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教育,自我做起!第八周周总(4.15-4.21)

 hnrnlmh 2013-04-23

行为教育,自我做起!  

第八周周总(4.15-4.21

一、      这周我要感谢的人

1、         感谢121组组员吴臣心带领大家进行小组讨论

这周是121组组员第一次带领大家进行的小组讨论,由于组织者课下做的准备工作很从分,周到(笔记纸整整记了几大张的笔记哦~)。所以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中组织者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讨论话题,其中一个话题主旨是:人的焦虑问题的产生和原因。在这方面的分析也可谓是达到了专业的水平,提到了很多专业词汇哦~

另外还有一个主旨是:人生目标的规划问题。不过由于时间等各方面原因就没有进行正常的讨论。不过针对这一点我也想在这里谈谈自己多讨论课的看法:

目前我们的小组讨论从上学期的探讨、摸索时期的“讨论模式”,再到这学期的进行的一轮“改革”变为“分享模式”。其中的核心点就是:让大家培养成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觉知力和判断力。然而至于我们讨论课的内容、话题也就变得无关轻重了,只是在通往“道”(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路上的一种“术”(方法、道路)而已,所以我们“量”上不求多,但求“精”和“深”,同时也不求“术”上的“新”,但要追求“道”上的“新”(同一个话题,用于不同方面的讨论有不同的见解和深度。)。以上就是我对我们目前讨论小组讨论内容的一点看法,同时在我们121小组讨论课上,我也会尽可能多的去践行我上面所说的内容的。

呵呵,在这里与似乎有点跑偏了哦~现在回到正题:这次由组员引导的讨论课效果比我当初第一次带领小组讨论课时不知好了好少倍哦(呵呵,自己想想刚带小组讨论课的时候,也就是大家找个公共时间唠唠嗑,谈谈心之类的,根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内容,大家讨论之后也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只当是来放松放松心情罢了),所以在这里真心的感谢组员吴臣心为大家的真心付出,引导大家进行讨轮,同时也希望以后能够再接再厉,我们大家在一切共同努力,一起进步!

2、         感谢一个博友在我辟谷期间对我的关心,给我找了相关博文进行辟谷参考

这周在辟谷期间,自己本来没有做太多的辟谷准备(心理,常识)工作,只是简单地准备一点辟谷用的食物,看了几篇有关辟谷的文章罢了。

另外每天都坚持写辟谷日记,以记录身体在辟谷期间出现的各方面的症状,以备以后或别人辟谷借鉴、参考之用。可是令我意外的是,就在写了辟谷日记的前两天,有个好心的博友就给我发来了小纸条,向我询问了一些有关我在辟谷日记中提到了一些情况然后又很热心给我推荐了有关辟谷相关博文,在在这其中让我对辟谷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我在辟谷当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的作用。比如说,辟谷期间应该适当地运动,但不要过于劳累;适当补充水分,稍微加点盐等等还有一些关于辟谷之后的复食的相关情况,很是受益。所以在这里要感谢这位博友的热心帮助,让我在辟谷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心、放心的去辟谷以及后期的复食过程……

3、         感谢二杰的周总博文,让我经验到自己的觉知力的存在

二杰在周总博文里面提到了自己对“木桶原理”的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自己在看了(审)他的博文之后就不自觉的提出了(问)自己的看法,木桶原理真的就对吗?真的就适合各个方面吗?经过一番斟酌之后发现是有漏洞的:

1、         在木桶原理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木桶中的最短板决定的,但是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在木桶水平放置的前体下。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考的方法呢?比如说:当木桶中有短板出现时,我们可以把木桶倾斜一下,不就是可以提高木桶的成水量了么?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所以说,在木桶中出现短板的时候,提高短板的高度(方法)并不是唯一能提高木桶盛水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2、         木桶原理的适应范围是很有限的,我们不要拿某一种标准、典范、价值观来局限住我们的思维。

比如说,木桶原理可能在适用于我们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方面是比较适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轻易的体会到自己(木桶)的缺点(短板),然后可以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不足(短板)以促使自己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好地提高,做一个各方面都更加完美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方面呢,可能这个原理就有点不太适合了。比如说,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根据这个原理的话,可能我们就要尽其一生努力去学习提高这360行(现在时代保守估计3600行都不止吧……)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能力,并且都要达到精英水平,以至于使我们这个木桶中的盛水量达到最大值。我想问,在这里这个原理还适合吗?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句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确是无穷无尽的,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知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精神疲惫而不可得。如果是这样的,岂不是离开我们想要提高自我的本意了吗?

