5世代、G3世代和G5世代电容式触摸屏Sensor领域。不同的地方在于,“莱宝高科”给台湾的TPK供应GG工艺Sensor,而“长信科技”瞄准了中大尺寸OGS触摸屏Sensor。在大尺寸触摸屏方面,OGS工艺是主流的方案,公司拥有4条G2.5生产线和3条G3世代线,已经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贡献营收。台湾TPK作为国际上的中大尺寸触摸屏巨头企业,最近斥巨资扩产G5.5生产线,将于2013年Q4量产,但是这依然难以缓解中大尺寸产品的供给紧张局面。这反映出大尺寸产品行业的高景气度。这种偏紧的供给状况将给“长信科技”的OGS方案和“欧菲光”的薄膜技术方案带来超额回报。

4、万顺股份

上面我们提到,2013年GFF等薄膜式工艺依然是触摸屏产品的主流技术方案之一。以“欧菲光”为例,它虽然在打造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自制部分ITO导电膜,但远远满足不了触摸屏产能的需要。以前依靠从日本原材料厂商进口,由于壁垒较高,导电膜的价格下降缓慢,日系厂商利润颇丰。在这种情况下,“万顺股份”于2010年12月启动ITO导电膜一期项目,于2012年11月启动更大规模的二期项目,成功量产所有薄膜工艺产品(GFF和GF2)的单、双面ITO导电膜。2013Q1来自“欧菲光”的订单达到12万平方米,显示出国内触摸屏厂商对于ITO膜“进口替代”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在本土配套、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优势下,“万顺股份”迅速获得触摸屏行业“核心零组件”的厂商地位也是水到渠成。在国内中低端智能手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作为薄膜式工艺方案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公司的高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5、安洁科技

在经历了苹果股价下跌、部分限售股解禁的风波后,“安洁科技”所生产的电子产品功能件的发展预期受到市场的质疑。来自苹果的营收一度超过了公司总营收的50%,但是其中只有10%来自于iPhone系列,其余部分来自于iPad 系列。年底iPad mini的销售超出市场的预期,大大抵消了其他产品带来的业绩下滑影响。来自于大客户苹果的营收保证了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苹果股价改变的仅仅是“安洁科技”的估值,而在经历了2012Q4的股价下跌之后,估值的风险已经得到释放。

推荐公司的逻辑基于2点。第一是消费电子的轻薄化趋势,对种类繁多的内外部功能件的物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有利于具备快速响应、参与前期设计的品牌大厂。第二是公司在逐渐改变面临的大客户风险。联想被视为仅次于苹果的大客户,2013年的“超极本”放量将成为功能性器件业绩继续成长的保证。公司新增“石墨膜”加工业务,已经进入“魅族”和“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的供应链。

6、长盈精密

公司主营手机连接器、电磁屏蔽件、手机金属外观件等产品,前三客户分别为三星、中兴康讯、华为。在经历了2011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公司在2012年投产金属外观件项目,新进数百台CNC加工设备,良率爬坡阶段人力成本、设备折旧费用较高。与此同时,2012年三星系列的消费电子出货量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放量反击苹果系列。综合来看,“长盈精密”2012年的同比增长幅度19.33%,低于预期。2012年12月底,部分限售股解禁拉低了股价,释放了估值的风险。与大规模兼并收购的“立讯精密”相比,产品协同性更强,业绩催化剂相对集中,估值更具优势。2013年在三星系列手机大幅放量、国内中低端智能手机景气依旧的大背景下,公司业绩有可能迎来成长的拐点,以业绩作为催化剂,估值倍数作为后盾,股价有所表现,不应该感到意外。

