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类方4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3-04-23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麻1两,牛膝1两(去苗),仙灵脾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风痹,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茵陈附子汤
组成:        附子2个(破8片),干姜1两半,茵陈蒿1两半。
出处:        《伤寒微旨论》卷下。
主治:        病人服茵陈四逆汤身冷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温,分作2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茵陈附子汤
组成:        茵陈1钱,附子(炮)1钱,甘草(炙)1钱。
出处: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活人书》。
主治:        阴黄,遍身冷。
别名:        附子茵陈汤、茵陈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3钱,干姜(炮)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出处: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主治:        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阴症发黄。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各 家论述:        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蔻辛热,白术、陈皮苦 甘温,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苦微寒泄其痞满,茵陈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祛肤腠间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 使也。
附注:        附子茵陈汤(《证治宝鉴》卷十二)、茵陈附子汤(《杏苑》卷五)。
名称:        茵陈四逆汤
别名:        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
组成:        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
出处:        《伤寒微旨论》卷下。
主治:        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用法用量:        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各 家论述:        《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 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 寒之分反不及也。
附注:        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名称:        茴香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葫芦巴半两,马蔺花(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楝实(取肉,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补骨脂(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主治:        积年伤惫,小肠久冷,及痃气惫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神效附子丸
组成:        黑附子(重1两4-5钱,端正底平尖园)1枚。
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主治:        脾肾虚寒,呕吐,或翻胃噎膈。
用法用量:        每服数丸,津唾咽下。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温补之剂。
制备方法:        上灰火炮皮裂,入生姜自然汁内,浸润晒干,再炮,再入汁浸润,仍晒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为末,以人参煎膏为丸,如黍米大。
名称:        独活散
别名:        附子独活汤
组 成:        独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丹参半两,萆薢半两(锉),菖蒲半两,天麻1两,桂心1两,黄耆半两(锉),当归1 两(锉,微炒),细辛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七。
主治:        肾脏中风,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痹,缓弱不遂,头昏耳聋,语音浑浊,四肢沉重。肾脏中风,肌色黎黑,骨节痠痛,多汗恶风,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附子独活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名称:        炮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2两。
出处:        《得效》卷四。
主治:        胃脘有热,胃中有寒,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用姜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就湿以大黄末5钱为衣。
名称:        姜附丸
别名:        附子姜朴丸
组成:        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主治:        伤寒霍乱,呕吐不止,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附子姜朴丸(《卫生总微》卷七)。
名称:        苓桂参甘芍药附子汤
组成:        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2钱,附子2钱,芍药2钱。
出处:        《四圣悬枢》卷三。
主治:        腰痛、腹痛。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温服。
名称:        肾浊秘精丸
别名:        附子丸
组成:        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龙骨(煅)1两,苁蓉(酒浸)1两,巴戟(去心)1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集成》。
主治:        元气不固,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肾附子丸
组成:        附子2两(醋浸7日,去皮脐,切,阴干),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槟榔1两,木香1两,青盐半两,羊肾2对(去脂膜)。
出处:        《圣惠》卷九十八。
主治:        下元虚惫,冷气上攻,心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生姜酒送下;盐汤下亦得。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硫黄研匀,羊肾细剁、研烂,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肾附丸”。
名称:        细辛散
别名:        附子芎?汤
组成:        细辛1两(净),川芎1两,附子(净,炮)半两,麻黄1分。
出处: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主治:        风寒客于足太阳之经入脑,搏于正气,头痛如破,痛连脑户,或但额间与眉相引,如风所吹,如水所浸,遇风寒则极,常欲得热煦熨火,脉微弦而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连根葱白、生姜、大枣,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连进3服。(一方无葱、枣,微热服)。
名称:        细辛附子汤
别名:        附子细辛汤
组成:        附子(炮)半两,细辛半两,人参1两,石菖蒲1两,五味子2两,甘草半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一六○引《指南方》。
主治:        心咳恶寒,上引心痛,喉中介介然如梗,甚则咽喉肿痛,脉紧口噤。
用法用量:        每次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附子细辛汤(《全生指迷方》卷四)。
