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在校生到工作四年的一些经历与感悟

 SUN__KIM 2013-04-22

从在校生到工作四年的一些经历与感悟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2013年04月22日 11:04:15 来源:应届生求职网 作者:scottttocs

前言 回 首从学生到工作的这几年,转战外企、民企、国企,一直到机关单位,没有名校生波澜壮阔的求职历程(转战业界顶尖高薪企业,例如高盛、大摩、中金等),但也 算丰富多彩;事业未有所成(至今仍是小兵一个),但也算找到了自己内心所向。谨以此文纪念过去的点滴,同时也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自我介绍 我是国内某211/985院校硕士毕业,计算机专业,男。本科毕业于该校的一个二级学院(性质你懂的)。

本科篇 本 科阶段,对计算机这个行当还真没有什么认识,昏昏噩噩的,也就学了点课本知识,基本没有写过什么代码、完全没有编过什么软件,毕业参加了联通和诺基亚的面 试,都被鄙视得一塌糊涂。(记得联通的面试官问我:你精通数据库?做过什么项目?我说:是啊,就是createtable那些语句嘛,用foxpro建立 过课程、学生、选课几个表的关系……诺基亚的面试官是个老外,从头到尾我就压根没听懂他说了些什么,哼哼哈哈地就结束了整个过程)。

大四的时候母亲的一个 朋友介绍我到一家房地产企业实习,本意是让我和IT人员一起做做单位的网站,可我啥也不会,最后被安排去管理单位内部的bbs,也就是当个超级版主,干了 几天,自己觉得窝囊,请辞了。安慰自己说,读研再慢慢锻炼技术吧。当时对我来说,华为、腾讯、盛大、雅虎这些企业,就跟神一样,励志读研好好锻炼技术,进 入这些大企业。 总结起来,本科阶段基本是废了,也就做了两件有用的事:一是过了4、6级;二是搞定了校本部的研究生。

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有两点感悟: 一 是应该多学学真本事。不管是c、c++、j2ee、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还是系统管理,应该选择一门兴趣,花1-2年时间深入钻研。例如c/c++ /j2ee,可以学习别人的软件,自己学着编写;可以加入开源社区,做几个项目;又比如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可以考几个认证。当让,能找个对口的企业实 习实习、或者有条件的跟着老师做做项目、加入这样那样的开发团队,那就更好了。总之,选定一个方向,获得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书本上的那些只是基础,而且 很多课程一辈子也用不上,更不能当饭吃的。

回想当初,我还认为学完课本知识就可以操社会了,真是无知。我就是吃了这个亏,输在了起跑线上,导致现在在职业 发展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与瓶颈。

二是要掂量一下学校的分量。上面一点说的是你的本事,这一点要说的就是 你的身份,你的敲门砖。毕竟在天朝,别人说你行,你不行也行;别人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这里不是歧视,是说现状。比如二本、三本等朋友,我建议考研,并 且一旦决定了考研,一定要考211/985。国家近日虽然明令禁止招聘歧视非211/985院校考生,但背后的游戏规则是很难改变的。就统计数据来看,研 究生比本科生就业质量高;211/985比非211/985就业质量高。

当然,看到这里,技术能力不强的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深造的朋友,你也不要沮丧,还是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只是说选择面小了些。比如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就不会太要求技术能力,也不会有学校的歧视;也可转行干其他,360行,行行出状元嘛。

研究生篇

读 研的初期,依然是昏昏噩噩的。导师没什么项目,加之本科4年的纸上谈兵,已经让我养成了懒于动手的习惯,技术上仍然是没有什么进展,东一棒子西一棒子地看 书,一年下来,一事无成。看着别人导师的学生欢天喜地地做项目,心理那个急啊!还好利用这一年时间,给自己镀了点东西—加入了学生会、当了副班长、应聘了 党支部副书记,拿了个优秀学生干部的奖状。

