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1 早晨。盘坐50分。大小周天一起循环,气密密麻麻的,挤满了经脉。体验到了气原来是可以压缩的,随着气的浓度加大,由稀疏状态逐渐变成致密状态,这大概是气储藏的一种形式吧? 中午。盘坐57分。一将意念放空,身体便进入了自在的状态,一点点松下来,舒适无比,真是一种享受。气感不如早晨明显,也许一上午忙忙碌碌的没闲着,耗掉不少吧? 最近在练功中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每次练功都是在体力上还有余力时,心性先收不住了。我想这样下去,会对功力的提高带来影响的,特别是体力的恢复能走到这一步,应该继续提高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这样,我打算把立式练功加进去,由原来以养气为主,改变为练养结合,以使自己的体力再上新台阶。 晚上练功采取立式。将两脚并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重叠置于下田。放松入静后,气从命门穴不断浮出,全身体表大部都有气感。使我感到不仅是动功,站桩也能起到外练筋骨皮之作用。也许是下午小睡的缘故,体力很好,觉得高位式站桩不过瘾,索性两脚打开又加宽一倍,两膝加大弯曲至中位式,坚持了一会。站桩15分,收功时恐真气外越不得归元,顺、逆时针摩腹各九次,以促真气归元。 站桩已多年不练,未想到身体能恢复至此,感谢真法。 从明天开始,将立式练功逐渐纳入常规练法试一下,若能适应,体力的恢复将更满意。 自我点评:旅游之后,经络得到大大疏通。真气一时被激发,显得充足、浓厚。这样便有了尝试站桩的体力。这种状态是一时的,并不代表真气从此就一下子变得充足。真气的真正充实,需要很长时间的慢慢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增加站桩,是很盲目的,会使一时被激发出来的真气受到损伤。特别是中位站桩,很消耗体力的。在现阶段不适合。(2012.2.5) 2009,12,12 站桩对体力还是有一定消耗的,今早觉得体力有些差,盘坐30分就收功了。气感也不明显。 中午。站桩15分。桩位几近中位,不觉吃力。气从命门出,百会与涌泉贯通,温热感明显。比盘坐杂念少。两腿逐渐伸直,如从水中浮出水面一般,这是身体提示我收功的信号。收功时又加了动作导引,以防气不归元。功后舒适感明显,头清目明的感觉。 自我点评:站桩的体位呈身体垂直状态,很容易促进真气上下的流动,所以出现涌泉与百会的贯通感。(2012.2.5) 2009,12,13 练站桩可使食欲明显增强,胃肠功能改善。身体真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健康状态了,我激动不已。练功时心很静。对心情越来越能够自我控制,这也是修心的一个进步吧。早晨盘坐57分。真气不断从命门出来,再从下田归位。周身真气融通,大小周天一起运转。昨天看电脑、电视时间过长,头有些发胀。这两天受了些风寒,练功时喷嚏不断,将风寒排了出去。 下午。食欲大增,吃得肚子都胀了。该注意节制了。 站桩20分。不知为什么,总喜欢膝部深度弯曲达到中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时胃部能处于最好的放松吧?然后口中津液多量分泌,甘甜可口。注意到成为这种姿势时,身体重心几乎全部移于两足前部脚趾,膝部以下的足阳明胃经处于紧绷状态,可能这有利于激发胃功能、并刺激唾液分泌吧? 两足温热的感觉,丹田气未动,收功时轻摩腹部结束。收功后,两腿有些酸胀,身体有些打晃。可能是站桩强度有些大了吧? 2009,12,14 站桩使胃肠功能明显改善,真让我高兴。早晨早早又饿了。但站桩的确很消耗真气的。早晨起来觉得有些疲乏,两手有些发胀。盘坐50分。真气的分布以小周天优先,两上肢干瘪干瘪的,两脚因气不足麻了。真气懒洋洋的不愿意动。 站桩35分。这几天是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了。还是中位站式,可能是体力还不够吧,两腿一个节律的颤抖,自始至终。但还是想站。收功后腿有些酸。 2009,12,15 早晨练功时,意念不守丹田,自由散漫的游离于体内。 作为练养相兼的站桩,消耗真气的特点真是不能小看。今早醒来就感到疲乏,身体酸楚不适。眼睑与颜面及两手有些肿胀的感觉。盘坐45分。因真气有所消耗,不知不觉中盘坐时间有所缩短。功中感觉经络十分畅通,特别在呼气时,由于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经络通达的感觉十分明显,很舒适。只是觉得经脉中缺少了真气的充盈,瘪瘪的,没有充实感带来的满足。项背有些酸痛。命门偶尔冒出些真气出来,在腰背部扯起几片像棉絮状的气片,就再没有了动静。 下午。决定停止练站桩一次,以减少真气消耗。盘坐45分。气感不明显,果然真气自我保护性潜藏了。功中身体不知不觉向前弯,这大概也是真气不足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