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踪南京路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20
寻踪南京路
郭红解
  郭红解

  南京路人流、物流、灯流,还有以前的车流,如同川流不息、斑斓多彩的河,多少人汇入其中,留下美丽的记忆。

  曾在南京路附近居住了近三十年,那时工作的机关离南京路只几步之遥,南京路对我来说很贴近,也很亲近。小时候去南京路是“轧闹猛”。那时,24层国际饭店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跟同伴去那里数楼层,可怎么也数不到24,后来才知道2层在地下。数楼层后还想看笑话。因为听说有人仰头望国际饭店楼顶时,头上的帽子掉了下来,但没让我们看到笑话。虽说当年物质贫乏,但童趣一点不缺,成群集队去食品一店四楼的新都溜冰场溜冰,是儿时最刺激的事。溜完冰后还要去前面的市百一店乘自动扶梯,体验别无他处的“上上下下”的享受。

  工作后虽说收入不多,但足有资本可以在南京路上“轧闹猛”消费了。买中山装到上海服装店,买皮鞋到华东皮鞋店,吃点心到“五芳斋”,喝咖啡到“东海”。曾在近山西路的四川饭店品尝4角钱一份的麻婆豆腐,在近湖北路的国华瓷器店淘到出口转内销的彩绘瓷盘,在六合路口的“利男居”买全蛋萨其马、南乳小凤饼……当然,去的次数最多的是山东路口的新华书店。后来,那里沿街开出的一家日式拉面店生意兴旺,一“面”难求,排队候座等面吃成了一道风景。上了年纪,加上居所和单位不靠近南京路,来南京路就少了。即便来了也不去“轧闹猛”,大多是“看闹猛”,看南京路不断换新颜,心中有惊有喜也有忧。

  再到南京路“看闹猛”,是想“盘点”一下记忆中三十年前的各色商店,如今还有几许。百货公司以前是引领时尚的“旗舰”,当年南京东路上除了市百一店、市百十店(即永安公司)外,还有不少中小型百货商店,如近江西路的一中、南京、申江,近山东路的丽华,金华路口的金桥,如今都不复存在了。西藏路口的“新世界”,当年是以经营小商品闻名的新世界百货商场,有7000多种小商品,其中一分钱一张的纸鞋样,就有从婴儿穿的宝宝鞋样到老太太穿的尖足鞋样等90多种。以前南京路上的各色服装店星罗棋布,至今留守的屈指可数,东段除了时装公司,还有培罗蒙,而朋街已垂下了卷帘门。原先京、粤、川、苏、扬、闽等菜系,南京路上都有名店,如东段的扬州饭店、四川饭店、闽江酒家、燕云楼、新雅粤菜馆,西段的人民饭店、绿杨村、梅龙镇、珠江酒家,如今迁的迁,关的关,留下没几家。倒是那些特色食品店,大都还在南京路上逼仄而艰难地延续着传统的“食脉”,比如邵万生的黄泥螺、真老大房的绿豆糕、三阳的豆酥糖。

  南京路上原先一些专业商店大都没了踪影,比如近山东路的戏剧服装用品门市部、戏剧刀枪厂门市部,近新昌路的翼风航模材料商店。到翼风买材料做飞机模型,是儿时“科技含量”很高的事。幸存的也有,比如民族乐器一厂营业部、金波瓶酒商店。江西路口大楼“优秀历史建筑”铜牌旁,长长的阅报栏里张贴着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晚报复刊之初,我常来这里。那时晚报别说订阅了,就是零买也要排队,阅报栏前人头济济。阅报栏延续到现在,真是意外。

  这些年来,南京路一直努力与世界时尚接轨,苹果、GAP、A& F等时尚品牌纷纷入驻。河南路口的老介福商厦,已“变脸”为美国快时尚品牌永远21门店,与宏伊广场、名人购物中心、353广场等一样,把消费群体定位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老字号”都有自己传奇的故事,当年卓别林到上海,非常喜欢下榻的华懋饭店的窗帘、床单、沙发套,得知都是向老介福定做后,就向老介福定制了60打真丝格子碧绉衬衫。以前买绸缎就会上老介福,但如今有多少人会上绸布店买布做成衣呢?

  在时尚与传统、趋新与怀旧的碰撞交织中,在电子商务的冲击倒逼下,南京路还在不断选择、变换着,但我期待,在追求时尚、年轻化的同时,能给老字号、特色店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愿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