研二是转机吧,同寝室的一个兄弟,通过校内bbs信息,应聘到了上海intel开源技术中心实习,那边的面试官 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那位兄弟交代了我需要看哪些书、准备哪些知识,并内部给我推荐了一把,最终我也幸运地过去了。虽然是个没多大技术含量的自动化测试岗 位,但就我的技术水平来看,我已经很满足了。 半年时间,主要学习了linux系统管理及shell脚本 编写相关的知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如果继续实习,应该大有可能留下来,但本着尽量在家乡工作的想法,我还是在实习半年后打道回府了。感觉还是蛮有收获 的,我编程能力不行,至少还有测试这个行当可以干,心里稍稍有底了。

回学校休息了几个月,闲不住,恰逢 华赛(原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吧,最早一批的人员都是华为过去的)缺人,到我们学校批量招实习,凭着第一份实习经验,我顺利地进去了。分岗位的时候, 我对一个管事的说:测试我就不干了,研究生还是应该写写代码。就这样我被分到了研发组,搞存储网络。鉴于内部考试的分数及我的能力水平,我没有分到具体的 开发设计模块,而是接手一个即将去海外销售的同事的模块,维护他原有的代码,完善他的代码,并开展白盒测试。对于一个技术嫩头青来说,这工作并不简单,上 万行的代码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天书;经常听到周边的同事说加班又写了几百行代码,我觉得非常可怕。跟我一起来的一个实习生没干多久,直接申请去测试部了。

我也做得非常辛苦,不过本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还是逐渐挺了下来,4个月时间学了不少东西:深入了解了c语言;linux内核的一些实践;网络套接口 编程知识;tcl脚本;physon的一些基本用法;白盒测试;软件开发流程等等。我的考核从C,到B,再到A。此刻已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日子,按照当时的 状况,干到毕业转正应该不成问题,但内心深处隐隐明白,华为的生活不是我追求的。

其实,直到此刻,我对自己未来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还是非常迷茫的,只是与本科毕业时的想法,已不可同日而语。离开华赛,更多的原因还是厌倦了这种高压忙碌的工作,而不是出于对未来的规划。就这样,我托词说回学校写论文,告别了华赛。 接下来就是找工作的前期准备,总结起来,就是把本科、研究生阶段的重点课程的ppt讲义背了个烂熟,还买了一本《程序员面试宝典》,偶尔在网上搜集一些笔试面试题目来做着玩。根据自身的情况,我也给自己初步定位:不做研发。

由 于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两次实习经验,我很快被阿里巴巴测试团队录取,当年开价8K*15,我非常满意。有了这个不错的保底,找工作的动力变得有所懈怠 了,一直到12月中旬,就只参加了腾讯、百度、中兴的笔试,都在面试阶段由于技术底子薄被鄙视。投了EMC,中金,农总行软开,皆未给笔试机会(果然是要 求更高啊)。 一直到12月底,在学校食堂外面看见了x行软开的宣传海报,试着报了个测试部,误打误撞地 被录取了。笔试就是一些基础知识,面试基本就是谈心。纠结于手头的两个offer,我咨询了一个工作好几年的老同学,他说:一个发展空间大很忙碌,一个稳 定相对轻松。想了想华赛实习的日子,我选择了后者,于次年年后签约,待遇不详。身处一个内陆工科院校,当时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是非常不理解的。 随 后我开始调查银行IT的一些情况,结论是这个领域的确比纯IT更适合我:有事做但不会超负荷;相对稳定且待遇小康。年后,我开始关注本地银行的一些招聘, 想要留在家乡。但事与愿违:浦发当地分行机关已被我无知地拒绝(当时的浦发还没有如今的如日中天之势);农行省分行机关、建行软开早已错过了报名时间;工 行省分行机关笔试失利。最终,我打起铺盖卷,奔赴了沿海某城市的x行软开。

工作篇

在 软开,测试岗位主要靠还是熟悉银行业务流程、靠细心、靠扯皮。技术上会用select语句基本就问题不大了。即便在开发部门,也就是在框架下粘粘代码。在 这种国有背景的单位,你可以苦心进取,虽然见效较慢,但会有回报;你也可以谁也不鸟地混日子,顶多被主管骂几句,没人会开掉你。 有心人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身边的人不乏获得CPA、CFA、FRM等证书之辈。职业前景来看,有跳到其他银行的,有跳到券商的,有转行搞业务的,但跳到纯IT企业的很少。

