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袭 容易误诊为胃肠、血糖疾病

 刘燕燕 2013-04-24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袭 容易误诊为胃肠、血糖疾病

核心提示:40岁~65岁是胰腺癌的高发年龄阶段,排查胰腺癌,薄层ct扫描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联合b超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的是胃癌、肺癌、肝癌,近年来,胰腺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了解,帕瓦罗蒂、沈殿霞、乔布斯以及诺贝尔奖获奖者斯坦曼,都因胰腺癌去世。“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十年,已经排到了全身肿瘤的第四、第五位。胰腺癌跟乳腺癌等一样,属于‘富贵癌’,以前欧美国家发病率高,现在我国也高起来。”专家表示道。

  胰腺癌发病排名往前跳,但治疗手段滞后

  只有一成患者做了切除手术,九成患者为选择治疗手段作难

   与之不符的,是胰腺癌在治疗上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胰腺癌被称为20世纪未被攻克的医学堡垒,虽然其他癌症也没有被攻克,但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致病病因的发现以及治疗方法的进步等,很多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提升,但胰腺癌并非如此。”专家介绍道。

   首先,它不容易被发现,胰腺躲在后腹膜的后面,前面是充满气体重叠盘绕的肠管,后面有厚厚的肌肉和骨骼,b超既怕气体又怕骨头,常规体检很难发现胰腺的异常,而且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当有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据统计,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有80%已经错过了切除的机会。

  其次,胰腺癌手术切除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多,切除器官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胆汁、胰液漏出,胰液就像硫酸,漏到腹腔里就会腐蚀周围器官,出现大出血,被称为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手术费用也比较高,在约20%可以手术的患者中,又有一半左右因为经济条件、自身条件以及医院选择等原因错过了手术机会。也就是说,只有10%左右的胰腺癌患者能切除肿瘤。

  第三,胰腺癌对放、化疗都不敏感,也正因为此,出现了各种治疗手段,如伽马刀、超声聚焦、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治疗手段多正说明了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九成患者在这些治疗方法中‘瘸子里挑将军’,最后,钱花了不少,生命延长得有限,生活质量更是毫无保障。”

  胰腺癌患者即使没有切除肿瘤的手术机会,

  也必须做一个预防黄疸的姑息手术

  很多人不明白,既然不能切除肿瘤,为什么还要让患者上手术台呢?专家解释说,肿瘤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两种,根治性手术就是能把肿瘤全部拿掉,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而姑息性手术是尽可能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对胰腺癌来说,为什么说姑息性手术是必须的呢,这要从胰腺的功能说起。胰腺就像一根皮带,在腹腔内从左到右大约有十几厘米那么长,头部比较大,体部和尾部比较窄,在胰腺头部,主胰管与从肝脏延续的胆总管末端汇合,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内,从胰管中分泌的胰液含有很多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参与消化、吸收。

  胰腺里长了肿瘤,很快就会压迫堵塞胰管,进而堵塞胆管,胆管一旦堵塞,黄疸就会出现,肝功能迅速恶化;如果肿瘤压迫堵塞了肠管,还会导致消化道梗阻。不做这个姑息性手术,胰腺癌患者撑不过三个月。

  那这个手术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解决梗阻问题。我们把胆管和肠子接到一块儿,然后把胃和肠子重新接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绕过胰腺十二指肠部,让食物直接从胃进入小肠,让胆汁也直接流入肠内,消化的问题解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而且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体力跟肿瘤作斗争。

  提醒

  这四类人要警惕胰腺癌

  长期喝酒的人

  研究证明,胰腺癌与长期的慢性炎症有关,慢性胰腺炎患者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而有长年饮酒史的人则易患上慢性胰腺炎。另外,胰管结石患者也要定期检查防止癌变。

  长期有消化道不适的人

  胰腺的外分泌系统分泌很多种酶参与消化,所以胰腺功能受损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的表现,比如持续较长时间的消化不良、腹泻等。

  近期发现患糖尿病的人

  如果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而且以前血糖不高,突然发现血糖升高的人,要注意排查胰腺癌。因为胰腺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就是刚刚谈到的,分泌很多酶进入消化系统参与消化吸收,这叫做外分泌功能,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分泌胰岛素等进入血液系统,被称为内分泌功能,胰腺长了肿瘤,胰腺功能受损,不但会影响到消化功能,还会影响到胰岛素分泌,出现血糖异常。

  腰背疼痛的人

  胰腺癌会引起腰背部的疼痛,虽然出现这种疼痛已经不会是肿瘤早期了,但确实有不少患者都是从骨科、疼痛科转来的。如果腰背部疼痛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要排查一下胰腺癌。

  专家最后指出,40岁~65岁是胰腺癌的高发年龄阶段,排查胰腺癌,薄层ct扫描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联合b超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