当然,可能我们都不会这么傻,这都不会追求这360行,行行精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其不是这样做的呢?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已经走进了这样的歧途。

同时我在这里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要说明我们做很多事情都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被以往的经验,单一的价值观念迷倒我们的思考。我们也许应该以自己或团队利益最大化为宗旨,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才是王道,说和做事有很大差别的!

4、         感谢女子幸福课的学员的无私分享

这两周《女子幸福培训课》开班了,虽然自己未能亲临现场和大家进行交流和听校长讲课。但是通过培训课学员中的培训日记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说:知道了女人和男人分别是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优秀的和吸引对方的;男人眼中的好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女人天天又都在想些什么乌七八糟的问题,目的是什么;女人除了自己的漂亮的外表之外,怎样才能长久的保持自己的魅力所在…..

所以,感谢幸福课的学员的无私分享,让我这个还未进入恋爱关系的大男孩对男女关系又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认识!

5、         感谢《家园》和《天地玄黄》的视频导演

《家园》这部影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地球经过了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洪水、地震、疾病不断地爆发等等一桩桩事件在最近有人类的20万年来接连的频频发生,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人类以及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明天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不得不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人类到底在这20万年以来都做了些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

同时,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最终才拍成此片。所以感谢这位导演和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才使得局内的人,看到自己真实的面貌。

 《天地玄黄》这部影片全片没有台词,主要记录了地球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到了人类的手中就变得异常的复杂。影片的镜头开始的时候就展现了一个猴子在泡温泉,眼神宁静祥和自然。紧接着就到了一些信仰宗教的人那里为了最求同样的东西(安静、祥和美满的生活),却花费了点力气用来祈祷,膜拜等等之类的。到了最后影片谈到城里人花费了更大的力量(努力的赚钱,结婚,买车、买房、群里、地位等等)去追求相同的东西。

   通过这三方面的对比,可以想象现代的大都市的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荒唐、可笑。一只猴子就可以简单的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情,到了有宗教信仰的人那里,到了现代大都市的“文明人”人那里,都变得异常复杂。向他们那样的急躁,不安,不识本心,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会快乐吗,有可能会过上真正的幸福的生活吗?我也许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说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以为比猴子聪明百倍的人类,绕了一大圈,居然把骨子里面的东西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悲!

    同时也感谢《天地玄黄》这部影片的导演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让我意识到到了自己与猴子之间的差别,以及人类的“虚伪”……

最后要说一下:这部影片的片名Baraka,在古伊斯兰语中代表祝福,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祝福与我们共同存在在这颗蔚蓝地球上的一切。同时也希望我们人类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愚痴,并且丢掉它,回归人的本性,做回最真实的人类!

6、         感谢丹丽带领我们的瑜伽练习

在这周进行瑜伽练习的时候,感觉特别好。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感觉这次冯丹丽在瑜伽方面的引导有了很大的进步

2、感觉自己状态不错,整个过程中都能够较为专心专注的投入其中,即使有的时候自己的动作做错了,自己也丝毫没有觉察到,只是在关注当下的时刻。

所以,综合以上两点感觉这次的瑜伽练习真的很不错,在此也感谢丹丽对我们引导瑜伽的真心付出!

