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意图】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

 李灏 2013-04-24


【每日意图】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这段话是陈平原老师就新书《读书的“风景”》接受《文汇报》采访时所说的。


       为什么我会出这本书?因为某种意义上,与以往的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文在边缘化。大学在扩招,但是大学的精神意义在衰弱;人文在普及,但人文在整个社会上不太被关注。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


       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越看重欲望,但是越来越少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看起来很虚很虚,找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姿态,那就是读书。你已经走出学院了,十年二十年了,你还在读书,那说明你还有某种精神生活的需求。 


       今天的微博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和残害。能够写几句俏皮话,写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今天太多地在强调知识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思考以前是时间维度的,现在是空间维度的。思考有广度,缺深度,这和我们阅读的习惯有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知道分子”,比起以前的世代的人的常识要多,但思考、辨析能力不足,这跟大家缺少琢磨的时间有关,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来仔细琢磨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记忆力的衰退。我们全世界的人都一个样,把记忆力交给电脑了,把所有的知识交给数据库。有一天,手机丢了,电脑丢了,或者全世界断电了,或者被外星人的病毒攻击了,整个人类要倒退几百年。因为你过分依赖于数据库来记忆和辨析。 


       现在读书不再被认为是严肃的、认真的、必须面对的事情,阅读不像以前那么执着和要紧,就有了我刚才说的毕业多少年还读不读书的问题。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的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了影响。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检索就行了;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 


       我常跟学生说,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会的。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云”里,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古人,不盲从于社会。在中文系来说,再加一条:表达能力。相对于人文学来说,表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文学科不是一个实验的学术,它天生的就有要表达和说服别人的能力的要求。能不能找到好的题目,形成完整的思路,很有说服力的表达出来,这对人文学者来说十分要紧。 


………………


       图片来自Corre Cutia书店创意广告。夜深人静处,挑灯夜读时:夜不能寐,只因为Corre Cutia Store的书籍太好看太有趣太吸引人,以至于众人皆睡我独醒,茫茫一片黑暗中总有那么一盏灯坚持不懈地亮着……嘿嘿,不知不觉间,似乎也扮演起“灯塔”的角色啦!创意简单,执行有效。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主任,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大学何为》、《作为学科的学术史》等著作三十余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