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莱黑猪的生物学特性
1.1 抗逆性强。由于莱芜猪产区莱芜市当时的自然环境较差,农牧业水平较低,饲料贫乏,交通闭塞,这锻炼了莱芜猪顽强的生命力,鲁莱黑猪继承了莱芜猪这一遗传性能,对粗放的饲养管理,有良好的适应性。
1.2 繁殖力高。鲁莱黑猪繁殖力高、杂交优势明显,比莱芜猪有较大幅度提高(P<0.01)。初经产繁殖成绩与莱芜猪基本相平(P>0.05)。六世代鲁莱黑猪核心群经产产仔数14.60头,产活仔13.30头,60日龄断奶头数12.60头,60日龄断奶窝重205.23kg。产仔数、产活仔数、60日龄育成头数、育成窝重的变异系数逐步减小,遗传性能稳定。详见表4。
1.3 性成熟早。鲁莱黑猪性成熟早,公猪3-4月龄即可出现爬跨现象,8月龄以后可进行配种;母猪4-6月龄有发情表现,8月龄可进行配种。
1.4 适应性强,耐粗放。鲁莱黑猪继承了莱芜猪的适应性强、耐粗放等特点,对较差的饲养环境、粗饲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易于饲养和管理,适于山区、饲草贫瘠等地区养殖。
1.5 肉质鲜美。鲁莱黑猪肌内脂肪含量高(平均6.27%),并且分布均匀,使得肉质细嫩多汁、鲜美,这种肌内脂肪中含有多量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改变了肉的风味,另一方面由于多量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在心血管、体组织和脑组织的沉积,可大大降低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和脑部血管破裂(脑溢血)发生的机率。是我国生产优质肉猪的首选品种资源。
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曾永庆博士,对42头鲁莱黑猪的肉质进行测定。详见表1
表1 鲁莱黑猪肉质理化特性 单位:%
N |
CS |
MS |
PH |
LW |
CM |
SF |
DM |
CF |
CP |
CA |
42 |
3.00±
0.41 |
3.63±
0.63 |
6.15±
0.47 |
15.26±
5.96 |
67.03±
3.33 |
3.71±
0.79 |
29.56±
2.71 |
6.27±
1.54 |
20.32±
0.74 |
1.04±
0.02 |
注:CS肉色评分,MS大理石纹评分,PH酸度值, LW失水率,CM熟肉率,SF剪切值,DM干物质含量,CP粗蛋白含量,CF粗脂肪含量,CA矿物质含量。
1.6 杂交优势明显。鲁莱黑猪经过近10年的培育、选育,形成了一个杂交优势明显,遗传稳定的新品种,与国外瘦肉型猪杂交筛选的商品猪平均日增重750克,料重比3.0:1,胴体瘦肉率61%,屠宰率72%,平均背膘厚2.5cm,眼肌面积40cm2,肌内脂肪含量3.5%,氟烷敏感基因型猪发生率为0。
以鲁莱黑猪母本与大约克杂交,然后分别再用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长白等国外瘦肉型猪杂交,供给7个组合,每个组合4头,分别进行配合力测定、肉质测定。详见表2、表3
表2 鲁莱黑猪配合力测定结果 单位:g、%、cm2
组合 |
测定头数 |
日增重 |
料重比 |
屠宰率 |
眼肌面积 |
后腿比例 |
瘦肉率 |
汉杜大鲁莱 |
4 |
765.93±23.56 |
2.91±0.14 |
75.85±0.50 |
47.80±1.46 |
32.88±1.01 |
61.92±1.70 |
杜皮大鲁莱 |
4 |
746.12±20.67 |
2.95±0.03 |
75.59±0.94 |
44.14±2.13 |
32.75±0.85 |
61.45±4.11 |
长大大鲁莱 |
4 |
740.38±23.82 |
3.00±0.07 |
75.28±0.68 |
42.10±1.95 |
32.43±0.64 |
60.57±3.76 |
汉大鲁莱 |
4 |
737.79±21.58 |
3.02±0.03 |
77.70±0.39 |
43.91±2.37 |
32.33±0.49 |
59.99±0.91 |
杜大鲁莱 |
4 |
729.64±10.65 |
3.09±0.31 |
75.22±0.60 |
38.98±2.42 |
32.68±0.54 |
58.93±1.49 |
长大鲁莱 |
4 |
702.35±18.37 |
3.10±0.09 |
75.48±0.65 |
39.57±2.31 |
32.14±0.58 |
58.64±1.29 |
大鲁莱 |
4 |
610.12±28.30 |
3.29±0.05 |
75.38±1.48 |
28.47±2.86 |
28.81±0.86 |
53.13±0.74 |
表3 不同组合肉质测定结果 单位:%
组合 |
N |
PH值 |
肉色 |
大理石纹 |
失水率 |
熟肉率 |
大鲁莱 |
4 |
6.04 |
3.34 |
2.75 |
7.45 |
65.27 |
汉杜大鲁莱 |
4 |
6.13 |
3.25 |
3.00 |
5.49 |
77.45 |
杜皮大鲁莱 |
4 |
6.30 |
