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胸部穴位图—中脘穴

 三教九流369等 2013-04-20

人体胸部穴位图—中脘穴

logo

  穴位取穴法: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详见此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恶心、穴道指压法治疗烧心、嗳气、按摩治疗慢性肝炎、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中脘穴 Zhōng wǎn(RN12)

  〖取穴方法〗人体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穴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中脘穴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治法〗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中脘

http://www.baidu.com/s?wd=%E4%B8%AD%E8%84%98&pn=10&ie=utf-8http://www.baidu.com/s?wd=%E4%B8%AD%E8%84%98&pn=10&ie=uthttp://www.baidu.com/s?wd=%E4%B8%AD%E8%84%98&pn=10&ie=utf-8&usm=1&rsv_page=1
脘中脘下脘 每天按按瘦全身
发表时间:2012-05-10 10:46:20 来源:凤凰中医
  http://www./tcm/info/109576.html

  每个人都想拥有令人称羡的完美曲线。于是,运动、控制饮食、瘦身SPA成为了每日必做的三部曲,可是效果并不明显。那么,您不妨试试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每天常按上脘中脘和下脘等3大养生穴位,可达到瘦全身的目的。

  上脘穴:按揉为食道减负

  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肠道蠕动,经常刺激此穴位,是对食道的最佳保护,避免饮食过快,造成食物淤积于胃部,产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上升。

  该穴位置:此养生穴位在胃的上部,在肚脐上方5寸的位置。

  养穴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在为自己准备早餐的同时,就可以随手按压此穴位!

  中脘穴:艾灸加快胃蠕动

  常刺激中脘穴,胃部蠕动会加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会增强,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扎杨,食物在胃部就可进行有效咀嚼,增强消化能力,促进全身脂肪的燃烧。

  该穴位置:肚脐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找的中脘穴。

  养穴方法:除了按摩此养生穴位外,艾灸是刺激中脘穴的最佳方法。具体方法为:将姜切薄片,并将其熏烤,姜汁通过热度渗入皮肤,中脘穴便得到刺激。

  下脘穴:按压让毒素不滞留

  下脘穴掌管食物由被初次咀嚼到真正消化的中转过程。如果此处不通畅,则容易让体内毒素逐渐增多,造成小腹、臀部或者大腿处的脂肪堆积,让女人显得多余粗重。

  该穴位置:在肚脐上方的2寸处就可以找到它哦!

  养穴方法:不妨每日用双手大拇指按压此养生穴位,让食物顺利完成初步切碎到彻底消化的全过程,有助于全身的减肥。

  辰时(清晨7点~9点)按摩效果最佳

  辰时,胃经正在工作,消化系统异常旺盛。此时,正是控制体重的黄金时段。最佳的减肥法是为了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以促进肠胃道的蠕动,补充一整天的能量,并且还要刺激号称“健胃三宝”的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才能加快身体代谢,加速血液循环,逐步达到瘦全身的目的。

责任编辑:小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