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壁鸠鲁学派简介及相关理论

 遭遇花无缺 2013-04-24

伊壁鸠鲁学派简介及相关理论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罗马时伊壁鸠鲁学派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他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 ,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神论,伊壁鸠鲁派宣扬无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简介

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创立的哲学派别。伊壁鸠鲁生在萨摩斯岛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邦教授哲学,后来在雅典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称为“伊壁鸠鲁[1]花园”,逐渐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的著作很多,但大都失传,现仅留下来三封信和一些残稿。他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伊壁鸠鲁派宣扬无神论,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伊壁鸠鲁就曾发誓要放弃政治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现实世界漠然置之。他认为最大的快乐是友谊,而个人的幸福就在友谊和社会之中。伊壁鸠鲁的学说包括准则学、伦理学和物理学三个部分。

 

3世纪以后 ,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7世纪P.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J.边沁、J.S.密尔等的功利主义发生了影响。

 

伊壁鸠鲁的学说被他的历代弟子奉为必须遵守的信条。伊壁鸠鲁的著名学生有麦特罗多洛、科洛特和继承伊壁鸠鲁学园领袖的赫尔玛可。伊壁鸠鲁的哲学正象他那时代所有的哲学(只有怀疑主义是部分的例外)一样,主要的是想要获得恬静。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他以鲜明的一贯性坚持这种观点一直到底。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第欧根尼·拉尔修引过他在《生命的目的》一书中所说的话:“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乐,抽掉了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与视觉的快乐,我就不知道我还怎么能够想象善”。又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他告诉我们说,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心灵的快乐之唯一高出于肉体快乐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因此比起身体的快乐来,我们就更能够控制心灵的快乐。“德行”除非是指“追求快乐时的审慎权衡”,否则它便是一个空洞的名字。例如,正义就在于你的行为不致于害怕引起别人的愤恨,——这种观点就引到了一种非常有似于“社会契约论”的社会起源学说。

 

相关理论

 

准则学

伊壁鸠鲁所谓的准则学相当于眼下所说的认识论--“准则”即“真理”。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标准有三条:感觉、前定观念和感情。

 

伊壁鸠鲁克服了早期原子论者对感觉的不信任态度。他肯定地说:“所有可感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每一个印象都是某些存在的东西的产物,并与那些作用于感觉的事物相似”。当时有三种关于感觉的观点:第一种是怀疑派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第二种是逍遥派的观点,认为感觉的内容真假参半;第三种是伊壁鸠鲁所持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感觉都是真实的。针对第一种观点,他反驳说,判断感觉不真实的标准来自于感觉,没有完全独立于感觉之外的判断真假的标准;即使表面上看来与感觉不同的思想,归根到底也来自于感觉。他说,依据感觉的标准说所有感觉都不真实,这犯了自我否定的错误。针对策二种观点,他说,我们没有区分真实的感觉和虚假的感觉的标准。人所具有的各种感觉相互验证,而不相互矛盾。比如,在远处看到的一个较小的塔在近处看较大,视觉并没有欺骗我们。对塔的视觉与对视者和塔之间距离的感觉相互配合,告诉我们塔的真实大小。在排除其余两种观点之后,最后剩下的唯一可能的观点是:“所有可感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感觉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事物;第二,感觉的内容是真实的影象,就是说,它与产生它的外在事物相像。伊壁鸠鲁的感觉论为感觉的真实性作出了最彻底的辩护。

 

前定观念

伊壁鸠鲁准则学的第二条标准。依伊壁鸠派的解释,前定观念是指示知识对象的一般观念。前定观念作为知识的基础,先于知识的其它部分而存在。否则便不能对知识的对象进行深入讨论和论证.比如,在讨论诸如“这是一头牛还是一匹马”的问题时,讨论者至少应有“牛”和“马”的观念,才能就认识对象进行讨论和判断。伊壁鸠鲁认为,前定观念是“自明的”,是“名称最初所依赖的基础”,它们是知识的先决条件。在此意义上,这些观念是“前定”的。需要强调的是,前定观念并不是先于感觉而存在的天赋观念;相反,它们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经过重复和记忆的过程而获得的“观念菩积的普通性”。伊壁鸠鲁要求区别“关于普遍东西的普通感觉”和“关于个别东西的个别感觉”。前定观念可以被解释为普遍感觉,即适用于同一类所有个别情况的感觉。我们虽然不知道他如何阐述从个别感觉到普遍感觉这一认识过程,但可以肯定,前定观念先于知识的基础作用与个别感觉先于前定观念的基础作用是相一致的。