3.38 |
3.13 |
5.90 |
70.38 |
长大大鲁莱 |
4 |
6.30 |
3.00 |
3.25 |
6.60 |
73.30 |
汉大鲁莱 |
4 |
6.20 |
3.25 |
3.25 |
5.40 |
76.55 |
杜大鲁莱 |
4 |
6.25 |
3.00 |
3.00 |
13.95 |
69.58 |
长大鲁莱 |
4 |
6.60 |
3.13 |
3.13 |
14.92 |
72.88 |
注:以鲁莱黑猪作母本的配套系肉质品质良好,各组合普遍具有肉色好,大理石纹评分高的特性,但由于某些组合失水率过高,故而评分较低。
2、鲁莱黑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1 鲁莱黑猪的营养需求
由于鲁莱黑猪适应性强、耐粗放的生物学特性,用杜洛克与鲁莱黑猪杂交,或鲁莱黑猪自繁自养生产高档特色肉猪,在自然的条件下、利用无污染、绿色饲料进行饲喂生产。
表4 鲁莱黑猪饲养标准 单位:%、MJ、kg
类别 |
阶段 |
每公斤料含 |
日采食风干料量 |
消化能 |
粗蛋白 |
钙 |
磷 |
食盐 |
仔猪 |
哺乳期 |
12.96 |
19 |
0.65 |
0.55 |
0.35 |
0.50 |
后备公猪 |
前 期(2~6月龄) |
12.33 |
16 |
0.72 |
0.58 |
0.48 |
1.35 |
后 期(7~8月龄) |
11.70 |
15 |
0.81 |
0.65 |
0.50 |
1.60 |
后备母猪 |
前 期(2~6月龄) |
11.70 |
15 |
0.53 |
0.42 |
0.44 |
1.60 |
后 期(7~8月龄) |
11.29 |
14 |
0.64 |
0.50 |
0.50 |
2.00 |
种公猪 |
非配种期 |
10.45 |
12 |
0.66 |
0.53 |
0.42 |
1.90 |
配种期 |
12.54 |
16 |
0.60 |
0.48 |
0.38 |
2.40 |
种母猪 |
妊娠前期 |
10.03 |
10 |
0.57 |
0.45 |
0.36 |
2.20 |
妊娠后期 |
10.45 |
11 |
0.58 |
0.47 |
0.33 |
2.10 |
哺乳期 |
12.54 |
17 |
0.75 |
0.50 |
0.50 |
4.00 |
育肥猪 |
前 期(15~60kg) |
12.54 |
17 |
0.56 |
0.44 |
0.40 |
1.80 |
后 期(61~90kg) |
12.12 |
16 |
0.52 |
0.42 |
0.33 |
2.50 |
注:哺乳仔猪日采食风干料量是指28~75日龄平均采食量。
2.2 鲁莱黑猪生长发育
鲁莱黑猪是培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其生长发育规律跟国外猪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猪群的群体测定各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下。
表5 鲁莱黑猪生长发育成绩统计表
性别 |
2月龄 |
N |
6月龄 |
N |
24月龄 |
N 体 重(kg) |
体重(kg) 体长(cm) 胸围(cm) |
体重(kg) 体长(cm) 胸围(cm) |
♂ 124 15.50±1.00 118 68.24±1.87 102.33±1.14 89.03±1.25 115 130.45±1.64 128.23±1.25 119.37±1.15
♀ 148 15.10±0.98 141 60.23±1.97 103.15±0.94 85.80±1.52 138 147.53±1.41 134.48±1.34 121.89±1.54 |
2.3 鲁莱黑猪繁殖性能
鲁莱黑猪母猪的乳头为5-6对。在4月龄左右开始第一次发情,一般在8月龄、体重在80kg左右时初配。发情周期为18-22天,发情持续期为3-5天。经产产仔数14.6头、产活仔13.3头,出生个体重1.2kg左右,60日龄断奶窝重205kg。详见表6
表6 鲁莱黑猪核心群繁殖性能结果表 单位: kg、%、头
产 次 |
统计窝数 |
产仔数 |
产活仔数 |
60日龄育成头数 |
60日龄育成窝重 |
|
C.V. |
|
C.V. |
|
C.V. |
|
C.V. |
初 产 |
39 |
12.20 |
13.3 |
11.30 |
14.9 |
10.53 |
16.6 |
136.46 |
16.4 |
经 产 |
53 |
14.60 |
11.9 |
13.30 |
14.2 |
12.60 |
11.55 |
205.23 |
8.19 |
注:
为平均数、C.V.为变异系数。
3、小结
今后我们在加鲁莱黑猪本品种选育的同时,通过自繁自养和同国外猪杂交,在无公害的自然条件下饲养,发展高档特色肉猪和优质肉猪生产,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鲁莱黑猪种质资源优势,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整合畜牧科技资源,搭建鲁莱黑猪研发平台,突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高产、高效、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培植壮大鲁莱黑猪特色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特色的发展途径。