名称:        建中加附子当归汤
组成:        桂枝1两,当归3钱,芍药2两,甘草半两,胶饴半升,生姜1两半,附子3钱(炮),大枣6个。
出处:        《此事难知》。
主治:        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3盏,煮至1盏半,去滓,下胶饴两匙,煎化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定胃散
别名:        附子散、温胃散
组成:        附子1个(去皮脐,生切作4块)。
出处:        《博济》卷三。
主治:        反胃吐逆,久冷反胃。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冷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用生姜半斤,以水1碗,同煮附子,汁尽为度,取附子,焙干为末。
附注:        附子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温胃散(《直指》卷七)。
名称:        参耆附子汤
组成:        人参,黄耆(蜜炙)2钱,附子(制)1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5分。
出处:        《会约》卷六。
主治:        面白鼻冷,阳气大虚。虚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参耆附子回阳汤
组成:        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5钱,附子1两,粉草2钱。
出处:        《杂病广要》引《医宗说约》。
主治:        暴厥,忽然仆倒,脉脱厥逆。
用法用量:        水3钟,煎至1钟半,服至脉回为度。
名称:        参术附子汤
组成:        人参2两,白术2两,附子3钱。
出处:        《辨证录》卷八。
主治:        小便之时,忽然寒噤脱阳。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万病散
别名:        附子散
组 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朱砂(细研)半两,芫青(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半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半两, 雄黄(细研)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细辛半两,莽草(微炙)半两,鬼臼(去须)半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 炙)。
出处:        《圣惠》卷五十六。
主治:        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刺,呕逆痰癖,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附注:        附子散(《圣济总录》卷一○○)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黄丹1两(炒),附子1两(炮)。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一一。
主治:        赤白痢所下不多,遍多不减。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半两(生用),马夜眼1枚(炙令干)。
出处:        《普济方》卷六十六。
主治:        牙痛。
用法用量:        绵裹1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吐却。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肤)2两,干姜(炮)1两,黄耆(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
主治:        风冷腰脚痿弱,(疒帬)痹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10日后知痛。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先以牛乳1升2合,慢火煎至6合,加药末慢火再煎,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天麻1两,天南星(炮)1两。上为粗末,入绢袋子,以好酒3升浸之,冬14日,夏7日,不得透气。 日满,将袋子绞干,去滓取汁,于瓷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入后诸药:雄黄(研)1分,丹砂(研)1分,铅霜(研)1分,白僵蚕(炒,捣)1分,蝎梢(炒,捣) 半两,鹿角霜(研)半两,鹿胎皮(炙焦,捣)半两,墨(捣)1两。上八味,将4味同捣,4味同研令极细。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生金(锉为 末)1钱,水银1分(入坩锅内同金末结沙子,研末)。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
主治:        破伤中风。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渐加至3-5丸,空心、午时、夜卧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药同和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菖蒲(去须,锉)1两,甘草(炙)1两,天麻2两,补骨脂(炒)2两,白术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
主治:        痹气中寒,阳虚阴盛,身寒如水中出。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方中补骨脂,《宣明论》作“骨碎补”。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1枚(以猪脂如鸡子黄大,煎,候制,削去上黑皮)。
出处: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主治:        五劳,及饱食房室伤胃,令人大便数,至溷而不能便,日数十行,剧者下血;妇人产后余疾,腹内绞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稍加至10丸,食前用温白酒送下,日3次。常服之,永不痢。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豆大。
用药禁忌:        忌猪肉。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大黄(锉,炒)3分,常山1两1分,蜀漆1两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主治:        诸疟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饮送下。末发1服,临发再1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五味子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主治:        伤寒阴毒或阳毒,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茶清送下。良久,或吐或汗即愈。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生用,去皮脐)1两,天南星(生用,去皮脐)1两,天麻(生用)半两,乌头(生用,去皮脐)、半夏、丹砂(研)半两,麝香(研)1钱。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七。
主治:        风痰壅盛,精神昏愦。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研破),以生姜葱汤送下,相次吐下恶涎为效。如才觉中风,急用葱酒化3丸与服,吐出调粘恶涎;如不吐,再服之,以吐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拌匀,用粟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腻粉滚为衣。
附注:        方中乌头、半夏用量原缺。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2两(炮),桃仁3两(去皮尖),蒺藜子1升(去角尖,熬)。
出处:        《外台》卷七引《集验方》。
主治:        寒疝下牵少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渐加至15-20丸,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生菜、热面、炙肉、笋、蒜、猪、鱼。
名称:        附子丸
