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肺活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精力的标志之一。长寿老人大多保持年轻时的肺活量。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肺活量的顶峰开始下降的平均年龄如为29.4岁至35岁,那么在35岁至45岁之间可能患上高血压。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偏低的肺活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年轻人
肺活量的降低对早期预测高血压发生有意义。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重量。只有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其肺活量可能保持正常,不过大多数人的肺活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速度为每十年下降百分之九至百分之二十七。很遗憾的是,现象的中青年人缺乏锻炼,肺活量也普遍下降。 增加肺活量,有哪些方法呢? 专家介绍,慢跑、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都能有效提高肺活量。其中,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锻炼项目,游泳则是最有效的锻炼方法。这是因为水对肺部存在压力,能提升呼吸功能。运动时要掌握强度,一般让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10~150次为宜。每次不要少于半小时,每周至少运动三次以上。在锻炼时注意调节呼吸,逐步使呼吸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如果不会游泳,则建议(夏季)涉水运动,水深过腰,快速在水中行走,坚持练习必有效。 每天坚持做一些扩胸、振臂运动,提高胸部肌肉力量,也能起到扩大胸腔能力,增强呼吸深度的作用。 深呼吸也是一种锻炼方法。具体方法是:假象自己在吹一个气球,深呼吸时,第一步先吸气5秒钟,由鼻孔吸气,腹部鼓胀起来,让肺部尽可能多地吸入空气;第二步屏气,坚持5秒钟后吐气。 吹气球、吹蜡烛等游戏也能提高肺活量。 摘自《现代保健报》
2012.08.10 方琦/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