莱芜猪饲养管理技术
一、母猪饲养管理
1.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本场选用LM1饲料,日喂2次,每头每天喂1.5~2.0kg精料,添加15%已经发酵好的青绿饲料和草粉,保持8成膘,配种前1周采取突击补饲,提高饲喂量至2.5kg,有助于增加排卵、提高产仔数。后备猪5~6头为一栏,不可与成年猪混群。
(2)后备母猪配种时间:6~7月龄,体重60kg为宜
2. 妊娠前期母猪饲养管理(配种-配后80天)
(1)配种后立即把喂料量减到每头每天1.5kg,并改喂怀孕前期料LM2,日喂2次,添加30%已经发酵好的青绿饲料和草粉。
(2)根据母猪大小、强弱及膘情安排圈舍,配后7~30天不可赶动或混群。
3. 妊娠后期母猪饲养管理(80天-产仔)
(1)调整饲喂量至每头每天 1.5~2.0kg,并改喂怀孕后期料饲料LM3,日喂2次,并添加20%已经发酵好的青绿饲料和草粉,产前2天进行限饲,只饲喂麸子和清水。
(2)将体况、预产期接近的4~5头母猪归为一栏。要保持圈舍卫生、干燥、通风良好,每天上下午各打扫一次圈舍,平常认真训练母猪定点排粪尿,对非排粪区的粪尿,要及时清扫。每周喷雾消毒一次。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严禁粗暴对待母猪,防滑、防流产。不可用发霉、变质、冰冻和刺激性的饲料。在预产期前一周将母猪调入产房。
4.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1)产后2天以内进行限饲,只饲喂麸子和清水。
(2)2天后逐渐调整饲喂量至每头每天 2.0~2.5kg,并改喂哺乳期母猪料LM4,日喂2次,并添10% 已经发酵好的青绿饲料和草粉。断奶前5天开始减料,到35天断奶时,每头每日喂量减至2.0 kg
5.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1)断奶后的母猪可根据膘情分群饲养,并改喂LM1饲料,日喂2次,每头每天喂1.5~2.0kg精料,添加15%已经发酵好的青绿饲料和草粉,对瘦弱的猪要单独补饲复壮。每圈4~5头。
(2)认真观察母猪发情表现,掌握好发情规律,严防漏配,每日早、中、晚三次寻查发情猪只,并做好标记。
二、公猪饲养管理
(1)后备公猪(7月龄之前),本厂选用LM2,日喂2次,饲喂量以猪体重的4%为宜,4~5头一圏饲养。
(2)基础公猪单栏饲养,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合理运动,有条件时每周安排2~3次驱赶运动。进行限制饲养。本场选用哺乳期母猪料LM4,日喂2次,每头每天喂2.0~2.5公斤。每餐不要喂得过饱,以免猪饱食贪睡,不愿运动造成过肥。喂食前后1小时以内,不得配种。
(2)公猪使用方法:公猪达7~8月龄、体重60~70kg,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将后备公猪放在配种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隔离栏观摩、学习配种方法;第一次配种时,公母大小比例要合理,母猪发情状态要好,不让母猪爬跨新公猪,以免影响公猪配种的主动性,正在交配时不能推公猪,更不能打公猪。7~10月龄公猪每周配种1~2次,10~12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3~4次。12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5~6次。
(3)母猪配种顺序,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按刚断奶母猪、复配母猪、后备母猪、难配母猪的顺序进行。
(4)配种间隔:
①初产母猪:当日发情,次日起配第一次,随后每间隔8-12小时配第二、三次,一般来说,两日内配完;个别的三日内配完。
②经产母猪:上午发情,下午配第一次,次日上配第二次;下午发情,次日早配第一次,第三日上午配第二次,经产母猪两日内配完。断奶后发情较迟(七天以上)的母猪及复发情的母猪,要早配(发情即配)。
(5)公猪舍的地面要清洁、干燥、具有较好的磨擦力,防止公母猪肢蹄滑伤。
(6)防止公猪热应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天气炎热时应选择在早晚较凉爽时配种,并适当减少使用次数。
(7)定期驱虫,及时清除公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三、出生及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1)仔猪出生后一小时内保证吃上初乳;第二天补铁、称重、打耳号、记录;三日内要固定好奶头、做好寄养工作;第三天开始训练饮水,7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可先往嘴里塞几粒料诱食,小料槽清洗消毒后才能用,补料时少给勤添,保证饲料新鲜;料型为颗粒型乳猪料,自由采食,每天净槽一次。