工 作上有一定的压力,也时不时加加班,但比纯IT企业小很多。压力更多是来自生活,特别是外来人员。如房价、亲朋、文化。排开沿海城市高成本的生活,钱方面 倒还可观,两年后普通员工15-20w不成问题,公积金特别高,自己缴2000,单位缴5000的样子,按国家规定12%就到顶了,我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 运作的。无论是薪资、稳定性、跳槽资本,都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当地高房价的抵触,我在工作1年之后,做出了一个比较武断的决定: 回家吧。期间应聘了xx农信社、xx证券、IBM GDC。农信杳无音讯,xx证券倒是录用了我,但不在老家本地,最后无奈选择了IBM GDC,并向单位提出了辞职申请。现在想想,这一招其实走得很险:IBM在中国已经是日落西山,更别说GDC了,我心里很明白这只是个中转,在这一点上我 是清醒的,但我没有周全考虑到的是,一年的工作经验并不算多,而且GDC的工作内容与软开八竿子搭不上,加之家乡的就业环境也没有沿海好,非应届生很难再 进入软开这样的国有背景企业。

家乡倒是回来了,父母都很高兴,买了房,开始相亲,时不时和朋友聚聚,生 活上倒还算充实。工作上却是一落千丈:拿着缩水至少50%的工资,几乎没有任何福利;干着没有前景的工作,每天就是敲几条命令,跟老外在sametime 上扯扯皮。唯一的“优势”就是清闲:日工作量不超过两小时,每天下午还能出去散一个小时的步。为什么打个双引号?在普通的企业干活,清闲是个双刃剑,清闲 意味着这个公司没什么业务,清闲意味着你学不到东西,清闲是垄断国企、政府机关的福利,而不是一个竞争性企业应该享有的。所以那段时间我其实内心很着急, 在各个网站、论坛搜集各类招聘信息。很长一段时间,结果让我很失望:内陆省份很难再找到一份堪与软开匹敌的工作(大神不要笑话,软开对我辈而言,已算是好 工作了)。

应聘总结如下:某民办高校,软件测试讲师,开价5k,我没去;华为,测试工具开发,让面试,我没去;xx农商行,被鄙视;xx城商行,被鄙 视;xx保险公司,被鄙视。 就这样在GDC呆了大半年,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原软开的一位兄弟告诉 我,他也想回来了,报考了我们这边的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简称国结),已具备笔试资格。我一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网上报了名(毕竟已经从该行出来了,再 回去挺难的,而且该岗位是个业务岗,与计算机毫无关联)。没想到审核通过,让我去笔试。我向原软开的同事求援,要了些单证结算方面的资料,开始突击学习。 笔试不难,就是银行基础知识+英语,很多以前在软开学到的业务知识还用上了。笔试、面试都比较顺利。但事与愿违的是,栽在了体检上。体检前一天与一同报考 的那位兄弟庆贺,还有几个朋友,多喝了几杯,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体检,血压、心电图都不达标。国结其实是个特别适合女孩子的地方,没有揽业务压力,日常工 作单纯轻松,非常稳定,薪资也还过得去。男孩子如果不是特别事业型的,也还算体面凑合。事与愿违,可能是真的与x行无缘吧。

随 后应聘了xx航空,很稳定的一个单位,但打听了一下地面工作人员的待遇,实在太拿不出手了,没去。适合女孩子啊。这里说个小插曲:面试的时候,10个人站 成一排,逐个自我介绍,颇有选秀的架势。面前坐了5,6个领导,也不发问,中间那个大BOSS还抽着香烟,吞云吐雾地品味面前的10个考生,很有土霸王的 气势。 时间就这样一直推移到8月份,在chinahr上看到一启招聘,是中国的卡组织(地球人都知 道)。点进去一看,工作地点居然是家乡所在地,立马报上。本以为已被鄙视,但在两个月后接到了笔试通知。笔试内容就是行测+项目管理。做得不好不差吧。没 报太大希望,确进入了面试。面试的时候简单聊了聊以往的工作经验,拉了拉家常。体检也挺顺利。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去了。当时承诺的年薪是税前12w。其 实进去之后才知道,税后12w都大大不止。当时我算是毕业两年吧,一起应聘成功的一个本科工作8年的,一个硕士毕业四年的,定薪分别是18w和20w,可 想而知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而且,这可是在内陆省份。鉴于保密协议,我就不透露具体数字了。总之,与GDC相比,行业差距巨大啊。

