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雅通讯员郑海斌文/图)“上次医生嘱咐我日常要注意运动,最近我膝关节肿痛,还是坚持饭后步行一小时……”4月14日上午,在百姓中医大讲堂现场,一名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六旬依姆,向省人民医院骨伤科卢心宇主任医师咨询说。卢医生还没听完,就觉得不对劲,该患者很可能是处于急性发作期,应该制动休息,连续长时间的步行反而会加重症状。
“膝骨性关节炎(K0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80岁的人群则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卢心宇介绍,此病若加以重视,提前预防、恰当适量的锻炼,就可以减缓其发展,减少痛苦。但很多患者对于运动存在认识误区。
卢心宇介绍,骨关节炎在全身大小关节均可累及,好发于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如膝关节、脊柱、髋关节及踝关节等。而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复杂、负重最多的关节,这导致其成为临床骨关节炎最易受累的部位。
据介绍,关节软骨与其他组织不同,缺乏血管,没有神经支配,虽然有代谢活动,但其修复能力有限,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正常状态。
“骨关节炎应尽早治疗,如治疗得当,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卢心宇提醒,运动不仅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亦是预防方法。不过,这个“运动处方”强调个性化,应根据患者各自的生理特点,评估、监测身体状况,制定安全、有效、适应性强、持之以恒的“运动处方”。
对于运动,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部分患者往往因为关节疼痛,不想动、不能动,因“痛”不“动”。相反有不少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为,必须锻炼才能保持关节功能,甚至有人认为年纪大了活动减少才引起疾病,越痛越要活动。
“其实上述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卢心宇提醒,长期卧床、关节制动可导致关节僵硬、肌力减退及骨质疏松,进一步导致关节软骨的损害。不当及过度的锻炼反而加速关节软骨退变及损伤。
卢心宇说,避免不当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如长久站、跪、蹲、跑、跳、爬楼梯、登山、保持不良姿势等。同时要避免外伤、受凉受潮等,女性不宜穿高于1.5英寸(近4厘米)的高跟鞋。
本期百姓中医大讲堂,卢心宇主任医师还跟大家谈了其他很多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东快网(www.dnkb.com.cn)“视频中心”观看百姓中医大讲堂的相关视频。
做一做关节自我测试
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有一系列的症状,早期的疼痛发生在关节过度活动后,休息可缓解;或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活动后消失,负重和活动多时加重;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疼痛多为钝痛、针刺样疼痛或关节酸胀感。有时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膝关节在清晨或坐卧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有僵硬感,僵硬的时间较短,一般持续5-15分钟,多小于30分钟,稍活动后就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关节摩擦音(感),即膝关节屈伸时会听到“咔吧、咔吧”的弹响和摩擦感。
膝骨性关节炎还会引起关节乏力、活动障碍、跛行、肌肉萎缩、膝内外翻等畸形。
如果出现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应及时前去医院进行检查,别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
膝骨性关节炎“运动处方”
肌力锻炼:
1.股四头肌收缩。
2.直腿抬高。
3.侧卧位下肢外展运动。
4.膝关节内收运动:膝关节伸展位,两大腿间放一皮球,用力夹皮球保持5秒,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5.俯卧位下肢后伸运动:俯卧位膝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后伸,在空中保持5秒然后放下。
6.大腿后侧肌群的牵张运动:直腿坐在床上,髋关节略外展,伸展背部肌肉并用双手去触一侧足或以胸部贴向大腿。
7.五点、三点运动法:仰卧位,双足踩在床面上用背部和双足支撑,尽力抬起腰部和臀部。
膝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有主动与被动训练。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以减轻关节的负重,如坐在床边摆动小腿,屈伸关节;躺在床上抬起下肢做蹬自行车运动等。如关节活动障碍明显,可利用康复器械进行关节连续被动运动(CPM)训练,或让他人帮助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
有氧运动: 如游泳、快步行走等。
注意事项:膝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活动会加重疼痛及局部炎症,此时应注意休息,采取坐位或卧位。疼痛减轻后可在非负重情况下做屈伸活动、四头肌锻炼等。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肌力训练。以锻炼后不引起关节疼痛、不适为度。
膝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应根据情况循序渐进,每次应在达到当时的最大可能范围后稍用力,使其略为超出,轻度痛感为度,切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