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莲

 三水清档案 2013-04-24

埃及蓝睡莲。学名:N. caerulea。原产地:原产于非洲北部及中部地区。特性:白天开花,花挺水开放,着花繁密,有胎生现象,亦可结实。花:蓝色。花星形,直径6~8cm,芳香宜人,花瓣数16~20。萼片正面蓝紫色,背面绿色,4枚。雄蕊正面橘红,背面蓝色,基部黄色,雌蕊黄色。花梗褐绿色,光滑无茸毛着生。叶:叶表绿色,新叶具紫色斑点;叶背绿色。叶片卵形,叶脉突出,裂片于叶基重叠。叶柄褐绿色,光滑无茸毛着生。评述:容易结实,是'蓝美人’(N. 'Blue Beauty')的亲本之一。由于其叶片硕大,但花朵较小,因而观赏价值不高,仅适合作为种质资源收藏。

蓝星睡莲。学名:N. colorata。产地:原产非洲,彼得·考勒芮特(Peter Colorata)发现并命名。特性:白天开花,花挺水开放,着花相当繁密,无胎生现象。花:花瓣颜色浓艳,紫蓝色,随时间逐渐变淡。花杯状,直径11~14cm,偶尔具淡的芳香,花瓣数13~15。片紫蓝色,脉纹颜色更深,4~5枚。花药颜色较深,蓝色略带红色,尖端颜色稍浅,浅紫色;雄蕊紫黑色。花梗绿色,无绒毛。叶:叶表绿色;叶背蓝紫色,具明显的绿色脉纹。叶近圆形,非常光滑,边缘波浪状。叶基开裂或裂片部分重叠。叶柄绿色,无绒毛。评述:乔治·普林博士以其为亲本培育出了两个优秀的睡莲新品种:'摩尔指挥官’(N. 'Director George T. Moore')和'午夜’(N. 'Midnight'),而它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水温达18℃时即可连续不断的开花。广泛应用于盆栽或小、中型池塘造景。

埃及白睡莲。学名:Nymphaea lotus (Linnaeus) Willdenow。原产地:原产于埃及,非洲中部及西部,马达加斯加,匈牙利等地。特性:夜晚开花,花挺水开放,着花繁密,花偶有胎生现象。花:白色。花星形,大型,花瓣阔长,直径14~19cm,花瓣数16。萼片正面白色,背面绿色,有白色条纹,4枚。雄蕊上部黄色,基部白色,中间一轮雄蕊,其基部有一圈紫红色环,雌蕊黄色。花梗绿色,光滑无茸毛着生。叶:叶表绿色;叶背暗绿色,发黑,叶脉突出。叶片卵形,叶缘锯齿多而尖锐。叶柄绿色,光滑无茸毛着生。<评述:而今大部分夜间开花的白色热带睡莲品种均含有埃及白睡莲的血统。适合中及大型池塘栽植。

墨西哥黄睡莲 (N. mexicana)。原产于墨西哥。根茎类似碗莲走鞭,向四周伸展,顶端呈爪形。叶圆形,浮于水面,直径12~24厘米。叶正面绿色,背面带鲜红色斑点。花鲜黄色,花径10~14厘米,花瓣卵状矩圆形,26~30枚。花挺出水面,中午前后开放,傍晚闭合。该品种是热带睡莲中较耐寒的一种,在南京地区稍加保护即可越冬。其缺点是着花不多。

 

安得瑞斯 (N. Antars)。幼叶黄绿色,有鲜红色斑纹,成叶呈绿色,并有深褐色斑纹,裂缺小,几乎重叠。萼片4枚,外层黄绿色,有红色斑纹,内层蓝堇色,并有2~3枚花瓣外层基部似萼片外层。花蓝堇色。花瓣2~3轮排列共34枚。雄蕊尖端蓝堇色,花挺出水面,上午开花,下午闭合,花有香味。

印度蓝睡莲 (N. stellata)。又名明星睡莲、星花睡莲、延药睡莲,原产于东南亚炎热地区。国内云南南部、海南省有分布。根状茎粗壮。叶圆形或近圆形,较大,边缘具不规则齿裂,叶正面绿色,无毛,背面粉红色或淡紫色。花淡蓝色,花瓣呈星状放射。花瓣尖部狭窄,基部稍宽,有香味,花瓣15~18枚,花径15厘米左右,雄蕊金黄。花萼上有黑色小斑点,萼片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梗挺出水面,上午开花,下午闭合。

印度红睡莲。学名:N. rubra Roxburgh。原产地:原产于印度中部及南部地区。特性:夜晚开花,花挺水开放,着花相当繁密,无胎生现象。花:在温暖的天气里,花色表现为深粉红色;天气凉爽时,则表现为粉红色。花完全开展时为星形,直径15~25cm,具淡雅的芳香,花瓣数15~20。萼片正面紫红色,背面褐色,4枚。花药橙红色,雄蕊橙红色。花梗红褐色,无绒毛着生。叶:叶表红褐色,老叶绿色;叶背暗红褐色,脉纹突起。叶近圆形,叶缘锯齿状,裂片先端尖。叶基通常开裂。叶柄红褐色,有时有绒毛着生。评述:常用于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花梗可作蔬菜食用。适合小、中及大型池塘栽植应用。热带红睡莲 (N. rubra)。原产于亚洲热带,又名印度红睡莲。初生叶为剪刀形,逐渐生龙活虎长出的叶子变成椭圆形。根状茎呈不规则球形,有恶臭味,外表有黑色茸毛,茸毛下是褐色种皮,种皮内是黄白色球肉。花色桃红,有脉纹。花梗挺出水面直立,着花较繁密,可作切花。傍晚开花,上午9时左右即闭合。植株长势强劲,一株可覆盖水面15平方米。

