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的避险光环缘何“褪色”?

  2013-04-22

过去三个交易日黄金价格的这一累计跌幅仍令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多头更是损失惨重。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这一急跌使地上存金总市值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就蒸发了逾万亿美元。尽管目前国际金价有所企稳,但是黄金长期以来建立的保值避险形象可以说在投资者中已经轰然倒塌。

那么黄金是否已经失去了避险价值呢?通过以下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此次黄金暴跌的内在原因

黄金本身也是大宗商品,价值长期存在泡沫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黄金并非对所有风险事件都有避险功能。黄金本身也是大宗商品,与原油、基本金属等走势存在联动关系。因此当黄金、白银、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远远偏离了其使用价值,作为投资品的定价机制也完全颠覆了经济学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金价下跌,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逆转,黄金开始失去其“避险天堂”的光泽,于是资金重新流入股市等高风险的投资场所,以追求更高回报。现在看来,过去几年,黄金价格的飙升越来越像是泡沫。

黄金一直被视作避险资产,因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美元不断贬值,都导致黄金价格不断飙升。若从1999年最低点251美元/盎司算起,到2011年的最高点1920.78美元/盎司,黄金的价格在12年里竟上涨了7倍之多。

然而,其计价货币美元从最高点120.99到最低点70.66不过贬值40%。根据全球前两大黄金生产商的最新财务报告测算,生产每盎司黄金的现金成本不超过660美元,可见黄金的生产成本和目前国际金价相差甚远。由此可以见,无论从避险作用,还是从生产成本上来看,黄金的价格都已经被严重高估。

此次金价的暴跌掩饰了大宗商品集体价格的下挫,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正是产能过剩和经济紧缩的标志,但从避险的角度来看,黄金暴跌证明市场正在确认美国经济复苏,因此综上所述,恰恰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推动效果不佳,经济危机可能会长期存在。

金融属性致金价暴跌,杠杆交易机制成帮凶

在这波金价下滑行情中,也隐约可看到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蓄意集中卖空的身影。

市场的实际情况是,金融资本利用“升值”或“贬值”的信息,不断调动资金进行投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不仅可以获得赢利机会,而且可以影响市场。

实际上,在每一轮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后,似乎有一双“隐形的手”。知名投资银行美国高盛集团和德意志银行,上周分别下调了黄金2013年均价预期,这两家机构本身就是黄金市场的‘大庄家’,它们的预言为本已摇摇欲坠的黄金市场徒增恐慌。

金市大量恐慌性卖盘的出现,与黄金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机制有关。由于价格突然深度下跌,许多投资者账面处于亏损状态,他们要么必须追加保证金,要么必须减持头寸,否则就会被强制平仓。在看空情绪弥漫的情况下,许多人选择了减仓,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价格的跳水。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融大鳄做空黄金的意图明显。先是高盛发布研报,预测持续了12年的黄金牛市行将终结;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13年2月公布的文件显示,乔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减持了黄金ETF基金持仓元。与此同时,全球最大投资公司贝莱德公司也将所持SPDR黄金信托ETF股份削减了8%。

十分巧合的是,美联储会议纪要被“提前泄密”,透露给投资者一个信号,可能在年内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现货金实际需求减少,也助推金价下跌

对金价的另一个打击来自于亚洲的实物金需求。中国当天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7%,低于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市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打压了投资者情绪。

在世界最大黄金消费市场——印度,近年来黄金需求已经逐渐回归理性,黄金消费已从2011年的986吨下降到去年864吨,降幅达12%,而今年一季度印度的黄金进口又下降了24%至200吨。印度政府去年两次提高黄金进口税,今年1月又再次提高,这些都有效地抑制了黄金消费。

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几年印度黄金进口增加主要是投机的因素,黄金价格下跌必然会对投资者造成冲击,黄金进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央行方面近日也传来了利空消息。上周,塞浦路斯方面传出其央行准备出售黄金的消息。尽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黄金量不大,但黄金交易商担忧欧元区其他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也会跟进,抛售黄金。

投资方向转换,风险偏好上升

近期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上升,美元汇率会随之走高,而国际金价不免受到打击。因为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上涨会加大持其他货币的黄金买家购买黄金的成本。这一因素导致了在全球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时,通过投资黄金寻求避险的投资者反而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同时今年以来美国股市的强劲表现也令投资者,转换了投资方向和风险偏好,投资者可能从黄金市场套现投资回报率更加丰厚的美国股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