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2010-01-21 15:22:52
2007丁亥年冬至内陆正一道在天师府授箓来源:飞鹰论坛 录入时间:07-12-24 16:12:11 正一道的“授箓”活动,是正一道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向道侣宣扬各类自律规戒的一种制度和仪式。道土临坛接受道坛法师传授法箓,称为“箓生”,箓生在法坛中皈依“道”、“经”、师三宝和“九戒”,并虔诚地发十二宏愿,是正一道士宣誓奉持“清规戒律”信念和决心的定规方式。正一“九戒”即:一者克勤,忠于国家,是念直戒;二者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七者不诈、贼陷良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所谓“十二愿”即:‘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人埏;五愿天垂甘露;六愿抛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牛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录生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被授策后的道士才可以称为法师。授箓活动,一般都由江西鹰潭上清天师府的历代天师主持科仪。临坛箓生受箓时,法师按正一传统法派、辈份取法名。并依据正一学道人土,修真有得,刊名仙籍之品格的《天坛玉格》,授予神职,颁发职、符箓、法印、天篷尺、玉笈、拷鬼棒、令牌、令旗等法器凭证。授箓是选拔道士充当法师的方式。(感谢飞鹰论坛的江老冒)====================================== 正一派授篆的意义和目的 ——摘自中国道协副会长陈莲笙在正一派道士授箓座谈会上的讲话 正一派的授箓制度,是正一派传度道士的传统制度,在道教历史上,江西龙虎山、阁皂山、江苏茅山是道教正一派传度法箓的三大宗坛,史称三山符箓。作为正一派道士,必须先拜师入道,随师诵习经戒,师父在此期间,一方面教道徒经典规戒,讲解道教知识,一方面观察其言谈举止行为,然后举荐为其求受法箓。《正一法文》中说:“凡为道民,必受护身符及三戒,进受五戒、八戒,然后受箓”。指出受箓者必受三戒、五戒、八戒,通过受戒来规范自己。正一道士只有经过授箓传度,方有资格主持斋醮仪典。《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法箓,方可以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道教称“名箓天曹,乃有道位”。有了道位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到天庭,才能得神灵的护佑。相反,斋醮章词则无效。所以,凡主持斋醮仪典的道士必先求受法箓,以正道位。 授箓作为务道之士由凡入圣的阶梯,同时也是勉励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云岌七签》卷四十五说:受箓的意义在于通过受箓,“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勉励得受道箓者勤进修行,不可亵渎师教。即通过受箓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情操,清正心身,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修造一个完善崇高的精神境界,以不辱师教。道教法箓又有初授、升授和加授诸阶之分。即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再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升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加授上清三洞经箓和上清大洞经箓。各阶法箓品位有别,凡道士初授法箓后,必须严格依德行道功进阶升授,不得越阶超授。若无德行道功,而单纯地追求升迁,超前多受,反害无益。也就是说没有德行和道功作根基,超前多受只能是反害自己。就一般务道之士的德行来说,得受一、二阶,已是功德非浅,受人敬重者。《正一法文外篆仪》说:“三倍无功,不知建德,直置而已,都不合迁”。 由于授箓传度在正一派中的深远影响,加之目前正一派尚存在的问题,诸多正一派高道都期望恢复正一派授箓传度仪典,完善正一派教制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肃穆道仪,振兴道风,促进正一派健康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重申道教正一派授箓之事宜,旨在通过恢复正一派授箓传度之仪典,使真正的修道之士明正道位神职,广宣真道之教化,度己度人,使之道德素质和宗教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对这一仪典的恢复,引导广大的正一派道士,特别是散居正一派道士,信行真道,磨炼自己,遵奉正一派教戒规范,抵制那些神汉巫婆、装神弄鬼的不法行为;抵制那些假借道教之名,行诈骗之实的行为;纠正那些以务道为名,取财贪利的行为。使广大信行真道、勤进修行的正一派道士(散居正一派道士)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促进道教健康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道教徒的责任,也是道教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道教徒责无旁贷,一心为道,发扬我教的优良传统。
来自: 超凡子 > 《我的图书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道家正一派與全真派
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
第三节 正一派的转变
它的篇幅不大,但提纲挚领,对道教的宗派源流、道门经箓、 修持方法、斋法行持、道法传绪、领袖选择、云水访道、立观度人、财物管 理、宫观修葺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论述和规定,力图把它作为当时道教行 ...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世道教的影响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世道教的影响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世道教的影响 (2012-02-10 08:56:19)正一派道士、四十三代天师、书画家。公元1377年,其正式成为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天师,是历史上...
《道教正一派授录传度经教集》
《道教正一派授录传度经教集》按传统仪规,本次法会聘请:江西龙虎山道协副会长何灿然为传度大师、上海市道协会长陈莲笙为监度大师、江苏茅山周念孝为保举大师、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张继禹(天师道第六叶五...
传戒与授录
传戒结束后,提科大师阎兴隆说:“传戒已中断近五十年了,如今能开坛传戒,不但说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真正落实;同时也说明,如今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年近古稀的受戒弟子孙真淳说:“这次...
道士
道士道士道士的称谓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黄冠等。道士是男女的通称,女道士也可称道姑、女道;男道士也称乾道,相对女道士称坤道;黄冠专指男性道士时,女道士称女冠。道士的派别道...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1)
55、道教怎样敬香叩拜?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答: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
道教中的有关禁忌
道教中的有关禁忌一、道教忌讳别人对面问道士的年龄。如果对道士当面称之为“牛鼻子”的话又是对道教鼻祖——老子{太上老君}的大大不敬,所以道教很是忌讳人们对面称之为“牛鼻子”。就整体而言,道教...
天师祖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 朱元璋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大真人”并赐白金十五镒重修天师府第,洪武三年(1370年),钦命加赐“永掌天师道教事”,立“万法宗坛”,从 此奠定了嗣汉天师府...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