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九论:赶与转

 東泰山人 2013-04-24
 每个城市发展步入后工业时期,都面临产业转型的拷问。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在世界主要城市中,每两个城市人口增长,就会有三个城市出现人口流失。人口下降最严重的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位于“世界工厂”珠三角核心的广州,人均GDP率先进入了“中等收入”。但紧接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声声警告。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进入高收入社会阶段的发展现象。有专家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知识革命后产生的产业转型失败。

    汽车城底特律的由盛而衰,演绎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失败。它的过去正是许多中国城市的现在,它的现在会不会成为广州的将来?

    美国人总喜欢将芝加哥与底特律作对比。芝加哥向大家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这座同样靠制造业起家的城市,从1960年代开始研究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1980年代最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的发展目标。如今,这里成为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中心、美国的制造之都、金融贸易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心,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底特律到芝加哥的悲喜故事告诉广州,“转得快,好世界”。

    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从来都不是矛与盾的正面冲突,两者的琴瑟和鸣将奏起最美妙的产业进行曲,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最动人的音符。对于广州而言,转型升级要寻找效益和速度的平衡点,经济发展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每一个人的民生梦想看,只有城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才能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在科学发展的执政坐标下,新的经济发展目标要更贴近民众实际需要,更强调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但是实现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并不一定要牺牲发展速度。

    广州要跳出转型的城市成长陷阱,关键是如何通过合适的体制变革,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着转型改革的血液。“转得快,好世界”,这句口头禅是“老广”善于把握形势发展、敢于打破陈规因时因势而变的写照。三十多年来,从率先开办“三资”企业,到率先通过合资方式兴建白天鹅宾馆,再到制定全国最早的开发区条例,率先整体谋划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广州为全国贡献了诸多改革的宝贵经验。甚至于曾经为广州带来无数骄傲和发展动力的汽车产业,亦是10多年前从零出发、谋篇布局“转”出来的。

    事实上,未来经济增长的转型,将是一场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核心的改革,既包括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包括增进技术创新,还包括市场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这既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智慧。

    让我们在转型升级中为这座城市插上奔向“好世界”的隐形翅膀。让我们以激情点燃理想之火,以实干开创未来之路,续写精彩无限的城市梦想。 郑佳欣




汽车业连续7月负增长 广州经济发展大梁谁挑

走笔

    来自广州市经贸委的一组数据,让人又喜又忧:今年1—3月,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00.83亿元,同比增长11%,而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却同比下降13.8%。

    当作为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开始爬坡过坎时,这座城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诸侯并起”的格局已然成型,上海浦东一日千里,天津滨海日新月异,深圳、苏州步步紧逼,自1989年起经济总量连续高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的广州,如何接招?

    在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征途上,谁为广州挑起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大梁?广州如何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如何避免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滑坡”?……这都是摆在当下的现实问题。

    后汽车制造时代

    新兴产业接力

    “广州在引领风骚20多年后,还应该寻找新的支点,才能将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底特律的衰败,也为广州敲响警钟。”

    “美国底特律濒临破产,一双鞋换两套房”,这样一则消息走红网络。业界普遍认为,“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败,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当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地位下降后,又没有形成新型的接替产业。

    广州汽车制造也遭遇增长的困境。自去年8月起,广州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七个月当月负增长。

    尽管如此,广州去年在“限牌”后相继发布汽车产业扩张计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广州汽车产能要从去年150万辆增加到450万辆,足足增加2倍,整个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要过6500亿元,比目前翻一番。

    自2004年前后,汽车制造业和石化、电子信息成为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并保持至今。

    北望天津、苏州等城市快速追赶的步伐,问题浮出水面:后汽车时代,广州靠什么来维护其持续的繁荣?

    广州一直试图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上有所突破。广州曾寄希望于“再工业化”与“重型化”两大路径,“再工业化”方面抓住了汽车产业的机遇,但以珠江口南沙港为核心的“重型化”战略,遭遇环保评估的门槛以及周边城市的强烈反弹,最终计划落空。

    在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广州在引领风骚20多年后,还应该寻找新的支点,才能将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底特律的衰败,也为广州敲响警钟。“城市经济增长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城市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持续与其产业结构是否符合世界产业演进的大趋势有很大关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刘继森说。

    他表示,由于城市居民对汽车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长迅速,对汽车的消费快接近一个平台期,尽管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也应该提前考虑新的龙头产业。“如果广州不未雨绸缪的话,主导产业会出现断层,经济滑坡是必然的。”

    广州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40亿专项资金扶持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投入20亿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升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产业3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群,培育突破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3个百亿元级新兴产业群。计划到2016年,形成约50家百亿元龙头企业和约10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不难发现,广州瞄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周边城市有重合之处。深圳的步伐并不比广州慢。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总规模已达12480亿元,同比增长达25.5%,远高出GDP的增速。华为、中兴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25亿元,超过全国的1/6。

    有专家认为,广州在产业链构建上远远不如深圳,后者依托资本市场,培育了数量可观的高新科技企业与中小企业。

    曾造就中国前首富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破产,更折射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在一些专家看来,目前,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汽车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背后凸显的转型逻辑更在于,广州要解决的是从依靠投资拉动、依靠要素驱动转变到自主创新来拉动经济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要将科技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左连村说,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目前都处在摸索阶段,广州应该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集中精力重点突破,逐步推进,不能“撒胡椒面”。

    “新一轮经济增长在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广州要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下更大的气力。”刘继森说。

