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为浮云遮望眼

 陈士同 2013-04-19

——浅谈高三语文的备考复习

高考,关乎千万家,情系社会各界。而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多年来高考及与其相关的讯息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然,这其中有国家的、社会的,更有学校的。十几年的寒窗炼狱,期盼的就是一朝中榜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平时的积累,抓好高三阶段的复习也是及其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基础性的学科,特别是到了高三,在各学科体系中处境又相对尴尬的学科,如何做好语文学科的复习,使其不成为拖后腿的学科,应该是所有语文人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进行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谈一点拙见,以求能够拨云见日。

进入高三,所有的新知识点的学习基本都已经结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转入系统的复习。而高三语文的特点决定其复习只能是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割成各个知识板块,然后采取分条突破的方式进行各个击破。而由于语文学科始终没有走出“教、学、考”背离的怪圈,这就使语文的复习备考充满了许多不定性,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复习的难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形式如何千变万化,知识如何庞杂,可是其内在的一根红线是贯穿始终的。在复习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根红线,科学理性的对待,还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就个人之见,这根红线就是“用好两套卷,读好三本书,培养四种意识”。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一以贯之,我们的复习备考就不会走样。

一、           用好两套卷

两套卷,就是高考真题卷和我们自己平时各种测试过的试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种讯息,各种媒介使尽浑身解数把各种信息填挤到受众者的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针对全社会关注的高考更是成为媒体人不愿放弃的蛋糕。于是各种有关高考复习的所谓的宝典、题典、万能题库、高考秘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那些正在挑灯鏖战、亟待成功、渴望成功的人们。可是,当我们把各种资料放在一起比照后,你会明白“天下试卷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真理:有的是名称响亮,内容却是大同小异;有的声称绝密、最新,实际是新瓶装旧药;有的说是权威机构、重量级专家的倾力之作,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试想,如果我们把高三宝贵的时间投放到这些有其名无其实的资料上,艰辛的付出只能是收效甚微。

因此,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要想使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取得高效率的回报,我们应该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然后做好已做题错题的纠错工作,并进行规律性地总结和归纳,特别是那些出错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坚持一段时间后自会有收获。我们知道,高考试题是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由各省市考试院组织的命题专家精心打磨编制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在试卷的体例、结构,素材的选取、设题的规范性及其答案的严谨性上是其他所有的冲刺卷、模拟卷无法相比的,而且按照高考“稳中求变、平稳过渡”的原则,连续几年的高考试卷总体的风格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我们如果拿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作为复习和研究的资料,尤其是对那些试卷体例和结构与我们的相同或相近的省市的试卷要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同时尽可能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试卷的作答,这样实际就是把自己置身到高考的氛围中。长时间的熏染,当拿到真正的高考试卷时,我们不至于有无所适从之感。而且我们知道,高考的复习实际就是强化学生的应试意识,把有意识训练成无意识,进而内化成一种本能。所以,长时间处在高考试题的情境中,我们自然可以提高对高考试卷的感应能力。

除了高考真题,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还应该做一项工作,就是把平时使用过的试卷进行整理,认真分析研究,特别要注意每份试卷中做错的题目,然后把它们进行分类,以此了解自己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从中发现自己在各个知识的掌握中存在的不足。这样为接下来的复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尽管平时使用的试卷在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方面和真题比较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自己对做错题目的分析,我们还是可以客观地发现自己的差距,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应对

当然,我们在研究整理试卷的时候最好能够采取专项集中突破的方式进行,即根据试题的体例,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各个击破,经过有针对性地强化,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复习的单调和乏味,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试题的形式采用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以追求复习效率的最大化。就阅读的复习来说,其涉及的有社科类文本的阅读、古代诗歌的阅读、文言文的阅读和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几大块,由于文本的形式不同,题材不同,考查的题型不同,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可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在几种文本中,从考查的难易度来看,文言文应该是学生较薄弱的部分,因此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朗读感知--书面翻译--解答问题的步骤,尽管看上去好像浪费时间,但是慢工出细活,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翻译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二、 读好三本书

三本书,即教材、《考试说明》和课外读物。进入高三,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在平时的复习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支出和产入的效能比上,至于与考试和分数关联不大的内容,备考者基本无暇顾及。正是这样,模拟题、冲刺卷成为他们形影不离的伴侣。至于在这“每秒寸金”的时刻,他们不可能在读书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判。因为就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和考查的能力点而言,虽然素材都是取自于课外,但是其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大多数的信息源和语料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根据。就现行的教材编排体例而言,它们大多数采用的是模块式,并分成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这样的编排体例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素材的范围,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教材里面的许多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留下来的精华,它们蕴含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是在快餐文化背景下的其他读物无法比拟的。再则,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虽然考在课外,但是其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是来自教材,诸如语基部分的知识,古诗文的知识,写作指导性的知识等。所以在复习中充分的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是我们必做的功课,而且要坚持到考试前。

