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

 太极九宫八卦 2015-06-18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汤洗,焙)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主治: 脾脏虚冷,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分(不捣),以水2盏,入生姜1分(切)、葱白5寸(切),同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半两。
出处: 《圣惠》卷五。
主治: 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别名: 四逆汤、吴茱萸散、四逆茱萸汤、吴茱萸汤、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萸姜汤
组成: 当归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炙),通草2两,桂枝3两(去皮),细辛3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2升,大枣25枚(劈)。
出处: 《伤寒论》。
功效: 散寒涤饮,降逆温中,养血通脉。
主治: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者。现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慢性荨麻疹、冻疮等;亦可用于慢性消化道疾病而疼痛呕吐较剧者、头痛、溃疡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经、闭经等。
用法用量: 以水6升,清酒6升和,煮取5升,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丁香半两,熟干地黄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一。
主治: 产后血气冲心,闷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1两(斤)。
出处: 《圣惠》卷四十四。
主治: 冷气攻刺,腰间疼痛,俯仰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药用生绢袋盛,以醋3升,浸一复时取出,掘一地坑,可深尺余,以一秤炭火,烧令地通赤,去火,以火箸系茱萸袋子,悬于坑内,上以瓦盆子盖,四畔以土拥之,经宿后取出,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温经化癥汤
组成: 秦归2钱,川芎2钱,莪术2钱,桃仁2钱,吴茱萸2钱,肉桂1钱,盐小茴3钱,橘核2钱,乳香2钱,青皮3钱,血竭2钱。
出处: 《中医妇科治疗学》。
功效: 散寒祛瘀。
主治: 妇女癥瘕兼寒,腹部胀硬疼痛,月经量少或停闭,面色灰暗,身体畏寒,少腹冷痛,喜热喜按,舌淡,间有浅蓝色,苔薄白,脉沉涩有力。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加减: 如有白带而腰痛者,加附子,焦艾各3钱。
附注: 本方如制丸剂,应加四倍量,并加鳖甲二两,每次服一钱,每天二次。

名称: 沉香温胃丸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1两,巴戟(酒浸,去心)1两,干姜(炮)1两,茴香(炮)1两,官桂7钱,沉香5钱,甘草(炙)5钱,当归5钱,吴茱萸(洗,炒去苦)5钱,人参5钱,白术5钱,白芍药5钱,白茯苓(去皮)5钱,良姜5钱,木香5钱,丁香3钱。
出处: 《内外伤辨》卷中。
主治: 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及下焦阳虚,脐腹冷痛;及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以热米饮送下,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好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一切生冷物。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五味子1两。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
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3分,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当归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细辛3分,木通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
主治: 虚劳四肢逆冷,脉厥绝,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葱花(切)半开。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 脾心痛,痛则胀痛如锥刺。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温服,食顷再服。
制备方法: 上拌令匀。

 

名称: 吴茱萸生姜汤
组成: 吴茱萸2两,生姜半斤(切),人参。
出处: 《卫生宝鉴》补遗。
主治: 厥阴经受病,烦满囊缩。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不拘时候。
附注: 方中人参用量原缺。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4两,甜葶苈2两(炒),甘遂1两(水煮)。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经验良方》。
主治: 水肿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晨、午、临卧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4两,木瓜5两,苍术2两,盐1两。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引《经验良方》。
主治: 有感冷湿气,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 白汤调服3钱。
制备方法: 以酒、醋各2盏,同煮至干,为末。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主治: 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洗7遍)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 久心痛。
用法用量: 以浆水1碗半,煎至1碗,去滓,频频温服。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不拘多少(作4份,1份酒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醋浸,1份水浸,合蒸,焙干)。
出处: 《朱氏集验方》卷三引石信甫方。
主治: 膀胱气痛。
用法用量: 空心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1两半(汤洗,炒),神曲(炒)5两,白术(炒)4两,肉桂2两半,干姜(炮)2两半,川椒(去目,炒)1两。
出处: 《元戎》卷十二。
主治: 阴湿胜,脏腑不调,胀满腹痛,水谷不化,怠惰嗜卧,时时下痢。
用法用量: 食前米饮送下15-20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大麦芽(炒)5钱,肉桂5钱,吴茱萸1两(盐水洗),苍术1两(米泔浸),陈皮5钱(去白),炒神曲5钱。
出处: 《寿世保元》卷三。
主治: 妇人心酸,痰饮积在胸胃脾间,时时酸心,或吐水。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稀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槟榔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两,白术1两,当归1两(锉,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出处: 《圣惠》卷四十三。
主治: 卒心痛,气闷欲绝,面色青,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茱萸1两(去枝梗,煮少时,浸半日,晒干),陈皮1两,苍术(米泔浸)1两,黄连2两(陈壁土炒,去土秤),黄芩1两(如上土炒)(或加桔梗1两、茯苓1两)。
出处: 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见《杏苑》卷四。
功效: 疏郁滞,清湿热。
主治: 吞酸,因于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药禁忌: 宜用粝食、蔬菜自养。
各家论述: 《杏苑》:用吴茱萸、橘红等诸辛以疏郁,苍术燥湿,苓、连等以清热。
附注: 按:《杏苑》本方用法:每服30-50丸,生姜汤送下,每日3次。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1两(斤)。
出处: 《圣惠》卷四十四。
主治: 冷气攻刺,腰间疼痛,俯仰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药用生绢袋盛,以醋3升,浸一复时取出,掘一地坑,可深尺余,以一秤炭火,烧令地通赤,去火,以火箸系茱萸袋子,悬于坑内,上以瓦盆子盖,四畔以土拥之,经宿后取出,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汤洗,焙)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主治: 脾脏虚冷,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分(不捣),以水2盏,入生姜1分(切)、葱白5寸(切),同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1两半(汤洗7次),桔梗半两,福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半夏(泡7次)半两,防风半两,真细辛半两,白茯苓半两,牡丹皮半两,桂心半两,当归(酒炒)半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 产后虚劳百症。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3盏半,煎至7分,顿服。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疡洗,焙干)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分,黑豆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 肾脏久积成奔豚,气注小腹急痛,发即不识人。
用法用量: 用童子小便1升,浸少顷,煎至6分,去滓分3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制备方法: 上药同炒,以黑豆熟为度。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4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主治: 产后中风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半两,干姜半两,白敛半两,牡桂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薯蓣半两,天雄(炮,去皮)半两,干漆(熬)半两,秦艽半两,狗脊1分,防风1两。
出处: 《千金翼》卷十六。
主治: 风跛蹇偏枯,半身不遂,昼夜呻吟,医所不能治者。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茵陈吴茱萸
组成: 茵陈汤加吴茱萸。
出处: 《医统》卷十四下。
主治: 阴黄,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4升,淡竹叶(切)1升。
出处: 《普济方》卷二四四。
主治: 脚气攻心欲死者。
用法用量: 上以水1斗,煮取2升,去滓,分5服。
加减: 上气腹满不快,加槟榔40个。

名称: 吴茱萸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半两。
出处: 《圣惠》卷五。
主治: 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