    他建议,广州应该提前论证做好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保持政策扶持的连续性,“还要瞄准世界科技进步的最新趋势,跟踪研究、引进消化吸收最新技术,比如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对于那些可能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技术要加大研发投入”。

    金融业再出发

    千年商都复兴

    上海与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扩容”试点交给上海、天津和武汉,作为中国“第三城”的广州,在金融发展的链条上,面对深港这个大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势甚至一度陷入尴尬,金融业在国际化等方面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红专厂为国际金融城让路的讨论热度似乎正在渐渐消散,还在规划图纸上的国际金融城引来上百家金融机构的入驻意向。

    布局金融业,广州动作频频:海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广州,最高一次性奖励2500万元;民间金融街首期建成开业,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启动建设,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建成开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从国际金融城的大手笔规划出发,广州正在直面现代服务业中的短板。

    数据显示,去年,广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3.6%,今年预计可接近65%,至2016年将接近70%。

    国际商贸中心的梦想照耀着现实。尽管广州的服务业实现比重占三产超过60%,但是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广州服务业结构层级仍然不高,其中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广州服务业的主体,而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仍然落后。传统商贸业、传统批发市场仍大量盘踞中心城市,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服务业相对缺乏,尤其是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服务业较弱。

    “广州的金融业在过去的10几年确实落后了,而如今广州正以‘金融’为抓手,带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说。

    未来国内一线城市的竞争核心正在于,谁拥有了金融的话语权,谁就可以成为领军城市。在林江看来,金融业的产业链、资金链很长,不仅可以吸引银行、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还能吸引中小企业、大量人才。

    上海与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扩容”试点交给上海、天津和武汉,作为中国第三城的广州,在金融发展的链条上,面对深港这个大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势甚至一度陷入尴尬,金融业在国际化等方面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发力金融业,广州靠什么?

    林江表示,从理论上讲,广州的传统金融在存款、人才、机构集聚方面都有实力,但是现代金融相比香港、深圳则略显底气不足,而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融合上,缺乏机制创新让广州步履维艰。

    金融业再出发,是这座城市重回千年商都繁荣梦想的关键一步。如果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是短板,难以支撑现代国际商贸中心的“重量级”身躯。

    在服务业提升的过程中,广州更面对快与慢的速度抉择。

    有人说,搞工业就像“骑快车”,发展服务业则近似“骑慢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型时,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

    “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庞大的时候,我们要习惯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刘继森说,世界产业升级的趋势朝向经济结构软化,即在经济增长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越来越大。广州大力发展服务业,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定能减轻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保持优质的增长和和谐的增长。

    国际商贸中心的梦想,不能仅仅停留在商贸业,而更要落脚现代服务业体系。现代化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崛起,千年商都的荣耀回归,应该是由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医疗保健等诸多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作为支撑。

    广州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远未结束。

    林江指出,“退二进三”要先进行制造业本身的升级,第三产业不能凭空发展。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依存关系,如何交由珠三角的城市群内完成,广州要在珠三角产业一体化的框架下思考定位。刘继森认为,方向在于加强粤港澳服务业合作,推进服务业一体化。

    南沙发展积能量

    当好广州“龙头”

    “如果说天津滨海新区是以政府的规划和行政推动为主导,那么南沙新区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市场培育的作用。南沙新区要走和滨海新区不一样的道路,尤其要注重民营企业的力量。”

    在广州万顷沙珠江水和伶仃洋的交汇处,一眼望不到边的湿地公园,每年前来栖息、过冬的鸟儿多达10万多只。

    这里是南沙,这里积蓄着广州发展的新能量。

    结束公开征询意见的南沙新区城市规划,勾勒出南沙未来20年的模样:布局“一城三区”城市框架,筹建广州第二机场,新增7条直达穗深港的轨道线,建成国际化高校、国际高水平医院、国际展览中心3大公共设施……

    在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看来,如果把广州比作一条出海龙,那么南沙就是这条龙的龙头。

    龙头之威,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奇迹上得以印证。2012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12885.18亿元,增长13.8%。

    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0%以上,比全市增幅高6.3个百分点,对全市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同样跻身国家级新区的南沙,能否成为广州的“滨海新区”,能否成为珠三角转型升级新支点,不少人在期待。

    南沙的希望在于转型。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南沙新区被列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六大引擎之首。

    林江表示,南沙新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吸引先进制造业。

    南沙的活力在于开放。只有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只有拿出开放的环境和氛围,打开大门,面向世界,才能引进全球的人才、项目、资金。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南沙的发展要充分依赖珠三角的合力,南沙的现代服务业要有更大的辐射半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也要有更多的产业链带动力。

    南沙的使命在于改革。南沙新区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策体系、开发模式、营商环境创新,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滨海新区是以政府的规划和行政推动为主导,那么南沙新区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市场培育的作用。”林江说,南沙新区要走和滨海新区不一样的道路,尤其要注重民营企业的力量。

    南沙的未来,是属于广州的光荣与梦想。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可支配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创造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最关键的就是改革开放。未来,广州的发展要继续走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南沙只是广州产业转型拼图中耀眼的一块。当大家把目光转向广州东部,中新知识城跃入眼帘。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中新知识城就承载着打造中国知识经济新引擎的梦想。这片6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定位于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各种用于发展知识经济的要素资源聚集于此,人们可以通过相关机制的优化配置催生知识经济新“产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子”,之后向广州市、广东省以至全国辐射。

    从南沙新区到中新广州知识城,从国际金融城到天河智慧城,产业发展的绿色种子播撒在羊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培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