7、感谢孙老师在我们瑜伽练习之前,么带领着大家进行了一个瑜伽唱诵,以此来安慰哪些在四川雅安中牺牲的同胞们,同时也为雅安人民祈福 ……

 

二、      这周我分享了什么

1、      分享在余世微关于领袖性格讲座里面提到的几句话:

1、      商场中朋友很多,伙伴却很少。

2、      公司里可爱的人多,可靠的人却很少。

3、      行销计划漂亮得多,可行的很少。

4、      机会来了,看到的人很多,抓住的人很少。

反思、总结:这几句话表面上好像是在说公司里面的事情,但细细想来也确实能用到我们身边来,比如说:

1、生活中朋友很多,可是伙伴却很少。

2、学校里可爱的人很多,可靠的人却很少。

3、规划目标漂亮的很多,可行、落到实处的却很少。

4、机会来了,看到的人很多,抓住的人却很少。

同时,一方面我认为这几句话对我来说是比较受用的,它真真实实的把我们身边的日常情况给概括了起来,也可谓是落到了实处,没有过多虚伪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上面提到的四点的每句话的后半句才应该是我们真真切切的做到的事情,而前半句应该在警醒我们应该觉知到的事情。

这里面也就提到了说和做、做的好坏程度上的差别,希望我们不但要说的漂亮,更要做的漂亮。

2、      分享视频《禅的世界》中提到的关于由禅孕育出来的七项美的特质

首先先对“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禅是在公元六世纪时,由一名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带进中国,之后六祖慧能为禅宗奠定稳固的基础,才辗转流入日本。日本传统的佛教禅宗分为三个教派:曹洞宗、临济宗以及黄宗,日本禅宗完整地沿用发展于中国的修行方式,并进而改良成为独特的训练方式以修得正果。
  
“悟”即是藉由调息使身心融合为一,摒弃杂乱无序的想法以及对外在世界的欲望,目的在达到超然的境界,而其关键在于求道者本身的动机及下定决心贯彻始终的力量。临济宗妙心派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都会举办一场为期七天,名为“腊八佛接心”的试炼仪式,唯有通过这项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禅师。

由“禅”孕育出来的七项美的特质:

1、      不均齐(不对称):不坚持完美,不拘于细节。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在说不让我们追求完美,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而是说在达到完美境界之前,保持完美的状态,从原来固定的完美形式中的解脱的过程。

2、      脱俗:开放心胸以及解脱(认清本质,不拘泥于形式的做法,就是一种表现的形式。)。

3、      自然:单纯的以自然形式的纯在,没有任何虚式的事物

不在充当一个演员的身份,在五彩斑斓的世界游戏人生。而是具备一个智者的应有的素质—-求真知,做真人,真实的表达自己(复归于婴儿。)

4、      简素:既不复杂,也不俗丽,单纯、自然的美(回归本质,复归于朴。)。

5、      静寂:无尽的静寂,自醒的心(认识本心。)

6、      枯槁:枯高的、孤独的、高贵的,就像老树一般高贵(老树,经历世间风雨百年沧桑,高贵和智慧的象征。)。

7、      幽玄:绵绵的回忆深藏内心,无界限的定义。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以上七点也就是一个人在修禅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七项素质,而在修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法门又是“悟”。同时悟的可能性,存在于理解生命的短暂以及明了幻想终究是幻想,最终达到禅师的境界。

禅也是一种制造美、回归美得宗教。总体来说概括一下也就是修禅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回归我们人的本性,找回本心,修行智慧。

总结、反思:看过《禅的世界》日本人那种刻苦修禅的方式:每天打坐2个小时,并且他们的行、走、坐、卧之间也处处充满了安静祥和的状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好像他们脱离了整个世界,外物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影响。要修的这种境界有事何等的不容易啊?