紫金刚(N. stellata var.versicolor)。是印度蓝睡莲的变种。花蓝中透红。叶片绿色,背面略带淡红色,叶圆形或椭圆形。在叶片的缺裂与叶柄连接处,会长出小的睡莲个体植株,在老叶面枯萎时,这个小植株会快速发育成有根的独立小植株,可以用来繁植。花型、花瓣数与印度蓝睡莲相差无几。花挺出水面,上午开花下午闭合,花有香味。

图片

睡莲又名水浮莲、子午莲、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水生花卉。

原产亚洲东部,性喜强光、高温、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寒,但忌冰冻。对土壤选择不严,而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为好。繁殖可用分株或播种法。分株法一般在3月下旬将根茎挖起,切成10-15厘米长的小段,然后栽植。播种法于3-4月盆播,气温保持25-30度,约半个月可发芽。待幼苗有3-4片真叶时,再分栽于盆中。睡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耐寒性较强,东北地区稍加保护,便能安全过冬。其地下根茎横生或为块茎直立生长,短而粗。叶丛生,浮于水面,厚且具光泽,呈圆形或椭圆形,叶子正面深绿色,背面暗紫色或紫红色。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白、粉、红、黄、紫等,鲜艳而美丽。

  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是睡莲的主要繁殖方法,于每年春季34 月份,茎掘起,用利刀分成几块。保证根茎上带有两个以上充实的芽眼,栽入池内或缸内的河泥中。


  2播种繁殖 将黑色椭圆形饱满的种子放在清水中密封储藏,直至第二年春天播种前取出。浸入2530的水中催芽,每天换水,两周后即可发芽。待幼苗长至34厘米时,即可种植于池中,保证足够的水深。

  栽培管理



  1盆栽 每年春分前后,在花盆底部放入腐熟的豆饼或骨粉、蹄片等肥料,上面放入30厘米以上肥沃河泥。然后将带有芽眼的根栽入河泥中,覆土没过顶芽,然后在盆中或缸中加水。高温季节及时换水,以免藻类的产生而影响其美观。

  2池栽 于早春将水放净,施入基肥后添入新塘泥,灌入充足的水栽植。冬季灌水深度保持1.1以上,可使根茎安全越冬。

  睡莲是一种花叶并赏的水面绿化材料,其叶片浓绿,花色鲜艳,是一种很好的水面绿化植物。 可装饰喷泉、庭院等,于酷热的夏季给人们带来清凉。

盆栽睡莲应在每年春季分株换盆一次。换盆时最好选用内径30厘米以上的花盆,这样植株才能充分伸展,生长发育正常。使叶大、花大。盆土用塘泥土或菜园土,盆底部先放进少许蹄片或碎骨块等作基肥。将根茎栽植后,上面盖一层河沙、田泥等表土,浇足水分,待出芽后,再将盆土浸入水中,水面略高于土面,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保持水质清洁。随着气温上,叶子伸展,应逐渐加水。夏季生长旺盛,水位稍深些,最多可灌至水深20厘米,但不可淹没叶面。若要换水,应在清晨进行。

在高温季节,要注意保持盆水清洁,开花后及时把枯死的叶片、叶柄和花梗剪掉,防止消耗养分并能保持植株美观。但花谢后沉入水中的话更切不可剪掉,以使他们完成结实阶段。生长期,如长势不旺、叶小而薄,可在根茎旁边埋少许饼肥或尿素。睡莲属阳性植物,在生长期间要求阳光充足,若放置在遮荫处养护,水面易生青苔,且植株生长衰弱,只长叶不开花。睡莲盆栽一般一年能开花,花后等叶枯凋后,将根茎自泥中取出,藏于温室或含水的砂土中,也可在寒露节前后,将盆水倒出,剪去枯枝烂叶,将其移入冬季不结冰的室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再进行上盆栽植。
睡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蚜虫、螟水危害

(1)  蚜虫睡莲在生长发育期,如果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不仅生长衰弱,且易遭受蚜虫危害。发现虫害时可用敌敌畏1200倍水溶液喷杀,或用烟叶水杀除(50烟叶加水5公斤,煮沸即成)

(2) 睡莲水螟水螟又名棉水螟,以幼虫危害睡莲叶片,把叶片咬成大小相同的两片,然后吐丝把叶片重叠在一起,做成一个保护鞘,生活在其中。借助于叶片的保持,能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保护鞘干后,又另营新鞘。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取食。8-9月间幼虫老熟, 常将两张叶片合拢,随后吐丝结成白色椭圆形茧花蛹。
防治方法:及时用网捕捞浮在水面的幼虫。幼虫发生期,可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杀。
睡莲如何过冬?
睡莲分温带种类和热带种类,温带类在华北地区需收入温度0°C以上的冷室或窖内以及室内越冬,南方基本不用采取防寒措施。热带类要求冬季水温10°C以上,华北地区无养殖条件的会冻死。

北京为例,冬季,根茎埋在水深80cm~100cm水池子(泥底儿)里,即可安全越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