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第三页

 xu500 2013-04-22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2013-1-7 10:26:35 绿维创景 字号:T|T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旅游如何引导城镇化的形成

1、泛旅游产业发展是基础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通过产业整合及集聚,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集群,从而构成了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

2、消费聚集,是旅游促推城镇化的直接方式

以人均GDP为代表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促使居民外出旅游的重要动力之一。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迈入5000美元大关,按照国际惯例,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步入享受型,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文化、休闲度假以及旅游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每年节节攀升的旅游人次及消费水平上,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发展趋势。

由于旅游涉及的面比较广、与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相互交叉现象,因此旅游消费的统计并不是很全面。绿维认为,旅行中的消费,不仅仅是游客在传统观光休闲度假过程中的直接消费支出,还包括农产品、艺术品、收藏品、文化纪念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人们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已经超越一般理解的旅游消费,成为一种复合消费方式。

3、泛旅游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促推城镇化

泛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形成了产业的聚集、集成与集群化,由此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加以说明:旅游产业要求场所,形成了旅游区;旅游区是一种产业发展区,与产业园区相识,同样需要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的场所,需要为员工提供住宿基础,需要为拆迁的农民安置社区,这一切,形成了旅游区作为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化发展。

旅游产业化发展,要求留下游客进行消费,必须开发大量的休闲项目,比如温泉浴场、美容按摩、游乐场、KTV、酒吧街、餐饮街、创意商铺、工艺品店、厂店一体的工坊等等,由此形成了休闲聚集区。

工业区不适合人的居住,旅游区不同,是最适合于人的居住与生活的区域。因此,旅游区需要开发旅游接待型新农村社区、游客居住的休闲酒店与休闲聚集区、周末休闲的第二居所住宅区、避寒避暑养生养老的度假住宅区等等。于是,一个基于不同需求的综合性居住社区形成,而以“吸引力景区+休闲聚集区+综合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发展形式的非建制城镇结构,也就此产生了

(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创建新城,也包括老城市的扩张升级。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层提升与建设上进行细分,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包括:现有大型城市的扩张与升级,中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产城一体化项目开发与非建制性旅游城镇化,新农村社区建设等四大方面。这四个层次,有着不同的模式与机理。

1、城市旅游化模式

这里所指的城市,是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其本身就是客源地,很多也是目的地。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主要是包括城市景区开发、新型城市休闲中心建设、旧城改造休闲街区化发展,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环城游憩带城乡统筹开发这五种方式。

城市景区开发,是指对于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城市,依托资源,集中建设旅游景区,形成城市景区吸引核,打造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景区开发始终是城市旅游化的基础,无论景区在城区或不在城镇区域,景区吸引力越大,旅游带动城市发展越强。

城市休闲中心,即RBD,是大中型城市必需的休闲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与都市吸引核。城市有多种休闲中心,有的偏休闲商业,有的偏休闲商务,有的偏休闲娱乐,有的形成了商务商业娱乐游乐餐饮一体化综合休闲区。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798艺术区等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休闲中心。在新城建设中,集中较大土地建设RBD,是规模化新城开发最好的模式之一。

旧城改造建设休闲街区,特别是滨河、滨湖、古街、古建聚集区、旧工厂区、公园周边区、体育场周边等区域,是形成与建设休闲街区的最好地方。在旧城改造中,借力河道疏浚整治、绿地公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古建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基础工程,把公共环境资源周边的黄金土地,建设成为休闲商业街区,形成休闲环境与休闲街区的整合,是城市休闲化最大且最重要的旅游化工程。其中,文化街区、创意艺术街区、酒吧街区、时尚休闲街区、美食街区、购物步行街区等等,特色与模式很多。

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是大型城市旅游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特色休闲卫星城,无论是基于大型休闲综合体、大型主题公园、大型体育设施、大型会展场所、养生养老机构设施等等,都可以形成卫星城的特色聚集化发展。比如处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房山长阳镇,规划建设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就是一个新打造的休闲娱乐聚集区,规划了高端商务组团、时尚休闲组团、中心组团(艺术展览厅、湿地公园、休闲体育中心、主题公园、滨河酒吧和美食街等)、文化创意组团。

环城游憩带,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在大型城市周边1小时圈内,可以形成依托卫星城、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这个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市化的重点内容。

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架构看,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休闲中心、城市休闲街区、休闲卫星城、环城游憩带等等一个系统发展结构。旧城改造出休闲区,新城建设出休闲区,城市从摊大饼,转化成为绿色覆盖、休闲组团发展的花园城市。其中,通过休闲卫星城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形成中心区居民外迁,同时进行旧城改造,形成新的组团,并通过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形成花园城市、组团城市,从而形成大中型城市内部提升及向外扩张,是大型城市升级的最佳路径之一。

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和建制镇,带动性相对于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化模式。

对于本身就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城镇,可依托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特色化发展,形成滨海城镇、滨河城镇、滨湖城镇、冬季度假城镇、夏季度假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等等特色城镇;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民俗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还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城镇的可能性空间大大提升,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旅游发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镇。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需要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寻找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推进旅游城镇化。

不是所有城镇化都必须进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镇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3、旅游综合体模式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城镇化形态——既不是传统的旅游景区,又不是纯粹的住宅社区,也不是建制型城镇,更不是新型农村社区,而是基于城乡之间(可能是城市郊区、也可能是乡村地区、还可能是大景区外围区域)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与土地空间的地块,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旅游的“搬运效应”,将城市的旅游消费力搬运到开发地块,从而带动该地块的土地综合开发,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旅游人口聚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形成旅游休闲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聚落。

旅游综合体以泛旅游产业的整合为根本支撑、以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核心动力、以设施和配套的配置为重要基础、以服务和管理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已经成为广大适宜区域实施“就地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

这也是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的最普及的模式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就是这一模式的主要路径。

旅游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特别好的产业推进价值,主要是使农民找到产业转化依托的同时,可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就地发展产业,形成居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