组 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 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1两,荜茇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汤洗7遍,焙干,炒)半两,诃黎勒(微炒, 去核)半两,柴胡(去苗)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主治:        冷劳下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诃黎勒汤送下。服尽觉手脚冷麻,是劳气散也。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别用獖猪肝一具,头醋5升,煮令醋尽,细切晒干,为末,与药相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生,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蜀椒(捣取红)1两,硫黄(研)1分,猪肾2对(去脂膜,切细,研为膏)。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
主治:        肝肾风虚眼暗。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并生用,除猪肾外为末,以猪肾膏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胡椒1分,荜茇1分,黄蜡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
主治:        久患牙疼及齿蚛。
用法用量:        每用绵裹1丸,以患牙咬之;如蚛,安在蚛窍内。
制备方法:        上将前三味为末,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 成:        附子(炮,去皮)2两,人参2两,芎?半两,干姜2两半,矾石1两(炼),皂荚(炙,去皮子)5分,半夏(洗)5分,桂心5分,矾石5分(烧),吴茱萸3 分,茯苓3分,黄芩3分,当归1两,细辛1两,蜀椒(汗,去目、闭口者)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
出处:        《千金翼》卷十九。
主治:        胸膈中寒温不和,心下宛宛痛,逆害饮食,气满嘘吸,干噫吞酸,胸背中冷,两胁急痛,腹中有冷水,抑抑作声,绕脐痛,头眩满闷,身体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酒送下,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巴戟天1两(去心),白龙骨1两,茴香1两(炒),干姜3分(炮裂)。
出处: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        肾脏虚冷,小便滑数,脐腹疼痛,耳鸣目暗。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温酒下亦得。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圣济总录》有木香半两。
名称:        羌活散
别名:        羌活附子散、羌活汤、羌活煮散、羌活附子汤、羌附汤
组成:        羌活半两,附子(炮)半两,茴香(微炒)半两,木香少许,干姜(炮)少许。
出处: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主治:        咳嗽气逆,寒证呕逆,寒厥疝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盐1捻,煎10-20沸,带热服,1服止。
附注:        羌活附子散(《活人书》卷十八)、羌活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七)、羌活煮散(《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羌活附子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羌附汤(《胎产心法》卷下)。
名称:        附子温中丸
组成:        附子1两,干姜1两,白术1两,肉桂半两,炙甘草半两,良姜7钱。
出处:        《医学发明》卷九。
功效:        顺气化痰,辟寒养正气。
主治:        呕吐噎膈,留饮肠鸣,湿冷泄注。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生姜、橘皮汤送下;米饮亦得,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两作10丸。
名称:        附子温中汤
组成:        干姜(炮)7钱,黑附子(炮,去皮脐)7钱,人参(去芦)5钱,甘草(炙)5钱,白芍药5钱,白茯苓(去皮)5钱,白术5钱,草豆蔻(面裹煨,去皮)3钱,厚朴(姜制)3钱,陈皮3钱。
出处: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主治:        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虚弱,不喜饮食,懒言语,困倦嗜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或1两,以水2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3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称:        附子煮散
组成:        附子1枚(重1两者),诃黎勒3-7枚。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主治:        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8分,和滓温服。
制备方法:        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脐尖,诃黎勒去核,为细散。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香煮散”。


名称:        附子硫黄散
组成:        附子(生用,去皮脐)1枚,石硫黄(别研)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八。
主治:        紫癜风斑点。
用法用量:        临卧揩患处3-5遍,早晨温浆水洗去。不过3-5夜愈。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加胡粉1分,腻粉少许,同繁柳汁和匀。
名称:        附子粥
组成:        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
出处:        《圣惠》卷九十六。
主治:        冷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煮粥,纳药1钱食之。以愈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附子粥
组成:        制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葱白2根,红糖少许。
出处:        《药粥疗法》。
功效: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主治:        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泻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阳气衰弱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        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葱、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温热食用,一般以3-5天为1疗程。
制备方法:        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末。
用药禁忌:        附子有小毒,煮粥时应选用制附子,且从小剂量开始为妥。对于热证实证的病人,不可服食。
名称:        附子塞虫孔丸
别名:        附子丸
组成:        附子1枚(炮)。
出处:        《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主治:        龋齿。
用法用量:        准齿虫孔大小纳之,取愈止。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蜡和之为丸。
附注: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名称:        附子煎
组成:        附子6两,乌头6两,干姜5两,当归5两,槟榔10两,赤石脂8两,桂5两,蜀椒4两。
出处:        《鸡峰》卷十一。
