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禽流感闹得很凶,弄得人心惶惶,什么都不敢吃。这几年,单身一人求学在外,好吃的不好吃的都吃了,但每每想起奶奶的手艺,想到那个陪伴我一起长大的灶台,总觉得洋溢着满满的温情。 我三岁起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母亲常年在外奔波,可以说我的胃是奶奶喂大的。奶奶常年在家操劳,洗衣做饭、料理菜园,前几年每到采茶季节还漫山遍野地采茶,这几年各种头晕眼花,渐渐的也不上山了。奶奶的手艺很赞,不仅炒的的一手好菜,包粽子,晒地瓜干,腌咸菜,没有一样不会的。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零食,其实也着实买不起零食,而奶奶对我又极为疼爱,所以总是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做块豆腐就给我预留豆浆、豆腐脑儿,柿子、地瓜成熟了就晒成干儿,就是最稀松平常的稀饭也总是变着法儿做成地瓜粥、南瓜粥、面疙瘩粥。我尤其喜欢奶奶煮的粥,离家以后就没吃到过那么纯正的粥,不仅浓香润口,而且地瓜的甘甜、南瓜的咸趣、面疙瘩的劲道,没一种口味都让人迷醉,让人百吃不厌。 每到做饭时我总爱在奶奶的灶头前转悠,候着锅里的菜,偶尔兴起也爱搭把手,却一直没得其真传。奶奶对我也是有些偏心的,每当有什么好菜,总是另外为我单独留一份,那时的我非常享受,如今更是心存感激。 奶奶辛苦了大半辈子,最牵挂的还是他的这些子女、孙子孙女,逢年过节最希望大家能够回家看看。去年正月初三,叔伯回家祭祖,一大堆孙子挤在厨房里,簇拥着奶奶到这到那。旁人一说奶奶福气好,子孙满堂,她便笑得合不拢嘴。我想,这或许是一年365天里,奶奶最开心的日子。我在一旁看着,却想着另外的364天里,奶奶是如何熬过来的。 现在砍柴这种累活渐渐的也没人干了,很多家庭都废弃了老式灶台,改用煤气灶,方便又省力。我们家虽然也添置了煤气灶,可奶奶却还是不常用,一来是不想花冤枉钱,二来还是觉着灶台使着更加顺手。我想奶奶是用旧灶台用出了感情,就像她一直住着老房子不肯搬迁新洋房一样。老式灶台是中国的传统,逢年过节还要拜祭灶王爷,说的是“上天呈好事,下地保平安”。民间流传着每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