同时在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对自己的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

1、自己现在的短距离的出行方式基本选择步行(以往每天基本都是急急忙忙所谓的为了节省时间骑车出行的),慢慢的行走,静静的感受身边的一切带给自己的感受。

2、现在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自己会尽可能的选择爬楼梯而放弃坐电梯。

3、吃饭的时候,不在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而是选择细嚼慢咽,慢慢的消化食物(早饭通常维持在10-15分钟,午饭则维持在20-25分钟之间),同时在吃饭的时候也尽可能的选择吃素食,珍惜每一粒米饭,节俭为主。

4、做事情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慢下来,有条不紊的进行。

………

生活即道场,处处皆可修行。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发展的都是那么的快,以至于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想慢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回归本心,然后一起上路……

 

3、      参禅三种境界的理解

宋代禅宗大师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第二种境界: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第三种境界: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迷惑与彷徨,痛苦和挣扎,慢慢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的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是单纯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要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内在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

4、      吃饭的速度和食物能量的吸收比例成反比

入人体后,从口腔经咀嚼,并且加入适量的唾液初步处理之后进入胃部,经胃酸、胆汁及各种消化酶的分解之后,进入小肠。部分食物呈现电解性的液体状态,部分仍是固体状态。其中液体部分才能渗透进入小肠壁被小肠吸收,固体部分则流向大肠,在大肠中进一步把剩下的液体吸收干净,固体的残渣就成了大便排出体外。

在上面这个食物的消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食物只有液体的部分才能被人体当成能量吸收,其他固体部分很大程度都已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然而我们所吃的食物大多又是以固体为主,因此也就需要我们再吃饭的时候要细细咀嚼,尽可能的把食物嚼碎,嚼的越碎越有利于身体的吸收。

有的人身体消瘦,并且饭量还挺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己吃的很多食物未能被身体消化吸收,在身体里面转了一圈,又排出了体外,身体也一直无法吸收到充足的营养,也就只好不断地提高食欲,增加食量……

三、      这周我经验(学)到了什么

1、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坦然处之。

 

2、      人生三个目标(终极目标、生活目标、职业目标)的理解

首先,关于我对人生三个目标的初步理解是建立在人受教育需要具备的三个方面(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着手的,下面就是我对他们的理解:

终极目标(价值观念):终其一生索要追求的东西,一个高度,一种向往,一个虚的概念,是尽其一生也很难达到的目标。也是人这一生目标当中最核心的东西,其他都应该为之服务的,就好比人的价值观念一样重要,也是做人的基本核心。

生活目标(思维方式):其中生活目标是为人生终极目标所服务的,是以它作为核心基础来施行自己生活目标的。同时我认为生活目标是一种更好的、更健康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它也只是一种比较“虚”的概念,没有“实”的东西。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身心不被家庭、事业、金钱等等所奴役。

职业目标(知识体系):职业目标当然也就为前两者所服务的,以他们为核心基础施行的。不过它和上面两点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实”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这三者之间的形象比喻:

用一栋大楼来比喻的话,终极目标(价值体系)就是大楼的设计图,生活目标(思维方式)是施工队,职业目标(知识体系)是建筑大楼的材料。当看到一栋别具特色的宏伟大楼,聪明的人会很赞叹它的设计师,以及它精巧的结构。也会感叹他巧夺天工的技术施工能力(思维方式),对于建筑材料也关心,但是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好的建筑家,会根据材料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建筑;决不会只依赖一种材料来建筑。甚至于:同样的建筑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材料来建造。例如长城,就在不同的地段用了不同的材料,并不是统一的砖块。这正好说明为什么职业方式(知识体系)不是太重要:因为他是可以替换的。

也可以用文章来说明:一篇好文章,最大价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其次值得学习才是文章思维表达的流畅清晰,而不是该文章用了什么特别优美精彩的文字词句。可我们看得见的只是词句,思想和思维要靠去把握。

四、      这周我有哪些体现了人文学社的身份

    辟谷期间一周没有吃饭,然后生活方式简单,质朴,在这期间休息方式也很好,基本早睡早起。过着简单,平素的生活。也就做到了“毅”和“俭”。

自己的觉知力慢慢的正在提高,能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合一,分裂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了……

五、      这周有哪些没有体现人文学社的身份

  因为辟谷期间身体有点不适,就没有坚持练拳。

六、      我的下周改进计划

1、清心寡欲,正视自己的内心,合理饮食,有计划调理的生活,过上“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

2、不断总结、反思,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多观察、留心生活。尽可能的使自己保持在“静”状态,做到“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