利用好教材是复习备考的一个前提,接下来要认真研读的书就是《考试说明》。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复杂而多元,高考不可能把所学的都作为考查的范围,我们的复习不可能全面撒网。为了减轻考生的备考压力,每一年国家都会对当年的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给出明确的划定,作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为师生复习备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从宏观上看,《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和试卷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从微观上看,《考试说明》对试题的类型、考查的能力等级和试题难度系数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而且还精选近几年各地的典型真题作为样题,并从考查目标、答题指向和难度几个方面进行解析。通过这些,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考什么,而且可以知道怎么考和如何答。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复习的方向和考查的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考试说明》进行回忆和梳理,逐条对照,找出差距,查漏补缺;通过典型试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强化解题的思路,规范答题的行为。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研读《考试说明》时,我们最好把近三年的放在一起进行比照,找到它们保留的内容和改变的地方。按照“平稳过渡”的高考指导原则,连续几年的试卷体例和难度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会进行局部的微调。因此,关注不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变化的,在变与不变中提前感受隐藏在试题背后的即将到来的高考气息。

至于第三本书,是一本大书。临近高考,按照人们惯常性的思维就是做题,讲题,再强化训练。除了这些,别无他事。至于课外书,被家长和老师视作洪水猛兽,读这样的书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的群落,“是会思考的苇草”,每天除了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食粮的滋养,以满足精神的需求。如果我们每天一味的进行机械性重复的智力透支,而没有新鲜养料的补给,时间一长人的反映就会迟钝,思辨能力就会下降。因此,在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每天花不多的时间读一点经典或时文精粹,时刻呼吸时代的气息,这样对我们的备考是大有裨益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复习中,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如果学生能够收获“每天太阳都会冲破地平线,但是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的情感体验,那么枯燥的迎考会变得有滋有味。“考试未到,阅读不止”,在单调乏味的复习阶段,适当的阅读可以成为生活的调味剂,可以给灰色的复习生活增添一丝暖色调。

三、           培养四种意识

高考复习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要在有限的时间取得高效,除了上面提及的两个方面,我们还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审题意识,答题意识,清洁意识和实战意识。高考试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道试题的出炉都是经过命题专家无数次的打磨的。而试题是用来考查学生的,所以命题人会在设置题干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或明或暗的为考生提供了解题的方向;有的题干甚至直接或间接的把解题的思路隐含在其中,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而准确的把握住题干的精髓,那么为我们正确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除了理论的复习,更应该重视审题意识的培养。因为题干的不同,其答题的要求就不同,如果审题不严,遗漏了隐含的条件,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主观阅读题中,有的题干要求“概括......的特点”,有的要求“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的特点”,虽然都是考查“特点”,但是要求不同,答题的思路和模式就不同。

题目审清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答题的问题了。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每一个学科的答题模式也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不能忽略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答题时,我们只有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才不至于偏得太远。同时,试卷的批阅是按照步骤和得分点赋分的,我们只有抓住关键的信息,条分缕析的规范作答,眉目清晰的呈现试题的答案,才能得到该得到的分数。如果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答案杂乱无章,即使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可能丢掉不该丢的分数。

当然,在复习中除了关注问题的本身,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卷面的处理。因为现在采取的是网上阅卷的方式。如果我们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清洁,试卷经过处理后反映到显示屏上,原本很小的问题会被放大,这将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心情,间接影响整个试卷批阅的效能,终将影响你的成绩。所以,在复习中,不论是做什么题目,在什么地方做题目,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书写和卷面,即使是字不成体,我们也应该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的写。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这样在考试时才不至于因为随意书写作答而丢掉分数,影响自己的成绩。

另外,临近备考后期,对题目的训练我们不能放松。“三天不练手生。”复习中,我们在抓理论、找规律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度的题目的训练,找找手感。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题海训练。在复习备考中对训练量的拿捏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训练时,我们不能随意的、无目的的进行,而应该把自己投放到高考的场景和氛围在。只有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境中熏陶,形成一种接近高考的认知,在思想上才能养成实战的意识,这样才不会出现拿到高考试卷时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语文的备考实际上就是一个呼吸生命气息的过程。因此,高考语文的复习备考不是单纯的一套套试卷的练习,一场场模拟的强化;也不是只着眼于分数的起伏,淡化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面对看似庞杂的学科知识,我们只要遵循学科的规律,抓住一以贯之的筋络,科学理性的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规律,我们就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当然在抓分数的同时,不应该忽视语文的本味,在注重工具性的分数价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文性价值的突显。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复习备考才不会枯燥无味,才会多姿多彩。(一家之言,见笑大方,请勿他用为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