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 少林佛汉拳系列之传统武术

 影剧专题收藏 2013-04-23
 
 
 
 
 
 
佛汉拳亦称“佛汉捶”,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佛汉拳惯于施展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等技法,运用名暗柔硬功,强调闪身贴近,挨身肩靠,转身背撞,拧腰胯打,讲究呼吸得法,力从腰发,摇身加晃膀,动动带身法。以敏捷为主,低进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运用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体现一个“整”字,在技击中强调以变应变,滚打巧拿,讲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灵,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佛汉拳以徒手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对打为主要形式,强调实用,动作精巧紧凑,敏捷灵变,刚柔相济,练功练拳,二者兼能,互为致用。 功法有铁把功,回拉转,五龙出洞,保守式。
少林佛汉拳为明末清初(清雍正13年),少林寺因天地会反清复明之故遭焚。少林寺南院武僧光明大师(俗名:徐修文)流落至今山东东明县码头乡(原河南长垣县杜家集),所传之少林功夫。 相传徐师为少林寺南院(罗汉堂)之护寺武僧,身怀绝技,故所传武功以功夫见长。以擒拿对练、实战为主,辅以硬功。 佛汉拳全部是两人对练套路,共24路对打捶。分上、中、下三盘。从八个门头,变出24式;24式再变成72手;还有36腿,共108式。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边破边打,变化甚多。目前流行的佛汉拳有大架、小架之分,但主要是身法不同,其它大同小异。大架佛汉拳舒展大方,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小架佛汉拳小巧紧凑,步活身灵,手法善变。佛汉拳有这与少林拳其他拳派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佛汉拳传承至今日已是八代:徐修文——贾云路——宋金榜、贾二财、张盼——宋全福、张浩温——魏仁芳、陈永汉、闫留阁、张源昆、胡德兴、杜志辰——刘卫东、李义军、陈洪元、胡庆原、陈翰臣、刘盼军等(1——6代)。赵建国、张明选、刘道衡、李海民、刘建伟、于保泉、邢俊立、佘为民、 宋保忠、张海鹏、魏建民、贺永发、聂孟军、魏永华——杨艳伟等等(7——8代)。1996年,本着继承、挖掘、发扬少林传统拳术,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授意下,少林寺武僧团总教头释果松返山东东明请回了受业恩师——刘卫东,在少林寺拳法学院传授少林绝艺——少林佛汉拳。才使少林佛汉拳又放异彩——重回故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