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正一派與全真派

 歆曉未央 2016-12-28

守礼按:补充一点,道家/道教在近几百年的遭遇和汉服类似,满清极力打压道教,虽然未如汉服一般被赶尽杀绝,然而却日渐衰落。后来民国以及文革都将道教定义为迷信而大加打压。然而,道家/道教中有着对现代人非常重要的智慧,鄙人是支持复兴道家/道教的活动的。


道教目前分为两大派,即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也称作正一道、正一教,尊张道陵为祖师,主要从事醮仪与符箓。全真派也称作全真道、全真教,尊王重阳为祖师,主要从事炼养和清修。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全真道道士按最初规定都是出家道士。他们有四点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结婚;第二,不食荤;第三,平时也必须穿道装;第四,束发留须。全真道道士一般都住在宫观里。但南方个别省份的一些全真道士自民国初年以来,已经自动放弃了这四点基本要求。

正一道道士按传统都是不出家道士。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除了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束发,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没有宫观的正一道士,也称火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从事各种非宗教职业,遇有喜庆节日或丧葬时,应喜主或丧主之请,穿上道装去作法事。当然,也有少数正一道士自愿不结婚、不食荤,过出家生活的。近现代,一些正一派女道士也模仿全真派女道士,平时也穿道装,束发。

正一道是由符箓各派融合而成的。龙虎山天师派是著名的符箓派,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降神驱鬼、祈福禳灾为主要活动。它继承了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派的内容,后来又吸收了雷法和内丹术。它以张天师为道首,教主世袭是该派的突出特点。茅山派也是著名的符箓派,它是古三洞经法的综合者和传承者,重视存思、服气等修炼法。该派所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后来成为道教各派的最高神。宋代时,茅山派将三洞经法中符箓的作用提到首位,确立了自己与龙虎山、阁皂山并列为三大符箓宗坛的地位。宋理宗时,命三十五代张天师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遂成为符箓派的首领。元成宗时,授三十八代天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再加上当时符箓各派的教法相互融合,于是包括天师道在内的符箓各派合为正一道。

全真道的基本教义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内容,根据《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净;根据儒家六经则明理,主张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全真道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内修既修性,也修命。修性主要是修养精神,修持的宗旨是识心见行,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修命可理解为修炼肉体,也就是修炼内丹。全真道的内丹理论继承了钟吕内丹派,也吸收了佛教的某些内容,如:宣扬人生如梦、世界虚幻不实、六道轮回、生命痛苦等。真行即外修,外修主张济世度人。所以全真道致力于筑庵修观,止盗止杀。当初,丘处机不远万里,向成吉思汗进言,劝其敬天爱民,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不嗜杀人,正是本于此意。

今日全真道和正一道在教法和科仪上多已融合。全真道的经忏中也用符咒,正一道道士有的也修炼内丹。但在科仪、所作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仍有一些差异。

正一道现行的斋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醮事、清事、延生、亡事、放戒等。第二部分包括发递、告斗、解星、链度、三朝、升灯等。第三部分包括小型法事、经忏等。

全真道现行的斋醮分为清醮与幽醮两部分。清醮属于太平醮,包括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法事。幽醮属于济幽度亡斋醮,包括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链度施食等法事。

另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道弟子需经过授箓才能称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道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箓是一种道教符书,作为入道的凭信与行法的依据,通常上面列有神吏名号,及相应的符。箓分二十四阶。授箓与否,是正一道划分一个人是否为教徒的界限。正一道规定,只有经过授受传度科仪,并由正一道祖庭、丛林颁发职牒,授给神职品格,取得符箓、法印、天蓬尺、令牌、令旗等法器凭证的道士,方可成为法师,才可以从事斋醮祈禳诸类阴阳醮事活动。当然,要入道授箓,必须表明心诚意坚;要晋升道阶,更应当积功累行。同时,还得对神盟誓,表示受箓之后自愿遵守道戒。这一点,在道箓上要用文字明确记载。

戒律是道士和信徒进行道德修养和宗教活动必须遵守的宗教规定,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纪律或法规。授戒,即全真道十方丛林宫观中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律师或著名方丈向正式道士传授「三坛大戒」(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的仪典。这是全真道最庄严、最隆重、最神秘的一种宗教仪式。受戒弟子按期从四面八方集中到放戒的丛林宫观,接受品德方面的审查,功行方面的考核,听取传戒大师们宣讲道士必须终身遵守的清规戒律,然后取得戒牒、衣缺,名入《登真箓》,也就是说已入仙籍,只要依道法要诀修持,便可以得道了。


正一派始祖张天师

全真教和正一道的主要区别 ;

正一道

道教教派。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张陵之子张衡于东汉「永寿二年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传说陵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为道教之龙虎宗,尊张陵为「正一天师」。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龙虎山正一天师遂为各道派之首;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道首,其道士可以不居宫观而有家室。

全真道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 。创始人王喆( 1112 ~1170),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 ),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 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 。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