主治:        冷气及瘀血心痛兼癥块。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煎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锉)1两,牛膝(切)1两,硫黄(舶上者,碎)半两,茴香子(炒)半两,干姜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主治:        脾肾虚冷,脐腹冷痛,大便时泄,腹胀羸瘦。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1盏,温米饮调下,即用饭压之。如欲丸,除甘草不用,将诸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生姜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先将硫黄、甘草纳绢袋扎头,次将诸药粗捣银石器内,以水一斗,慢火同煎,不得入生水,频看,候煎至一大碗汁,取出滤去滓,分作4盏。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4两(炮裂,去皮脐,趁热切作片子,厚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缩砂仁(慢火炒熟)1两,肉豆蔻(去壳,炮)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茴香子(微炒)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功效:        补益元脏,和脾胃,进饮食。
主治:        三焦俱虚,脾肾二脏冷气,滑泄不止,饮食不进,致肌体羸瘦,行步少力。
用 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羯羊子肝去筋膜,切作小片子,入药末在内,入葱白、盐、醋少许,拌和匀,用竹杖子作串子,于猛火上炙令香熟,乘热吃,用温酒1盏半送下;如 不饮酒,即以粟米饮送下,空心早、晚食前服。如60以上及久患者,即药至4钱匕,服至3日见效。
制备方法:        上为散。入乳钵内,更研令细,瓷盒内盛贮,无令透气。
名称:        附子煎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5两,黑豆(洗)1升,天雄(炮裂,去皮脐)5两,防风(去叉)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        柔风四肢不收,腹中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匙,空心热汤或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        以上四味,将三味锉细,并黑豆酒1斗5升,煮候豆烂,去滓取计,更用天麻、芎?各5两为散,与前豆药汁同煎如稀饧。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姜(炮)1两,龙骨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主治:        大便鹜溏,滑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前煎乌梅汤调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虎脑骨(酥炙令黄)1两,桂(去粗皮)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
功效:        止疼痛。
主治:        白虎风。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匕,温盐酒调下,空心、午时各1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硫黄1两(研细),硇砂1两(研细),白矾灰1两,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鹿角(尖屑)1两(炒黄)。
出处:        《圣惠》卷七十三。
主治:        妇人久赤白带下,脐腹冷痛,腰膝麻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附子散
组 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狗脊(去毛)1分,山芋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王孙(去土,生用)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山 茱萸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干漆(酒炒,令烟出)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蔹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
主治:        周痹,肢体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夜1,渐加至1钱半匕。服之1月愈。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主治:        伤寒柔痓,身体强直,汗出不止,腹内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姜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附子散
组成:        附子(去皮脐,用黄连各半两锉碎,同铫子内炒微黄,不用黄连)、木香(用吴茱萸各半两锉碎,同炒微黄,不用茱萸)。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主治:        脾脏虚冷,泄痢及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食前用陈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萆薢1两,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芎?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3分,当归(切,焙)3分,芍药3分,五味子3分,黄耆(锉)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功效:        补益元脏。
主治:        伤寒后虚羸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木香丸
组成:        附子半两,木香半两,石斛半两,桂半两,黄耆半两,磁石半两,椒目半两,荗半两,当归半两,鹿茸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枳壳半两,诃子半两,黄橘皮半两,桃仁半两,白术半两,桑白皮半两,桔梗半两,牛膝半两,干姜半两,厚朴半两,吴茱萸半两。
出处:        《鸡峰》卷十九。
主治:        水气下后,补药消积进食,凡水气已经利下,疾证往来不定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猪肾三对生研,入酒三合,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半夏汤
组成:        川附1两,生姜1两,半夏2两,陈皮(去白)2两。
出处:        《扁鹊心书?神方》。
主治:        胃虚冷痰上攻,头目眩晕,眼昏呕吐等证。
用法用量:        每服7钱,加生姜7片,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附子四逆汤
组成:        炮附子半两,炮姜半两,白术1两,甘草3钱,桂7钱。
出处:        《云歧子脉诀》。
主治:        伤寒寒结膀胱,脐似冰,饮水下焦声沥沥,主脉沉,客脉滑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名称:        附子白术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术1两,芎?3分,独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主治:        伤寒柔痓,手足逆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摇头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回阳散
别名:        济生回阳散
组成:        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
出处:        《圣济总录》二十七。
主治:        阴毒伤寒,面青四逆,及脐腹(疒丂)痛,身体如冰;并疗一切卒暴冷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取生姜自然汁半盏,冷酒搅匀,共1盏调服,更以冷清酒1盏送下,相次更进1服。良久脐下如火,遍身和暖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附注:        济生回阳散(《本草纲目》卷二七)。


名称:        附子地黄散
组成:        附子2两,干姜2两,桂2两,黄耆2两,龙骨2两,乌鱼骨2两,白术2两,牡蛎2两,生干地黄2两,白芍药1两。
出处:        《鸡峰》卷十。
主治:        虚劳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附子当归丸
组成:        当归3两,芍药2两,附子1两,白术1两。
出处:        《鸡峰》卷十六。