期间我还参加了省考公务员,报考了家乡的一个地税局,通知面试时,我已入职卡组织,所以就没去了。 拿 了钱,就得干活,在GDC混日子混了那么久,突然而来的工作量还真不怎么适应。工作内容也有很大变化:运营管理。运营其实是个很苦逼的活,需要的知识面很 广,做的都是擦屁股、担责任的事,很杂、很乱。比如数据分析、变更管理、风险监控、应急演练等等。出差也很多。不过想想,能重新回到国有金融企业,已算是 幸运了。唯一的隐患就是,我们这批人员是跟总公司签约的,属于长期派驻在老家这边,职位的稳定性与当地的业务的发展有一定关联。如果业务发展不好,虽然这 种企业不会让你直接走人,但有可能收编总部。 当年从软开陆续回来的两个兄弟,一个在国结,一个在华为,也纷纷再次跳槽,一个到了兴业银行分行机关科技处,一个到了建行软开。一个是因为不满意待遇,一个是因为不喜欢华为的生活。

时 隔大半年,我的担心的确变成了现实:大BOSS换了,对家乡这边的业务与合作不太重视,这边大有逐步消亡的感觉。主管说,我们是国有企业,即便业务不存在 了,也不会不管你们,更大的可能是把你们协调到当地分公司。可能是出于性格的原因吧,我不喜欢被动等待的感觉。还是喜欢主动出击:骑驴找马吧,找到合适的 就走;找不到合适的就呆着,反正领导也发话了,虽然不可尽信,但不至于失业,最坏的结果就是去总部工作。于是,我再次开始关注各类招聘。所不同的,这次有 了明确的定位,不再像以往那么迷茫。

第一,我没有家庭负担,父母机关单位退休,女朋友工作也很稳定,房贷也快还清,加之自己对金钱、消费没特别大的欲望, 所以待遇方面,我没有太高的要求。

第二,近年来身体状况大有下滑之势,所以研发类的岗位是不能去的,偶尔加班可以接受,但必须最晚9点前能下班,且保证周 末双休。

第三,年近而立,没精力再像以前那样折腾了,稳定性必须保证,简而言之就是锁定国有大型企业及政府机关。其实在内陆省份,机会本来就少,要找这样 的地方是很难的,大半年下来,也没遇到合适的。期间投了广发省分、浦发客服中心、xx农信、xx农商行、xx证券,都没有成功。一直到国庆后,我报考了我 们的上级单位-----一家金融政府机构的省级机关(估计大伙儿能猜到)。辛劳准备了大概两个月,笔试、面试都很顺利,拿到了offer。

其实内心是很纠 结的,与现在相比,一个钱多,一个也就公务员收入水平;一个辛苦点,一个闲适无压;一个相对稳定,一个绝对稳定;一个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一个升迁缓慢。各 有优劣,实难说谁好谁坏。综合考虑自身现状与性格,最终选择了后者。就这么着吧!

总结工作这几年,有几点感悟:

一 是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男怕入错行,一点都不假。什么样的工作,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大家作为应届生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整个行业,并结合自身 的家庭情况、个人性格做出选择。有些行业门槛比较高,如果你毕业没有进入这个行业,要想再进来,那可就千难万难了,而圈内的人则是跳来跳去,如履平地。当 然,如果您没有选择,那还是先就业再择业为妙。

二是一份有前景的工作,不管工作内容再难、客观条件多么恶劣,都不要轻易跳槽,一定要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 3-5年左右你才算是有点资本。比如我在软开,就是走得太急了,如果多呆两三年,且不说钱能多存三五十万,即便要回家乡,找工作也容易得多。

三是切忌盲目 跳槽,我就是一个反例。工作4年的人了,到现在还是小兵一个。当然,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四是要加强体育锻炼,作息要规律。没有身体,一切都是空谈。

故事到这里也该暂时画个句号了。或许几年后我还会回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新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