(2)不留种用的小公猪7~8日龄去势,母猪30日龄去势;保证圈舍清洁,及时清除补料槽内的粪便;保持舍内干燥和仔猪适宜的温度。
(3)对仔猪要勤观察,包括采食活动、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哺乳仔猪产后35日龄断奶,母猪先调走,仔猪留原圈3~7天后再转出。
四、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1)刚断奶转过来的乳猪,限制性饲喂一周左右的乳猪料,每天每头的喂料量160克左右即可,不可让它们吃的过饱,以防拉痢;然后,用乳猪料和育成料混合饲喂,并逐渐增大育成料的比例,到第10~15天,全部换成育成料(全Ⅰ),精料量为猪体重的3%,并添加发酵的青绿饲料至猪吃到9成饱,少喂勤添,每天添料4次,充足饮水。
(2)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VC、电解多维,等。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强力霉素、利高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等。一周后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3)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4)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
(5)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6)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7)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
(8)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五、育肥猪饲养管理
(1)30kg转入育肥舍,合理分群,密度适中,最好是原窝育肥,如果要不同窝合并,应尽量把强弱、体重基本一致的猪放在一栏,每栏8~10头。
(2)新转入的猪喂一周原育成料,然后,用育成料和育肥前期料混合喂之,用3天的时间逐渐由育成料过渡到育肥期料。具体饲喂程序为:
①30-60kg,饲喂育肥前期料(全Ⅱ),精料量为猪体重的3%,并添加发酵的青绿饲料至猪吃到9成饱;
②60kg-80 kg,开始喂育肥后期料(全Ⅲ),精料量为猪体重的2.5%,并添加发酵的青绿饲料至猪吃到9成饱;
③ 80 kg—出栏,喂育肥后期料(全Ⅳ),精料量为猪体重的2.5%,并添加发酵的青绿饲料至猪吃到9成饱。
育肥猪一律采用自由采食,保证饮水充足,料槽应每日清理一次,以防压积变质。
(3)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保持走道和圈舍的卫生;每周喷雾消毒一次。
(4)肥猪出栏后,应及时清洗圈舍,经火碱消毒48小时后,方可重新装猪。
莱芜猪营养标准
莱 芜 猪 营 养 标 准(kg,MJ,%)
项目 |
后备公猪 |
后备母猪 |
种公猪 |
种母猪 |
仔猪(断奶-30kg) |
育肥猪 |
前期 |
后期 |
前期 |
后期 |
非配种期 |
配种期 |
妊娠前期 |
妊娠后期 |
哺乳期 |
30-60kg |
60-80kg |
80kg-出栏 |
每千克料含 |
消化能 |
12.3 |
11.7 |
11.7 |
11.3 |
10.5 |
12.5 |
10.0 |
10.5 |
12.5 |
13.0 |
12.5 |
13.0 |
16 |
粗蛋白 |
16 |
15 |
15 |
14 |
12 |
16 |
10 |
11 |
17 |
17 |
16 |
14 |
11 |
钙 |
0.72 |
0.81 |
0.53 |
0.64 |
0.66 |
0.60 |
0.57 |
0.58 |
0.75 |
0.65 |
0.62 |
0.55 |
0.48 |
磷 |
0.58 |
0.65 |
0.42 |
0.50 |
0.53 |
0.48 |
0.45 |
0.47 |
0.50 |
0.55 |
0.51 |
0.43 |
0.39 |
赖AA |
0.57 |
0.57 |
0.61 |
0.66 |
0.42 |
0.57 |
0.35 |
0.36 |
0.60 |
0.78 |
0.72 |
1.0 |
1.3 |
日采食风干料量 |
1.35 |
1.60 |
1.60 |
2.00 |
1.90 |
2.40 |
2.20 |
2.10 |
4..00 |
1..6 |
1..8 |
2.5 |
3.1 |
VE加倍 |
饲料主要成分组成:
母猪料原料:玉米、豆柏、次粉、麸皮、鱼粉等
断奶仔猪及育肥猪料原料:玉米、豆柏、谷糠、次粉、花生柏、麸皮、大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