主治:        风冷在肠胃,下血,手足冷而脉微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未效,加至50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干姜(炮)4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2两,芎?1两半。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
主治:        中风口面?斜,产后中风口?。
用法用量:        每用10钱匕,以水3盏,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空心1服,夜卧并2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芎?2两,细辛(去苗叶)3分,白鲜皮2两,茯神(去木)2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        中风,舌强不得语。
用法用量:        每用10钱匕,以水3盏,加生姜3枣大(拍碎),煎取1盏半,去滓,分3服,空腹并2服,相去如人行5里更1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土)1两,前胡(去芦头)1两,黄耆1两,芎?1两,白术1两,人参1两,木香1两,当 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桔梗(炒)1两,白芷1两,地榆1两,桂(去粗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功效:        补不足。
主治:        身体劳倦,四肢拘急,腹内刺痛,体弱,风痰头疼,肾脏伤惫,胸臆噎塞,久积冷气,妇人血海冷滞。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葱白1寸,同煎至1分,空心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别名:        甘草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主治:        肠胃寒湿,濡泻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附注:        甘草汤(《普济方》卷二○九)。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        心痛如刺,或绕脐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煅)1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主治:        风寒内着骨髓,上连于脑,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各等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主治:        脾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人参1两,黄 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        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如人行5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生姜汁制,炒)1两,甘草(炙)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主治:        霍乱脐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主治:        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2枚(1枚生,去皮脐;1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1两)。
出处:        《得效》卷二。
主治:        瘴疟经久不愈,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红枣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灵砂丹50粒或100粒。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去皮,锉)1枚,葱半斤(拍碎),生椒(绵裹)1两,生姜(切碎)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
主治:        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滤去滓,以盐浆水解之,冷热得所,淋洗立愈。

名称:        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2枚,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裂)1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主治:        阴毒伤寒,头痛眼疼,心中闷乱,身体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脉候沉细,欲得冷水,饮之必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顷,以生姜煮热稀粥投之,身体四肢自然汗出,须臾头轻目明。
加减:        妇人病,加赤芍药半两。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羌活附子汤
别名:        羌附汤、羌活黑附汤
组成:        麻黄3分(木去根节),黑附子3分,羌活半钱,苍术半钱,防风2分,黄耆1钱,甘草2分,升麻2分,白芷3分,白僵蚕3分,黄柏3分。
出处:        《东垣试效方》卷五。
主治:        冬月大寒犯脑所致脑风,令人脑痛齿亦痛。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盏,煎至1盏,食后去滓温服。
附注:        羌附汤(《脉因证治》卷二)、羌活黑附汤(《医学入门》卷七)。

名称:        羌活附子汤
组成:        羌活1钱,附子5分,干姜5分,炙甘草8分。
出处:        《医学心悟》卷三。
主治:        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羌活附子汤
组成:        羌活8分,附子1钱半,陈皮1分,半夏1分,砂仁(炒,研)1钱,木香3分,肉桂2钱(加参更妙)。
出处:        《会约》卷四。
功效:        回真阳,降阴火。
主治:        阴症呃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豆淋酒煎附子丸
别名:        石南丸
组成:        黑豆1升(炒令熟,入酒5升煎20-30沸,滤去滓,煎令稠),附(侧)子2分(炮裂,去皮脐),石南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石斛 半两(去根,锉),肉桂半两(去皱皮),萆薢3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羌活半两,海桐皮半两(锉),赤茯苓半两,茵芋半两,独活半两,天麻半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乌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出处:        《圣惠》卷三。
主治:        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疼痛,四肢缓弱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以黑豆煎,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猪肉、毒鱼等。
附注:        石南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名称:        沉香附子丸
组成:        沉香、附子、官桂、当归、川芎、五灵脂、木香。
出处: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主治:        妇人腰下冷气块,并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

名称:        沉香附子汤
别名:        沉附汤、二味沉附汤
组成:        沉香1块,附子1只(9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
出处:        《魏氏家藏方》卷六。
主治:        肾阳不足,寒凝气滞,水湿停留,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用水1盏,以沉香于砂盆内,旋以水少许,磨沉香300匝,以余水洗下,将附子分作3服,以沉香水煎,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以吞既济丹尤佳。
各家论述:        《瘴疟指南》: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入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