 

对原子论的发展

伊壁鸠鲁是德摸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忠实继承者。面对各派自然学说,他坚决维护原于和虚空的真实性。原子和虚空虽然是不可感的,不能被自明的感觉所直接证明,但它们的真实性却是不可辩驳的,就是说,如果不设定原子和虚空,那么自明的感觉将被推翻。感觉的自明性证明了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

具体论证:他首先从人们公认的两条原则出发:存在不能从无中产生,存在不会消逝为无,因此得出结论:存在的整体是不增不减的。接着,他又论证:存在的整体是形体和虚空的总和,形体的存在被感觉自明地证明。虚空的“存在”的无可辩驳也是自明的,因为若不设定虚空,则形体的运动则不可能;反过来,我们感觉到的运动的自明性保证了虚空的真实性。最后,形体存在的自明性保证了原子的存在无可辩驳,因为形体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分割的终圾部分虽然不是可以感觉到的最小部分,但是,只有设定这些构成可以感觉到的部分的终极部分为有形体,才能解释可感的最小部分的形体,否则就会得出“有形产生于无形”这样一个被自明的感觉所否定的错误结论。因此,真正的最小形体虽然不可感受,但必定存在,它们不能再被分割。这正是“原子”的意义。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但原子形状的种类是有限的。无限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原子的运动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垂直下落;二是由于原子相互碰撞,原子可沿着任何方向运动。造成原子碰撞的原因是某些原子在下落运动时产生偏斜,碰撞沿另外垂直方向运动的原子,产生出这种横向和斜向的运动。原子的重量是齐一、有序的运动(垂直下落)的原因,原子的偏斜是杂多、无序的运动(碰撞)的原因。用这种方式,伊壁鸠鲁克服了德谟克利特混淆“必然性”和“原因”所产生的困难,区分了原子运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并进一步说明了偶然运动的原因所在。“偶然性”和“偶然原因”思想对伊壁鸠鲁的伦理学也有重要意义,他以此否认命运决定论,论证意志的自由。

 

社会观

伊壁鸠鲁虽以快乐为道德的目的和标准,但并不像有些研究者所断定的那样,导致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相反,他认为,快乐主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产生出要求社会合作、正义和友谊的道德准则。

 

语言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正义也是社会协定的产物。伊壁鸠鲁说:“正义不是绝对的,而是在这一个或那一个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常规协议,规定一个人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正义不是绝对的坏事,而是因为怀疑有人逃脱那些有权惩罚坏事的人士的注意而产生的恐惧。”正义或非正义只在能够相互协商的生物之间才能产生,只在实际交往的具体环境中才能产生。很明显,正义是一种社会德性。“总的来说,正义对一切人都是相同的,因为它对人们社会关系有用。正义的用处在于摆脱伤害和恐惧,可以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依靠正义才能达到完全的快乐。

 

伊壁鸠鲁特别注重友谊,因为友谊给人情心和安全感,是长久快乐的可靠保障。虽然友谊的目的是快乐,但这绝不意味着友谊是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他说,赋予利益比接受利益更快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朋友的痛苦。他告诫人们说,友谊比食物更重要:“你应当注意的是与谁吃喝.而不是吃喝什么。因为没有朋友相伴的进食是狮子和狼一般的生活。友谊的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的统一。并且,友谊的稳固性和长久性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可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并不是个人孤独的感受,而是被友谊集体化了的社会情操。在实践中,伊壁鸠鲁派是一个友爱的社会团体,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是快乐主义的最好注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