7、水晶光电

受益于蓝玻璃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的放量,2012年Q3的收入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蓝玻璃滤光片从研发到生产大概需要2年时间, 预计2年内难有新进入者,将作为唯一的龙头尽享行业盛宴。产品面向iPhone类高端手机的相机模组,但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不足20%,三星、诺基亚、LG等的多款高端相机上都配备了蓝玻璃片。我们认为在国内消费者对于800万级别以上拍照像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背景下,该业务在未来3个季度的高增长逻辑依然清晰。作为单反相机的前置器件之一,单反单电的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器件主要供应日本的知名相机品牌如佳能、尼康、索尼等,在日元贬值的情况下,将给该业务的营收带来不利影响,这可能是2012Q4业绩不达预期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认为,全球普通相机下滑而单反相机渗透率依然不足,单反单电OLPF产品的增长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上述2种业务给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保证,而随着“谷歌眼镜”的消费者版本上市日期的确定,公司的“微投”产品则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估值的想象力。

视频监控产业是电子行业不可不提的一个行业。这里既有科技上市公司的龙头老大“海康威视”,也有5年上涨17倍、永不套人的“大华股份”。2012年以来围绕着“海康威视”近700亿市值、安防产业未来几年的景气度、“大华股份”存货过高的3个问题,市场上有着不同的解读和争论。我们认为,一厢情愿地认为安防产业的景气度与地方政府“维稳”的动力有着强烈正相关的想法是有失偏颇的。只要中国人均拥有摄像头的数目还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目,只要老百姓对于安防的诉求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而加强,那么安防产业的需求和景气度将一直维持下去,直到刚才提到的2个逻辑不成立为止。交通、金融机构、校园、社区等领域对安防设备“数字化”、“高清化”的需求,不仅仅有新增的部分,也有“五年一换”的更新需求。

8、大华股份

公司的市值是龙头老大“海康威视”的一半不到,已经保持多年60%左右的年均净利润增速。有业绩作为支撑,股价5年上涨17倍,享受46倍的市盈率,对于成长股而言,其股价并未高估。尤其重要的是,在“高清化”的发展趋势下,前端摄像头与后端存储模块的营收之比2:3,与国际上巨头前后端营收之比3:1的目标还非常远。目前“海康威视”的后端收入增速已经逐渐放缓,仅为6%左右,“大华股份”的后端收入增速为28%左右,表明行业老二调整和成长的空间更大。公司的存货过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吗?这是2012年Q3报告公布后市场的疑虑。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据资产的比例常年高于44%,2012Q3更是达到了59%。我们认为这种资产结构可以从公司的客户特征中找到解释。由于客户多为政府、大型社会机构主导,因此必须采取BT模式先行架设试用的方案,等待产品验收完毕后才进行货款结算,因此库存过高,并不能证明公司销售出了问题。

9、中威电子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前端摄像采集、传输、显示和控制、后端存储四大环节,“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主要生产和销售前、后端产品。“中威电子”定位于传输环节,80%营收来源于数字视频光端机和VAR光平台。公司定位明确,在竞争初期推出传输环节设备,避免了与行业“双寡头”的直接竞争,特色鲜明。公司站稳脚跟之后,从2012年中期开始,进军前端摄像头领域,分享“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盛宴。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市值仅有26亿,远小于行业龙头的“中威电子”,发展空间让人遐想。这并非说公司的成长是一件水涨船高的事情。销售一直是公司的短板之一,如何组建高效的营销团队,保证持续的拿大单能力,稳定业绩,将是摆在“中威电子”前面无法回避的课题。

10、康得新

严格来说,“康得新”并非电子行业的股票,而是化工行业的。之所以在本文中提到该股票,是因为它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TFT-LCD面板存在巨大需求,近年来随着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公司产能的投放,终端产品和中端组件环节,已经迎头赶上,甚至有了产能过剩之虞。但是在上游的材料产业发展却很滞后,“光学膜”严重依赖进口,产业链“脚轻头重”。这一点与我们提到的“万顺股份”类似。“康得新”以环保型的预涂膜产业为稳定增长(多年营收同增50%)的基础,2013年将投产增发项目“光学膜产业集群”,志在做一个“不去挖金矿,而在路上卖水”的生意人,其定位清晰,发展战略颇为长远。(范小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