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这些问题制约了你的课堂

 wdzajcx 2013-04-22

不要让这些问题制约了你的课堂

1.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是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准确把握并紧扣教学目标施教,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教学目标不仅要清清楚楚地写在教案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呢?对于参与赛事的评委来说,一般从四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看教师的“引”,也就是教师怎样引领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式教学强调以“问题”引领思考,听课者就看“问题”的提出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扣得越紧就离目标越近,扣得越松就离目标越远。二是看教师的“点”,也就是点拨、点评,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思维遇阻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教师的点拨紧扣教学目标,学生的思考交流就会更到位。三是看教师的“结”,也就是在每一个教学活动完成后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总结,这样的总结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四是看教学效果,就是通过学生练习和当堂检测的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而判断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今后出课的教师读了这一段,或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上课的门道?

2.不能恰当把握教学内容。

这种情况在优质课复评中尤为突出。这次复评总共涉及三个年级的题目,如果参赛教师不是教这个年级,或者没有教过这个年级,那么就会出现把握不住教学进度的问题。有的讲到下一课时的内容、有的讲了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有的涉及更高年级的内容,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奇怪,细想起来还是奇怪。这次复评都是提前4天公布课题,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参赛老师充分的准备时间,把参赛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如果参赛老师注重研究的话,用四天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应该不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如果参赛老师所在单位注重研究的话,就会组织骨干教师来和参赛教师一起研究,共同提高,岂不是好事?也将我们美好的初衷落到了实处!看来,参赛教师和其所在的单位都没有正确理解我们的意图啊!

3.课前准备不充分。

大家知道,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前准备从大处说就是备课,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预设、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等,固然都很重要,不在这里赘述。我重点从小处说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在活动中有老师说:“不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没法准备学具,所以就没准备,只能这样上课了。”于是,有的老师在需要学生动手的地方就模糊过去了;有的老师只发给部分学生学具,其他学生只能做“陪练”。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对这种情况我们感悟出这么几种不良的心态:一是对比赛的态度不够端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比赛肯定难以上出好课;二是缺乏对待学生的责任心,虽然是借班上课,也应该对学生负责;三是这样的老师平日上课恐怕就很随意,没有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都要进行反思,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应该考虑全面一些,尽力避免给老师们造成不应有的困难;作为学校来说,应该把课前准备(包括教具、学具)作为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来抓,长期坚持,引导老师形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从工作责任心的角度进行反思,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克服困难搞好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果这样想,即使提前不知道所用班级有多少学生,那么多准备一些又有何妨?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高效课堂的显性特征在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学习,而最为显著的在于合作学习。综观听课情况,合作学习还没有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还不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只是停留在同桌讨论讨论,或者前后桌讨论讨论,这只能说是浅层次的合作学习,因为在小组成员的组成、合作学习的时机等方面都是随机的,更何况小组成员之间根本没有明确的分工,所以其合作学习的效益就会大大折扣。要深入研究并开展合作学习,本人推荐大家学习一本书——原山东省教科所所长王坦著《合作学习》。

5.互动交流仍然停留在单向或双向交流阶段。

目前的课堂虽然比以前活泼了、热闹了,互动的场面多了,但是,静下心来捋一捋就会发现,所谓的互动还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互动还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很少有学生与老师争论,如果没有争论还算什么互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想一想,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有几个学生听出问题能及时参与辩论或者争论?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在语文课上指名朗读课文后,有学生能举手报告反应读错的地方,而在语文课的其它环节,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就几乎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大家可以将这个问题与合作学习一起来研究,或许会有大突破?

6.评价不着边际。

综观听课情况,大而无当、空洞乏物的评价语比比皆是,诸如“回答的很棒!”“他表现非常好!”等等,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长此以往只会给学生造成哗众取宠的不良心态。一般来说,对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评价,因为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活动,学生的关注点在于知识点,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最好扣着知识点评价,比如“他对……回答得很清楚。”“他有理有据地说出了……”等等,最不适宜的是“回答的很棒!”之类的评语。而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行为品质,则应该直接就着他的做法来表扬,让被表扬的学生和听的学生都知道哪方面做的好,这样的评价就有了实际意义。

7.多媒体仅为作秀而用。

首先应该认识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正是大势所趋。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这得看怎么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纯粹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本来是简单的口算题,用卡片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多练,而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摘苹果的情景,在2分多钟的时间里只练了6道口算题,显然,这样使用多媒体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

8.延时下课。

即所谓的“拖堂”,这是一种极其不良的做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出现延时下课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几个问题:一是教师上课完全是在演示教案,因为教案中设计了这些内容,如果不演示出来就觉得没完成任务;二是教学设计不充分,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恰当;三是课堂调控能力差,对于教学进程不能视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四是缺乏应有的尊重意识,缺乏对学生的尊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的时间,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缺乏对下一节上课老师的尊重,“影响你的侯课时间没商量”;五是缺乏时间观念,小学阶段一节课40分钟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国家课程实施纲要中规定的,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再说,这些年各级优质课比赛中约定俗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教师延时下课不能超过2分钟,否则就要影响评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9.教案不规范。

教案是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学具所花费心血的结晶,是教师上课所需要遵循的基本流程,是师生课堂互动表演的脚本。教师上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遵循或依赖教案,但是不等于说不需要教案,这是“有”与“无”的关系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用的是“ 有”,是可用的教案内容,不用的是“无”,是教案中字里行间的“无”,也就是教师在长期积累中攒下的“有”。这几次比赛活动都要求同时提供教案,但是从提交的教案来看,目标不恰当、格式不规范、流程不顺畅、表达不严谨、意图不明确的现象十分严重。青岛市教研室在全市推行的教案撰写格式值得老师们好好学习,这就是“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我市教研室在多次教研活动中转发的教案都是规范的案例,大家可以参照学习。

10.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从上课情况看,主要表现在学科知识的深度探讨往往出现偏差,不敢扩展开来。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们加强学习,不仅学习小学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而且要广为拓展,“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应该是永恒的真理。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努力为自己充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